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2-13 13:30 点击:
2024届上海长宁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一 积累运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早生华发。(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2)物有本末,_________,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礼记·大学》)
(3)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曾被晋朝官员先后推荐。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在以数字信息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进而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信息技术如何影响城乡差距。可以说,___,___,更重要的是,___,___。
①信息技术是乡村振兴的巨大推动力之一
②信息技术可被视为现阶段调节城乡差距的一个均衡器
③它会产生“数字红利”效应
④持续科学配置信息技术资源能够缩小城乡差距并推动城乡均衡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
(2)今天对小宁来说有点特别:大伯七十大寿、舅舅迁居、同学新婚,他打算各送一副对联。下列对联与所送对象最贴合的一项是 ( )。(2分)
【甲】春融花并蒂,日暖树交柯
【乙】东风开画栋,旭日映华堂
【丙】三千岁月春常在,六一丰神古所稀
A.甲联送大伯,乙联送舅舅,丙联送同学
B.甲联送舅舅,乙联送同学,丙联送大伯
C.甲联送同学,乙联送大伯,丙联送舅舅
D.甲联送同学,乙联送舅舅,丙联送大伯。
二 阅读 70 分
(一)阅读《海派文化新论》这本书的绪论和目录,完成第3—7题。(16分)
绪论
①海派文化是一种发端于上海,但并不局限于上海区域的现代性城市文化类型,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产物。它以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的城市发展为时代背景,在江南文化深厚积淀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主体性的文化发展立场,积极吸收和融合各种新的文化而形成。关于海派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甚至不同语境下,各有不同的理解。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原有的争议和贬损随着上海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基本失去了生存的历史语境。
②本书谓之“新论”,一方面是因为书中各个章节关于海派文化某个领域的专门论述都有新的深化和拓展,表现在论述的史料文献、研究视角、论述过程、研究结论等各个方面。更为重要的考虑是我们研究的是新时代语境之下的海派文化,在概念的选择上与近代的海派文化有比较明晰的区分。新时代的时间跨度,宽泛一点可以指改革开放以来。在新时代的语境之中,海派文化存续和发展的定位与方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 2017年首次以上海市委、市政府文件提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种形态区分之后,海派文化就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担当。因此,本书尽管依旧采取原有海派文化的形态划分,但在每一种具体文化形态的研究中,都融进了新时代视角的重新审视,在传承城市文脉和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努力提炼新时代海派文化的精神特质,这可能是新论之“新”更为看重的一个方面。
③理解新时代海派文化之于上海的价值与意义,我们需要建立综合立体的时空维度。
④一是历史的维度。新时代的海派文化在城市文脉的传承上有很多近代海派文化的文化基因,比如近代上海开埠以来形成的上海城市空间、文艺形态、文化设施、名人名作等都为新时代海派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新时代的海派文化不是历史虚无的文化断裂,而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新时代海派文化与近代海派文化的解读和阐释,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对上海在不同历史阶段城市定位的根本性不同,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远东大都市的根本区分。
