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辅导专题 | 三校生高复

思源教育免费服务热线

主页 > 新闻 > 最新资讯 > 中学生辅导 > 【高中语文】2024届上师大附中高三10月语文月考卷含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上师大附中高三10月语文月考卷含答案

日期:2023-10-31 10:45 点击:

2024届上师大附中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卷
2023.10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_,心念旧恩。(《短歌行》)
2)驾一叶之扁舟,_举匏樽以相属。(《前赤壁赋》)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熊咆龙吟殷岩泉_栗深林兮惊层巅_”两句,描写天姥山上野兽的叫声,让人毛骨悚然。(《梦游天姥吟留别》)
2.按要求选择。(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
A.为什么写作高手总有写不完的有趣事儿呢?奥秘就在朱熹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里,写作高手往往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我无意感叹老之将至,而只想说岁月无情,我们应当加倍地珍惜人生,珍惜友情。
C.许多暴走者,是自认为体重超标者,他们抱着坚定的减肥信念,走上漫漫长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日复一日地坚持着。
D.在奋斗过程中,我们必定会经历许多挫折和失败,只要我们做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就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B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              。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①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天地。②但是实含至理。③假如世界是完美的,自然就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④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⑤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⑥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A. ③⑤⑥①④② B. ④②③⑤⑥① C. ③⑤④②⑥① D. ④②③⑥①⑤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7分)
材料一:
一种文化倘若只存在于思想、观念之中,那么故纸堆必将是其最后的归宿。在不同的时期,从文化艺术到社会日常,都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灵光时时闪现,中国传统文化总是能够找到适宜的载体和媒介,将自身的精神、灵魂灌注其中,这正是其绵延不断、朝气蓬勃的生命密码。不论衣食日用还是文创产品,都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让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日常生活。
在大众流行文化中,从来不缺少传统文化元素。中国风歌曲红极一时、至今不衰,《菊花台》《烟花易冷》等成为其中的代表作品,曲调旋律性强,符合中国人的听感,歌词中传统意象的运用带有古典诗词的韵味。近年来,越来越多创作者发觉,与其化用古典诗词、稍有不慎还可能落入生搬硬套的窠臼,不如索性将古典诗词谱曲演唱,歌唱家龚琳娜的《庭院深深》等在这条路径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文化综艺《经典咏流传》集中展现吟唱古典诗词的作品,也深受观众欢迎。
然而,对于音乐、舞台艺术作品、影视作品等拥有更大体量和包容力的媒介、载体,倘若也仅停留在展现形象的层面,便显得缺乏深度和力度。有些所谓中国风歌曲,就是在流行音乐中加入一两句戏腔,或堆砌大量看似优美其实不知所云的语词,生硬做作,反而显得不伦不类;有些主打传统文化的节目,缺少内在叙事脉络和思想主题的统摄,缺少对呈现对象精神内涵的提炼,沉湎于以镜头影像展览形象,成为对一些古代人物、事件或风俗的简单罗列,节目也就滑落到早年间旅游景区古代文化一条街的水平;有些打传统文化牌的旅游项目、实景演出,只见声光电,不见思想与内涵,聒噪而庸俗,本质上还是穿着文化马甲的快消品。这样一来,这类作品、产品或项目之于传统文化,几分是弘扬、几分是消费,也就难说得很。
相比之下,在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的赛道上,文化综艺《国家宝藏》以戏剧表演演绎国宝故事,揭示国宝的文化价值和中国人的精气神;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用严谨、精致的影视美术设计还原唐代长安生活情境,与剧情发展一道凸显正义、责任与仁爱等价值理念,为业内外人士所称道。它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开掘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超越了简单复现形象的层级,深入到人物、故事的层面,并指向了背后的价值和精神。
