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辅导专题 | 三校生高复

思源教育免费服务热线

主页 > 新闻 > 最新资讯 > 中学生辅导 > 【可打印!】2024届杨浦初三语文三模试卷含答案

【可打印!】2024届杨浦初三语文三模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4-05-16 16:20 点击:

杨浦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三模试卷
2024.05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复行数十步,          (陶渊明《桃花源记》)
4.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困境,信心动摇时,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          ”鼓励自己坚持本心,坚定志向。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9题。(22分)
【甲】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尚节亭记(节选)
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玩好而已。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署,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注释】①澹乎:恬静、安然的样子。
5.【甲】诗作者是南宋文学家         (人名),【乙】文作者是         (朝代)哲学家周敦颐。(2分)
6.下列各句中“为”字的释义各不相同,请作解释:(4分)
(1)岂徒玩好而已               (2)故亭竹间                  
(3)以读书游艺之所         (4)婉婉焉而不风雨摧折者          
7.下列对【丙】文画直线的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的确是有远超过常人的地方。B.这确实是一个不会犯大错的人。
C.是他有真诚的品质而没有犯错。D.是他拥有的真诚大大超过别人。
8.【丙】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都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但其位置不能交换。请结合其不同的句式分析原因。(5分)
9.刘基作此记,说明他和黄中立一样,同是“££”之人。【甲】诗、【乙】文的作者也都是这样的人:【甲】诗作者在生死关头,展现出               的高风亮节【乙】文作者面对               的社会风气,仍能做到                 (8 分)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6分)
盛世华裳——传承千年的华夏之粹
①“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句古语道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服饰的重要性。而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承载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②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汉服样式的基本特点是“平中交右、宽褖合缨”,其中交领、右衽(衣襟向右掩)是最为关键的特征。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上衣),“通裁”制(长衫、外披)等。其中,上衣下裳的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的常服,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着短衣、下穿长裤。
③在汉代,汉服以深衣为主,主要突出一种厚重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之中玄学清谈之风较盛,所以那个时代的汉服袍袖被设计得格外宽大,突出一种仙风道骨之感。到了唐代,汉服进入到多元化的阶段。唐代多流行圆领口的造型,方便、舒适不言而喻。女子服饰上,往往专用小袖短襦,外加紧身长裙贴身、披带薄纱贴肩,整体造型灵秀仙气。唐以后,汉服基本沿用之前的风格,形制变化不大,只在细节上有所补充。
④不同朝代对汉服的色系有不同的偏好。汉代服饰以明度偏低的单色为主,其中玄色被认为是众色之母,民众多是灰色:唐代爱红妆,明快鲜艳,华贵典雅,蜂紫、绯红、青绿最为行,当时对着装颜色还有这样的规定:亲王及三品以上“其色紫”,四品、五品“其色朱”,六品、七品“其色绿”,八品、九品“其色青”,外流官、庶人、部曲、奴婢“色用黄、白”;宋代崇尚简约精致,色彩淡雅恬静,喜好淡青、浅黄、珠白等;明代以大红、草绿、宝蓝、紫色等为代表色,凸显华责端庄。
⑤汉服不仅具有“衣”的实用性,更寄托着先民敬畏自然、向往美好的精种。衣裳的分裁,是天地的区分;交叠的领口,是阴阳的转化;中缝的贯通,是人道的正直——这一切构成了汉服文化中天、地、人的三才之道。汉服上的图案涵盖了植物、动物、字符、几何、自然和团等六大类,极具象征意义,表达了对和谐、吉祥、富贵等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
⑥汉服在千载的传承中,已经成为了一张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名片,在东亚服饰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汉服对周边国家的服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韩服的袖子设计和日本和服的制作工艺中,可以看到许多汉服的影子另一方面,汉服在东亚地区文化和娱乐活动中频频出镜,成为了东亚地区文化交流和艺术表达的桥梁。
⑦当下,汉服已成为一种时尚,受到了国人的追捧。在这个时代,汉服正以崭新的面貌焕发光彩,引领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10.第②段中加点字“之一”不能删除,请说明理由。(2分)
11.文章第②-⑥段依次说明的内容是:(5 分)
(1)     
(2)各代汉服的形制变化与颜色偏好
(3)                     
12.小杨将要在《杨浦诗词大会》上朗诵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创作的诗歌《行路难(其一)》,
以下四套服装中最适合作为演出着装的是(    )(3分)