⑤二是空间的维度。对于新时代海派文化当下实践与未来发展的研判,要放在世界、中国、长三角和上海四重空间所构成的整体格局之中,上海在这四重空间中的方位和方向决定了新时代海派文化的样态和趋势。面向2035年,上海提出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而海派文化就是体现上海全球城市卓越性的文化特质。在长三角一体化成为重要国家战略的背景之下,新时代的海派文化将引领江南文化的现代转化,为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
⑥关于新时代海派文化时代特质和价值取向的当下阐释,本书以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为基本遵循与主要指引,提出了具有内在联系且互为支撑的五个层面的特质和取向,包括人民本位的价值追求开放引领的融合优势、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包容共生的活力源泉和经世济用的实践路径,为海派文化建设的当下与未来提供了基本的价值遵循。
⑦文化的存续不能脱离特定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海派文化的生成和嬗变过程见证了近代以来上海在中国和世界局势中的命运变迁。作为历史概念的近代海派文化曾经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鲜明的城市标识,同时也成为某种无形的制约因素,一定程度上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在新时代的语境之下,历史概念的海派文化经过改革开放之后的转型与创新,在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涵上都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当前,我们来重新审视海派文化的内在特质和价值取向,归根结底要思考的是上海的当下和未来如何带给中国和世界一个独特的文化上海。(有删改)
目录(部分)
绪论
第一章 海派文化的历史流变与时代建构
一 海派文化研究的成果梳理
二 海派文化的生成演变和研究脉络
三 海派文化内涵的多重视角
四 新时代海派文化与城市软实力提升
第二章 从传统到新变: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
一 江南文化的历史与变迁
二 江南文化的特征
三 江南文化的新变:从江南文化到海派文化
四 从江南到长三角:海派文化的未来
第三章 海派书画的代际演变和群体评述
……
第八章 海派电影:紧贴时代脉搏 反映市民趣味
……
第九章 海派学术:江南 家国与世界
一 海派学术述要
二 江南底蕴与世界眼光
三 国家情怀与地方意识
四 求新精神与务实态度
后记
3.如果为这篇绪论选一个标题,以下最适合的一项是( )。(3分)
A.什么是海派文化
B.新时代为什么还要审视海派文化
C.新时代海派文化的研究视角和时代局限
D.新时代海派文化的时代特质和价值取向
4.小宁刚见到这本书就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海派文化”不称作“上海文化”?他翻阅了目录,发现可以从这本书第________章第________节寻找答案。(2分)
5.以下关于绪论第③段“我们需要建立综合立体的时空维度”的原因的推断,不能根据文意得出的一项是( )。(3分)
A.新时代海派文化仍然存续着很多近代海派文化的基因
B.新时代海派文化因城市定位的巨大变化而有了新特质
C.上海要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是由海派文化特质决定的。
D.整体空间格局对新时代海派文化的样态有决定性影响。
6.根据绪论和目录,以下对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关系的看法,作者不可能认同的一项是( )。(3分)
A.江南文化可视作海派文化的根基。
B.海派文化可视作江南文化的升华
C.新时代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
D.在新时代语境中,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形态有别。