从观念到媒介,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以具象化的方式实现与时俱进、完成当下表达。在科技高速发展、元宇宙元年到来之际,科技显然也已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广西崇左市大新县的中越边境归春河上,广西德天跨国瀑布景区近年斥资打造亚洲首个沉浸式夜游项目奇妙·夜德天,以高科技手段支撑故事和游戏互动,还原古代生活习俗和文化情境。尽管这还远非人们心目中元宇宙概念落地的理想形态,但以前沿科技承载和弘扬传统文化,激活当下、连接未来,其巨大的操作空间和可能性仍令人充满期待。
如果说以往媒介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呈现多带有经典复现成分,那么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表达方式更像是一种现代命名:当中国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强烈,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越来越矫健,中国文化必将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方式和姿态面向世界,它是现代的、先锋的、国际化的,而其内在的精神、包容的格局、开放的胸怀、高洁的品格,又与流淌千年而绵延不绝的古老渊源一脉相承,越古老越现代,越传统越先锋,越本土越国际。用《文明》杂志社社长娄晓琪的话讲,一个世界愿意听的中国故事,同时也是世界的故事。摘编自罗群《传统,正在当代生长》)
材料二:
对待传统文化,过去常说不破不立立在破中,这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认识,因为不破除旧世界就无法建立新世界,所以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但在建设新世界的时期,就事物本身的发展而言,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化为。更何况 中有中亦有。其实,对于传统文化继承什么和批判什么,取决于当时历史阶段的需要。换言之,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文化、立的内容与程度是有差异的。比如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不仅是吴虞、胡适、鲁迅等人激烈反对国粹,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员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同样猛烈地批判传统文化,他们在把握时代要求的基础上完成了的任务,虽说有片面性,但中有,也做了大量整理国故的工作。百年后的今天再来讨论此问题,必须看到时代的差异、条件的差异,出场语境、出场路径完全不同。原初语境是打倒旧世界,当下语境是建设新世界,对待传统文化需要因”;原初路径是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当下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待传统文化需要因。所以当下不能再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样以 为主,相反,为了建设新文化,需要弄清传统文化中哪些成分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以及如何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来促进新文化的建设,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因。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继承、转化和发展,就在于其所具有的现实的价值对象性——价值对对象的功能和效用,使得古今之通义成为可能。这种现实的价值对象性乃社会跨时间的同一,属于历代人共同的意识。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价值、功能、作用都是其价值对象性的表现形式,这种对象性只能通过它们全面的社会关系来表现。但现实的价值对象性不是绝对的同一,如果古今之通义变成了古今之同义,那么优秀传统文化就没有转化和发展的必要性了。所以,古今之通义,既说明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之间具有同一性,古今相通,但不完美,需要结合当下语境、当下路径经过改造才能再出场。(摘编自周忠华李红革《批判传统文化虚无主义的》)
3.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不同的媒介其观照、挖掘传统文化的角度有所差异,但各美其美,共同承担着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B. 传统文化的富矿不仅影视作品在开掘,舞台艺术作品也不断从中吸取养分,而且其中的人物、故事已成为其创作的重要源泉。
C.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的重要不仅在于现代媒介呈现客观的故事、人物与史料记载相符,更在于其承载的价值和精神与传统内核相契。