图片

 
13.以下这段文字应放入文中哪一段?请说明理由。(6分)
据相关产业报告,汉服爱好者连续4年保持70%以上的高速增长,现已多达上千万人2022年汉服市场规模超过 125 亿元,而在2015年,这项数据仅为1.9亿元。而汉服款式的设计也在深入了解传统工艺、图案寓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及生活理念,创造出了新的中国式样,使汉服更加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应放入文中第        段。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9分)
两个箱子
梅子涵
①那一年九月十七日,我带着两个箱子下乡去,到海湾边的农场砖瓦厂。
②早晨,几个同学送我去人民广场。老丹拎着一个大的皮箱走在前面,走走停停,脸涨得通红;其他同学拎另一个柳条箱,也哼哧哼哧。老丹问我,箱子里装的什么啊?我说是书。他撇了一下嘴:“太多了!”接着又像是蛮认真地加了一句:“多带一点有出息。”
③一个寝室住七个人,四张双层木床。箱子放在一个下铺空床上,别人的也放在那,它们互相挨着,箱子上放吃饭的碗,洗脸的盆……安顿好之后,很年轻的心里,恍惚都心甘情愿安排了自己的一生。
④我每天都要从箱子上拿饭碗和脸盆,但不是每天都从箱子里取书看。在砖瓦厂,劳动至上,体力都在劳动中透支,大汗淋漓是我们最好的形象。我们离开了校园,从城市来这儿,开始另一种成长。数学就是认真计算每一天的产量,也稍微计算一下自己的饭菜票。诗全在那红颜色的砖瓦里,烟囱耸往天空,飘出的白烟也算是我们的扦情。
⑤我会想到老丹说的“太多了!”
⑥下雨天不出工时,我会躺在床上,躲在帐子里看看书。
⑦晚上有时也会读。寝室很暗,人也疲劳。暗淡的灯光从顶上泻下来,透进帐子,只剩一点儿微光了。每一个夜晚都是暗暗沉沉的,人像一个困的眼睛微微挣扎,一闭一合。我用1.5的视力照明着纸页间的模糊读几行读几页海湾的月光探入蚊帐,美好,动人
⑧老丹说:“多带一点有出息。”出息不是非要有多大成绩,文字明媚时,心思、心情都是优良的。
⑨有时晚上一个人烧窑,便会带上一本书,加完了煤就坐下看会儿。它和劳动技能没有关系,也不指向未来的路,只是黑夜间的度过和陪伴。有一晚,我带着《静静的顿河》,遇上高中生李镇东。他说:“还拿着书啊?”我给他看看封面。他说:“我读过的,特别喜欢,是很浩大的史诗。”
⑩后来,砖瓦厂也办了业余大学,我和李镇东一起讲课。他讲历史,我讲哲学、经济学我们也都讲讲写作和文学。李镇东慢条斯理讲课的时候,书中的光都在他一句一句的话里,在他总是平静的神情中。他讲着很好听的普通话,缓缓的优雅,是骨子里的文明人。
夜校在一排我们自己制出的砖瓦平房里。平房前的花坛中,种着石竹,它们在盐碱地上好不容易地开着花,很好看。
李镇东后来回到上海,当了厂长。一个傍晚,我在路上遇见匆匆行走的他,问他去哪儿。他说,去上夜大学。他很开心的样子。我说,不吃饭吗?他拍拍拎包,说买了面包。
我也常常和老丹他们聚会,聊起那天送我下乡时拎着两个箱子哼哧哼哧的情形。
也许是带得太多了!其实带一些就可以。那时的我,并不真懂知识,真懂人生,差得非常远,只以为应该带着书,塞满箱子,便最像一个青年人的样子,正气,正经,很进步。  
我未能多么有出息,但是在海湾边的十年,箱子和我在一起。沈姐的语文课堂。里面的书我虽没有都读但似乎一直都被它们暗示和支配,也像是有一个甲板能被我站立,心胸、心愿都在江面、海面不计较细小,不纠缠琐碎,只喜欢审美,只愿走在明亮处。
拎着两个箱子回到了原处,也是走到了不同的另一处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14.阅读第①-⑤段,完成下面的填空:(4分)
(1)第②段中老丹说“太多了”是因为     
(2)第⑤段中“我”会想到老丹说的“太多了”是因为            
15.结合加点字,分析第⑦段划线句的语言表现力。(6分)
16.以下对文章第⑨-②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和李镇东一起在夜校讲课,他不仅仅是书友,更是难得的知音。
B.李镇东讲课时的模样展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风貌,“我”深受触动。
C.李镇东做厂长后仍挤出时间上夜大,体现了一个读书人对知识的渴求。
D.李镇东宁静致远、勤学好问的品格是鞭策“我”不断前行的关键力量。
17.联系全文,说说对结尾段的理解。(6分)
三、综合运用(20分)
根据要求,完成第18题。(20分)