7.小宁认为,这篇绪论隶属于著作内容本身,如果缺失,有些研究内容在全书正文部分未见补足。请根据《海派文化新论》的绪论和目录,判断小宁的这一认识是否合理。(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湖与港
周拥军
①黄茅港就像扎着马步在村口的土墙上写标语的亚叔随手写的一捺:深深地锲进陆地的是捺的起笔又细又窄,只能放得下一口水井;靠湖的那头是捺的收笔,宽一些、阔一些,可以并排放得下四五条大货轮。那里连着湖。港外,一湖的水在那里奔着流着。港口,一条矮矮的土堤隔开了湖,也把一湖的奔流隔开了。奔流的湖没有留意港,它太忙碌,有太多的目的地在等着它。目的地很远,动不动就是大码头、大商埠,它得铆着劲跑。港太普通了,还无法引起它的注意。
②没有人知道港从哪里来。这一代的黄茅港人出生时,港就在那里了,上一代或上一代的上一代黄茅港人出生时,港就在那里了。了解港的人都进了族谱,族谱像湖一样有很多支汊,一个支汊一巴掌大,一块巴掌大的地方写着几代人,要从那里找出港的历史太难了。泛黄的古老的县志里提到过港,但每提到港时,总跟一场洪水或一场饥荒有关。一涉及洪水或饥荒,古老的县志里的文字,不是模糊了,就是欲说还休,让你只能去猜。就像很多族谱里的黄茅港人一样,他们出现,随后就在一场洪水中消失了,族谱里找得到他们的名字,他们最终的归宿,则需要去猜想。
③在黄茅港,所有的离别都和湖有关。
④湖撞进村庄的那个清晨,田在水下、地在水下、房子也一半在水下的黄茅港人只能选择远行。
⑤远行还是只能选择走水路。逆着湖奔涌的方向,一只只摇摇晃晃的船载着无数个家庭的希望,离开了黄茅港。鼓荡的风如一根根的缆,牵引着这些茫然的船。水在流,岸在移,船在晃,离开时,他们还是青涩少年,归来时,已是满头银丝。最不幸的是村里的汉爹。中年丧妻的汉爹,洪水后,他揣着家里仅存的一瓶酒,挑着一担行李,踏上求生路,一趟远行,从此不知所终,抛下一大堆儿女在泥泞中顽强地生长。每年的清明,他的家人,总要在湖堤上插几朵纸花,倒一瓶酒,声嘶力竭地喊几声,让一个漂泊的灵魂记起来时的路。
⑥湖水终于退了,像丧夫的寡妇,哭着,喊着,跌跌撞撞,一步一回头地极不情愿地退回了湖里,昔日的浓妆艳抹被秋风剥去,它被还原成一条一掐就断的水带,像一个弃妇一样龟缩在湖心。
⑦水退后,湖安静了,堤开始热闹起来。堤也是岸,但它不是古岸,是全新的岸。岸已没有多少了.湖水冲击一次,岸就后退一点,退到湖都忘记它了,它就安全了,湖再也不来打扰它了。它也不再是岸了,有人急急忙忙地在它身上栽上了树,种上了庄稼,再后来,村庄也迁过来了,岸就正式结束了它作为岸的使命。尽管它的名字还带着岸的印记,但它和岸再也没有一点关联了。沈姐的语文课堂。现在,岸的责任全给了提.堤其实也不再是原来的堤,原来的堤化成了一堆污泥。替代的堤离原来的堤有一段距离,新堤的位置已到了原来的湖滩上。在这个位置修堤,堤内的那部分滩就不再是湖的了。了解湖的人都明白,夺属于湖的东西,这个决心很难下,但所有的黄茅港人都投了赞成票。湖夺去了太多属于黄茅港的东西,他们必须从滩上夺回来一些。滩是上好的土地,有了土地,就有了收成,就有了跟湖斗的底气。这样的工程靠一家之力不行,靠一族之力也不行,得靠港内所有人的力量。
⑧冬天来了,雪大片大片地落下,遮盖了湖,遮盖了滩,也遮盖了堤。现在的湖像刚出生的猫一样温顺,但并不是没有任何戒备的温顺。现在,它失去了争斗的能力,只能在雪下窥探,紧盯着对方的一举一动。和人斗了一辈子,和堤和岸斗了一辈子,它知道,一点点放松,就会导致满盘皆输。人、堤和岸输了还有退路,不过是从头再来,但湖输了呢? 它会比人、堤、岸更惨。湖输了,湖域会被一点点地收束、蚕食,只能像一个刚过门的小媳妇一样畏畏缩缩地活在阴影里。这不是湖的性格,一条从远古奔涌而来的湖,从来没有忍让、迁就和屈服的习惯。
⑨它在等,等一个季节,等一场连绵不断的雨,等一次平山移路的山洪,它知道这道新堤拦不住它。历史上无数次破堤的记录都证明了这一点,只是没有人愿意去翻这些历史记录了,他们的注意力都在堤上,都在被堤圈起来的肥沃的土地里。(有删改)
8.第①段画线部分以“一捺”为喻体,请从构思的角度赏析其妙处。(4分)
9.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0.本文将“湖”人格化的写法很有表现力,请以第⑧段为例加以赏析。(4分)
11.小宁从文学体式、人文主题等角度编写阅读材料,已编写了以下两组,想把本文加入其中一组。请为他作出选择并阐释理由。(5分)
甲组 |
乙组 |
《边城(节选)》/沈从文
《再别康桥》/徐志摩
《茶馆(节选)》/老舍 |
《荷塘月色》/朱自清
《赤壁赋》/苏轼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 |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12.文学家多善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意象,藉以引起读者的联想。以下选项中运用上述感觉意象少于三种的一项是( )。(2 分)