D.“古今之通义”,就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发展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到破立结合,符合当下价值观。 
4.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中国传统文化拥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之一,正在于它始终能够融入当代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生机。
B.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在各个历史时期是不一致的,必须坚决的批判传统文化的糟粕,当下的矛盾在“破”。
C.当今不仅要弘扬优秀文化精神,更要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坚定的核心价值观自信引领坚定的传统文化自信。
D.传统文化为灵感或素材的电影、电视剧数不胜数,注重发展的深度和力度是中国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不断提升的结果。  
5.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新兴媒介推动传统文化传播”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C   )
A.《中国诗词大会》、《上新了·故宫》等都颇具知名度的综艺节目既深挖传统文化精髓,又符合大众流行文化。
B.央视春晚的舞蹈《只此青绿》利用古典气质、中式美学的总体框架让无数观众大呼惊艳,发挥了最大的价值和魅力。
C.由古典小说《西游记》IP衍生而来的多部影视作品热播,杨洁执导的电视剧《西游记》更成为一代“神剧”,老少皆宜。
D.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开场选择以二十四节气进行倒计时既暗合本届冬奥会是第二十四届又反映开幕日是立春。
6.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材料一:首先说中国传统通过多种媒介载体进入日常生活,接着就在大众流行文化中传统表现进行论述,再接着作者认为在音乐、舞台艺术作品、影视作品等拥有更大体量和包容力的媒介、载体中对于传统的展现,不应该仅停留在展现形象的层面,而应该进入到更深入的层面,最后,作者通过冬奥会开幕式的例子,说明中国文化在新时代大有可为。
材料二:材料首先通过过去与现在对待传统的不同态度,提出了现在在对待传统时更应该注重“立”的一面。接着,作者分析了造成这种态度转变的原因。    
7.面对传统文化发展现状,应如何改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7.①避免生搬硬套,应深入到人物、故事的层面,并指向了背后的价值和精神。②借助现代科技,让科技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③要“古为今用”,结合当下语境,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4分)
随处自然  罗铮
①夜气稍退,天色依旧混沌。茶花树的叶子又被打落了不少,顶着的花苞终究没有开成,几株盆景似乎抬不起头,隔壁出墙来的红杏也收敛了几分,整个院落零乱、凝重。下意识拾起扫帚,清理一地的红绿黄。竹枝滑过,瓷砖的苋红顿时鲜亮。查遗补漏之际,咦?这一点绿怎么也带不出来。再用力试两次,仍然纹丝不动。被卡住了?还是侥幸进入了扫帚的盲区?随意拽了两下,竟巍然坚挺。定睛一看,这两株绿青翠青翠的,像茶树的毛尖,像襁褓中的婴儿。它们并非随风雨飘落,乃钻瓷砖缝而出。扭过头,后面也有隐隐的嫩绿。左边两步, 右边三步,亦然。这一方狭小的院落,瞬间,嫩绿遍布。可是,瓷砖高度密合,不见破损,何来如此强劲之力道?
②惊诧之际,扫帚从手中滑落。不仅是扫帚,一只只鞋底的踩踏,一次次冲地的水流, 都没能奈何它一二。我不禁在想,人们在铺设瓷砖前,它们是否存在?它们的根系,是否已经连通了茶花树们的土壤?瓷砖下面的土壤,应该已经被搅得天翻地覆了吧?思考不出头绪。但无论如何,整个院落的审美意境,由于这些盎然的生机,悄然完成了升华。转身奔向后院,三下五除二扫去大小不一的落叶,深青色的瓷砖上同样嫩绿点点。中央的桂花树和墙边的几棵竹子突然间孤独不再。
③我有多久没仔细观察植物了。人们的步履愈发匆忙,连早餐都三口并作两口,谁会停下脚步,安安静静欣赏三五株草呢?路边的野花野草再呲牙咧嘴,也难吸引眼球。可与此同时,为了消解苦闷,找寻所谓的大美,人们总是千方百计上高山,下深海,入沙漠,穿森林,仿佛离日常生活越远,才越能感悟美的真谛。但高山深海的美,一定比日常触手可及的美更华丽吗?真正的美,必须费尽周折才堪享受?
④我忽然想起了院墙上方——也是一个清晨,天光熹微。下楼梯的一刹那,院墙上方的一排绿撞进眼帘,好像未曾谋面。甩掉拖鞋,冲到窗边,尽力卸去惺忪,以确保没有驻留于某段梦境。它们个头很小,每株几片分叉,像是花鸟市场售卖的最小号植物。仅仅延展二十来公分,没有别的伙伴。拦腰以下,均已灰暗,分明不是新芽。日日上下楼梯,居然从未遇见。是墙头草?可是它们娇小的身段,迅速否决了我一闪而过的念头。它们镇定自若,倔强绽放着。它们的养料源于何处?跨上两节台阶,只见一层薄青苔铺在狭窄的墙壁顶端,有点儿自身难保的薄青苔,似乎是唯一的养分。
⑤我像一个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寻宝者得偿夙愿,欣赏着这一抹抹嫩绿。它们与苋红色、深青色的两片瓷砖,与发黄的白墙壁,与处于显性地位、营养丰富、丰满婀娜的茶花树、桂花树、桔子树、含笑等,萌生了强烈的美学互动。大美隐于市,大美就在身边——我有种顿悟的感觉。