图片

小杨:《经典常谈》读起来太费力了,我才读了“序言”就读不下去了,甚至连作者是谁都忘记了……你能给我提供一些帮助吗?
(1):那我就来说说自己的阅读体验吧。首先,《经典常谈》的作者是          (人名)先
生,我们在课本中还学过他写的散文          (2分)
(2):其次,阅读这本书时不妨采用(   )的读书方法,优先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2分)
A.精读和跳读   B.快速阅读   D.选择性阅读    C.摘抄和做笔记
小杨:你说的有道理,我对历史比较感兴趣,还喜欢看辩论赛。
(3):既然如此,我推荐你先读一读书中有关《              》的内容。……(请写出推荐内容并阐述理由,80字左右)(6分)
小杨:太棒了!我还想请教:阅读《经典常谈》,对我们的日常学习有帮助吗?
:当然有!我给你举一些例子:我们学过《关雎》和《葭》,知道《诗经》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那么,你知道《诗经》中的诗歌为何会有此特点吗?
(小杨摇了摇头)
(4):读了“《诗经》第四”的相关内容,我才知道这是出于(       )(      )(4分)
A.平仄押韵的需要     B.歌唱节奏的需要     C.深化情感的需要   D.言志化人的需要
(5):又如读了“《说文解字》第一”,我就了解了“六书”,从而帮助自己记忆、推断字词的意思。在《尚节亭记》“至于涉寒暑,蒙霜雪”一句中,“涉”字的意思就是会合“水”和“步”两个字的意思而成,所以它的本义是            ,句中可引申为           的意思。这种造字条例,就是“六书”中的           (选填“象形”或“会意”)(3分)
(6)小杨:原来如此,真是太有趣了!和你一番讨论,也让我明白了阅读《经典常谈》的意义: 
(请用恰当的复句表述)(3分)谢谢你!
四、写作(60分)
19.唐玄宗开元时的宰相张九龄在《感遇十二首·其一》中写到:“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意思是花草树木都有其天生的特性,它们散发香气源于自然本性,而不是为了求得人们的欣赏或折取。请以“草木有本心”为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讲座预告

最新活动

热门课程

三校生3月考双休班

    本课程专为三校生开设,采用双休日上课...

小小故事大王培训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您是否为孩...

三校生学业水平考班

    三校生学业水平考班 三校生学业水平考全...

艺术生本科目标辅导班

    课程紧扣高考大纲,根据艺考特点制定针...

三校生3月考平日班

    本课程专为历届三校生开设,采用全日制...

口才特训营培训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您是否为孩...

三校生学业水平考平日班

    2016级学业水平考全日制,开设暑假班与秋...
标签:语文作文辅导    中考语文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    
相关资讯

更多校区查询

饮水思源,源自交大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校训,提供专业的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

  • 二十年教育经验
  • 十余项教育大奖
  • 六万余名学员顺利毕业
思源logo尺寸220

总课程咨询热线:400-678-9493 服务时间:9:00-20:00,双休日照常

手机网站访问地址:http://www.siyuanedu.com/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88号汇银大厦北楼6楼619室 电话:400-678-9493
思源教育LOGO

咨询热线:400-678-9493

在线咨询

乘车路线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1

上海思源教育微信平台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2

上海思源教育三校生高复平台

Copyright © siyuanedu.com 上海徐汇区思源教育培训中心  沪ICP备110083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