A.戎昱《桂州腊夜》全诗。
B.“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柳永《望海潮》)
C.“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D.“自胡马窥江去后,废弛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13.以下对这首诗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以时空感受烘托心理,交代缘起。
B.颈联多用对比,形象鲜明,感染力强。
C.尾联呼应首联,情丝悠长,耐人回味。
D.全诗以时间为线,情感表达婉曲细腻。
14.“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这句中“偏”和“寒”二字很有表现力,请选其一加以赏析。(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20 分)
何尚之传
①何尚之,字彦德,庐江灊(qián)人也。少颇轻薄,好摴蒲,及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
②尚之女适刘湛子黯,而湛与尚之意好不笃。湛欲领丹阳,乃徙尚之为祠部尚书,领国子祭酒。尚之甚不平。湛诛,迁吏部尚书。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尚之察其意趣异常,白文帝:“宜出为广州,若在内衅成,不得不加以铁钺。屡诛大臣,有亏皇化。”上曰:“始诛刘湛等,方欲引升后进。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姓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晔后谋反伏诛,上嘉其先见。
③二十二年,为尚书左仆射。是岁造华林园,并盛暑役人。尚之谏,上不许,曰:“小人常日曝背,此不足为劳。”时上行幸,还多侵夜,尚之又表谏,上优诏纳之。
④先是患货少铸四铢钱人间颇盗铸多剪凿古钱以取铜,上患之。二十四年,录尚书江夏王义恭议以一大钱当两,以防翦凿,议者多同。尚之议曰:“凡创制改法,宜顺人情,未有违众矫物而可久也。泉布废兴,未容骤议。前代赤仄白金,俄而罢息,六货愤乱,人泣于市。良由事不画一,难用遵行。自非急病权时,宜守长世之业。若今制遂行,富人之赀自倍,贫者弥增其困,惧非所以欲均之意。”中领军沈演之以为若以大钱当两,则国传难朽之宝,家赢一倍之利,不候加宪,巧源自绝。上从演之议,遂以一钱当两。行之经时,公私非便,乃罢。
⑤尚之立身简约,车服率素,妻亡不娶,又无姬妾。执衡当朝,畏远权柄,亲故一无荐举。薨年七十九,谥曰简穆公。(选自《南史》卷三十,有删改)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尚之女适刘湛子( ) (2)未有违众矫物而可久也(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若在内衅成( )
A.祸乱 B.裂痕 C.过失 D.争端
(2)还多侵夜( )
A.侵蚀 B.临近 C.止息 D.侵凌
17.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先是患货少铸四铢钱人间颇盗铸多剪凿古钱以取铜
18.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姓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
19.在“一大钱当两”这一币制之争中,何尚之败给了沈演之,这是否意味着何尚之所议说服力不够?请联系第④段何尚之的话加以分析。(4分)
20.何尚之去世后被谥“简穆”,《逸周书·谥法解》对“穆”有一解为“布德执义曰穆”。请结合文意,分析以“布德执义”评价何尚之是否贴切。(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3题。(10分)
戆窝记
方孝孺
①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天下未尝无才智之士,而世之乱也,恒以用才骋智者,驰骛太过钓奇窃名以悦其君,卒致无穷之祸,而气节之士不与焉。气节者偃蹇可畏,而才智者敏慧可喜。可喜者易以成功,亦易以致乱。欲制祸乱于未萌之先,非得可畏者而任之不可也。汉汲长孺、吴张子布辈,皆负气自高,昌言倨色,不少屈抑以取合当世,视人君之尊不为之动,遇事辄面争其短无所忌。此皆流俗所谓戆人也,而朝廷恒倚之以为重,狐鼠之盗瞷其进退以为恭肆,彼岂用区区之才智以服人哉?人望而惮之,以其节之足尚也。国家可使数十年无才智之士,而不可一日无气节之臣。警彼甘脆之味,虽累时月不食,未足为病,而姜桂之和不可斯须无之。人君无可畏者在其侧,欲无危败,难矣!