⑥曾经,这儿是城市的中心地带。小轿车、出租车、自行车、电动车、公交车,塞满各条马路。老师、白领、公务员、医生、匠人、学生、打工者们竭尽全力,试图跟上城市的履带。微信公众号:沈姐的语文课堂。在这个匆匆的地段,两个院落理所当然被归入同频共振的拼图。只是这一伙嫩绿的涌现,却让它们与周边区域格格不入起来。这一株株小草,与树、花、竹、鸟、猫等生命体并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碰撞出难以言说的化学反应,释放出更为充足的环境容量和空间美学。
⑦川端康成说过,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有的美,只会被某些人发现。有的人,身边尽是美的因子,却大眼漏神。从表面上看,院落本身普通得紧,不就是随处可见的动植物吗?但这两方在城市化进程中孑孓独行的院落,云集了多种生物的院落,充满了生命的伟岸张力,使得不同质的生命之间和平共处,和谐共生,真正构筑了一个清静自在的美学状态。
⑧前不久遇见一片梨花,躺在大路中间,鲜气尚淋漓。一群中学生蹦跶而来,眼看即将踏满黑印,但所有人立刻收拢脚步,踮脚绕道而行,留下雪白依旧。他们知道,那是一朵朵花,美丽、清净。望着他们的背影,我的心微微一颤。与成绩、学分无关,他们感受到了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在某些人眼中,残花败蕊不就是一堆垃圾?可是,在这群学生眼中,它们就是生态,就是自然。这是一种竞争力吗?或许大部分人不以为然。的确,这部分东西的生发,哪儿有这么快?可能等到某个时刻,觉得生命不可以肮脏,不可以堕落,不可以糜烂,不可以低级趣味,而把生命升华为一个比较崇高的状态,才会突然领悟它的核心要义。(有删改)
8.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子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8.连用三个问句,构成排比,句式整齐,有力地表达出作者对它们生长出来的震惊;设想茶苗如何生长、根系情况以及地下土壤的状况,流露出对茶苗惊人生命力的钦佩之情。    
9.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随处自然”中“自然”的含义。
9.“自然”指自然界盎然的生机,任何困难都无法阻碍;“自然”指随处可见、普通寻常、触手可及的身边之美;“自然”也指人能摆脱功利观念,升华生命状态,不怀任何目的地感受美、发现美的审美要义。 
10.评析第⑧段划线句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10.能够从普通动植物,乃至一片残花中发现美,感受美,是人要能把生命升华为比较崇高的状态才能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能做到这点,才会懂得欣赏身边之美,超越大部分人。而一部分人或许永远也无法领悟这一要义。
11.全文围绕“随处自然”进行构思,新颖独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11.1)文章围绕“随处自然”,首先选取了院落中随处可见的点点嫩绿之美,感受到这突破人为障碍的自然生机,令已然衰败的残春也孤独不再,升华了整个院落的审美意境。
2)接着联想到人们执着于找寻远离生活的“大美”,而忽略日常之美的现状,并选取自己为院墙上一层薄青苔的“随处自然”而感动的例子,得出“大美隐于市,大美就在身边”的领悟。
3)最后深入思考“美”与“发现”,以及“如何发现”的关系,指出当人把生命升华为比较崇高的状态时,自然就能感受到“随处自然”之美。
4)叙议结合,层层递进,思考深入,富有哲思。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7分)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泣然有感    游
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
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
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泪自倾。
【注】①九域志:北宋地理名著,以熙宁、元丰间四京、二十三路行政区划为标准。②本诗作于庆元二年秋 (1196年),作者闲居山阴。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诗题点明写作的时间、事件、情感,“泣然”饱含诗人的家国之情。
B.首联中诗人不能忍受岁月的不断流逝,抒发了自己年老无成的慨叹。
C.天寒欲晓北雁南飞,诗人以新雁自况,表达了对收复北方失地的信心。
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年老仍初心不改,偶然看到北宋地图不禁落泪。
13.本诗中的“书生”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书生”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①同: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者形象。
②异:本诗中的“书生”是一个年逾古稀、壮志犹存的爱国诗人。
③异:《沁园春·长沙》中的“书生”是一个立志救国、勇于拼搏、直面困难的青年知识分子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20分)
①公讳轼,姓苏,字子瞻,世家眉山。
②自密徙徐。是岁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百步扼之,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汝等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城。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③至登州,召为礼部郎中。时君实为门下侍郎,惇知枢密院。公旧善门下君实、子厚,然二人冰炭不相入。子厚每以谑侮困君实,君实苦之,求助于公。公见子厚曰:司马君实时望甚重。昔许靖以虚名无实见鄙于蜀先主,法正曰:‘靖之浮誉,播流四海,若不加礼,必以贱贤为累。’先主纳之,乃以靖为司徒。许靖且不可慢,况君实乎?子厚以为然。君实赖以少安。
④三年,公权知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不能言公宽其禁约使得尽其技。而巡铺内臣伺其坐起,过为凌辱。公以其伤动士心,亏损国体,奏之。有旨送内侍省挞而逐之,士皆悦服。
⑤四年,知杭州。岁适大旱,饥疫并作。公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故米不翔贵,明年春,即减价粜常平米,民遂免大旱之苦。公又多作饘粥药剂,遣吏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公曰:杭,水陆之会,因疫病死比他处常多。乃得铜钱二千,复发私橐得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以待之。至于今不废。
⑥四年秋,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节选自苏辙《亡兄子瞻瑞明墓志铭》,有删改)
【注】①司马光,字君实。②章惇,字子厚。③常平米:汉宣帝时政府修建粮仓,谷贱时用较高价购入,谷贵时减价卖出,以平抑物价,称为“常平米”。
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  遭遇、遭逢  
2)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叹息、嗟叹     
15.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尾于城(   B     
A.隶属   B.连缀   C.亲属   D.瞩托
2)必以贱贤为  C        
A.劳累       B.堆积       C.连及         D.连续
16.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使    
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不能言/公宽其禁约/使得尽其技。   
17.把第③段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苏轼过去与门下君实和子厚有交情,然而这二人像冰火一般互不相容。子厚常常嘲笑侮辱君实,君实为此感到十分痛苦,向苏轼寻求帮助。    
18.②③两段苏东坡的说话语气不同,请加以分析。
1)第②段是苏轼在河水泛滥危及城墙的紧急时刻,为驱使富民回城、调集军队守城安民所说,因此语气坚决,又以反问、感叹句式加强语气,语言慷慨激昂。
2)而第③段是为调解司马光与章惇两位大臣的矛盾,苏轼面对同僚语气和缓、娓娓道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史实为例加强说服力,达成劝和的效果。
3)总之,说话对象不同,实际情况不同,语气方式不同。    
19.纵观全文,概括苏轼去世后“无贤愚皆咨嗟出涕”的原因。
19.②段,河水泛滥筑堤安民,苏轼在危险面前,英明决策;第④段,宽其禁约,不畏权贵,主持正义;第⑤段,遇大旱赈粮,倾囊作病坊,以民本,爱护百姓。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12分)
贫乐庵记  (金)耶律楚材
①三休道人税居于燕城之市,榜其庵日贫乐。有湛然居士访而问之日:“先生之乐可得闻      ?日:“布衣粝食,任天之真。或鼓琴以自娱,或观书以自适,咏圣人之道,归夫子圭旦。于是息交游,绝宾客,万虑泯绝,无毫发点翳于胸中。其得失之倚伏,兴亡之反覆,初不知也。吾之乐良以此耳!”日:“先生亦有忧乎?”日:“乐天知命,吾复何忧?”
居士进日:“予闻之,君子之处贫贱富贵也,忧乐相半,未尝独忧乐也。夫君子之学道也,非为己也。吾君尧舜之君,吾民尧舜之民,此其志也。使一夫一妇不被尧舜之泽者,君子耻诸。是故君子之得志也,位足以行道,财足以博施,不亦乐乎!持盈守谦,慎终如始,若朽索之驭六马,不亦忧乎!其贫贱也,卷而怀之,独洁一己,无多财之祸,绝高位之危,此其乐也。嗟流俗之未化,悲圣道之将颓,举世寥寥无知我者,此其忧也!先生之乐,知所谓矣;先生之忧,不其然乎?”道人瞪目而不答。
③居士笑日:“我知之矣。夫子以为处富贵也,当隐诸乐而形诸忧;处贫贱也,必隐于忧而形诸乐。何哉?第恐不知我者,以为洋洋于富贵,而戚戚于贫贱也。”道人日:“‘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吾子之谓矣。请以吾子之言以为记。
20.可填入第①段空缺处的虚词是(  C    )。
A.    B.     C.       D. 
21.从句式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运用整句,节奏鲜明,强调了乐的具体内容,凸显了三休道人雅致充实的生活情趣。    
22.③段中说“处贫贱也,必隐于忧而形诸乐”,其原因是__恐怕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对贫贱感到忧伤。  (用自己的话说)
23.下列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赞扬了居士安贫乐道的精神。         B. 抒发了道人深受启发的喜悦。
C.突出了居士谦虚自抑的品行。         D. 表明了道人认同居士的观点。
 
24.②段说理思路清晰,请加以分析。
首先亮出忧乐相半的观点,再指出君子应具有的理想,接着分别从得志与贫贱两方面对比阐述忧乐的内涵,最后点明三休道人的忧乐。总分式说理,层次清晰,逻辑分明,增强说服力。
三、作文(7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一个频频回头的人,没有远路可走。也有人说:一个不回头的人,不仅走不了远路,甚至无路可走。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有理有据,逻辑清楚,结构完整,体现一定的思辨性,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
 

讲座预告

最新活动

热门课程

小小演说家培训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您是否为孩...

艺术生文化课本科冲刺班

    课程优势: (1)学员零起点;(2)紧扣考纲;...

小小绘本培训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感到担忧?您是否...

三校生学业水平考双休班

    2016级学业水平考,开设暑假班与秋季班,...

高中VIP一对一

    高中学业难度陡然上升,加上高考的压力...

小小朗诵家培训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您是否为孩...

三校生3/5月兼顾班

    三校生3月考班 三校生3月考全日制班 三校...
标签:语文作文辅导    中考语文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    
相关资讯

更多校区查询

饮水思源,源自交大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校训,提供专业的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

  • 二十年教育经验
  • 十余项教育大奖
  • 六万余名学员顺利毕业
思源logo尺寸220

总课程咨询热线:400-678-9493 服务时间:9:00-20:00,双休日照常

手机网站访问地址:http://www.siyuanedu.com/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88号汇银大厦北楼6楼619室 电话:400-678-9493
思源教育LOGO

咨询热线:400-678-9493

在线咨询

乘车路线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1

上海思源教育微信平台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2

上海思源教育三校生高复平台

Copyright © siyuanedu.com 上海徐汇区思源教育培训中心  沪ICP备110083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