②余少慕古之戆者,欲起长孺、子布与之交,而不可得,则思博交海内之士,以观其所存。谓余为戆者有矣,而慕乎戆者,未始或见。岂节义之士独少于今之时乎,抑遇合之术固有不同也? 今也天子惩近代之弊,立谏铮,风厉在位,俾得言事。诚得戆者出,以应其求,则治道可成矣。
③同邑潘君伯理甫,年七十余,而以戆名其窝,岂慕长孺辈者乎?愿造君之窝,而相与论之。
(选自《逊志斋集》卷一六,有删改)
2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描述“戆人”表现或影响的一组是( )。(3分)
①钓奇窃名以悦其君
②不少屈抑以取合当世
③遇事辄面争其短无所忌
④狐鼠之盗瞷其进退以为恭肆
⑤立谏诤,风厉在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22.以下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开篇弘扬气节,为全文定下了激昂的基调。
B.借题发挥,借为屋舍作记而论及国家用人。
C.说“慕乎者,未始或见”,隐含批判之意
D.卒章显志,水到渠成地表明了自己的主张。
23.以下是小宁对第①段画线句的评点,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5分)
譬彼甘脆之味,虽累时月不食,未足为病,而姜桂之和不可斯须无之。
评点:前文表意已足,此处取譬,实蛇足之笔。
三 写作 70分
24.人的很多选择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是否意味着人生不需要标准答案?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他们的
参考答案
1.(1)多情应笑我 苏轼
(2)事有终始
(3)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2.(1)(3分)选B得3分,选C得1分
(2)(2分)D
3.(3分)D
4.(2分)一 二
评分说明:两空同时答对才给分。回答“一 三”可得1分。
5.(3分)C
6.(3分)C
7.(5分)答案示例:这篇绪论对新时代海派文化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提炼,即人民本位的价值追求等五个方面,并指出这五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这深刻影响着全书的具体内容但在书中未再单独阐释;绪论提出在理解新时代海派文化对于上海的价值和意义时要建立综合立体的时空维度,这也是全书自然遵循而未再单独阐释的。因此,小宁的这一认识有合理性。
评分说明:认为不合理的,可根据其理由酌情评分。
8.(4分)答案示例:以本地人在村口土墙上的“一捺”来比喻黄茅港内窄外宽之形,湖与港就在这“起笔”和“收笔”间连成了一体,巧妙呼应了标题;港口自然形态的生成虽非人为,但前者深深影响着人的活动,这个喻体使本地人与港、本地人与湖不着痕迹地联系了起来,自然地引出下文内容。(补充:这“一捺”与下文的“族谱”“县志”以及文末的“历史记录”等处形成了巧妙而自然的关联,表现出本文在整体构思上的精巧。)
9.(3分)答案示例:承上启下,紧承上文所述洪水对当地居民的深刻影响,点明了黄茅港人与湖的带有悲剧性的关联,引出下文对人和湖的更具体和复杂的关系的描述。
10.(4分)答案示例:第⑧段描摹湖的行为与心理,赋予其坚韧强硬的性格,使人和湖既紧张又密切的关系更为凸显,使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感受更细致入微,对人的警示意味更浓,有力地促使人们反思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写法很有表现力。
11.(5分)答案示例:我选甲组。这组阅读材料,有小说、诗歌、话剧、散文,涵盖了现当代文学的主要体裁,可以让人对现当代文学的概貌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这些作品的语言各有鲜明特点,如《边城(节选)》的语言质朴清丽,《再别康桥》的语言工整而不失灵动,《茶馆(节选)》的语言充满京味又有幽默感,本文语言既生动又凝练,将这些作品组成一组阅读材料有助于了解文学语言的多样性。(也可以选择第2组,聚焦“人与自然”这个人文主题)
12.(2分)B
13.(2分)B
14.(4分)答案示例1:落雪本是难以听闻得出的,“偏”字描绘出雪积在竹上造成的细微声响,让人感知到主人公似有怨恼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将诗人因怀乡思归而夜不能眠时的心灵感受刻画得细致入微,引发读者的共情。
答案示例2:“寒”字一语双关,既指出桂州腊夜寒冷的生理感受,也反映了诗人思归而不得时凄苦的心理感受,以实带虚,情景相融。
15.(2分)(1)指女子出嫁 (2)违背
16.(2分)(1)A(2)B
17.(3分)先是患货少/铸四铢钱/人间颇盗铸/多翦凿古钱以取铜
评分说明:标识三处或以内的,标对一处给1分。标识三处以上的,多标一处扣1分,扣到0分为止。
18.(5分)答案示例:范晔的事情还没有显露出来,就预先将他贬斥外放,百姓会认为你们这些人不能容纳才俊,以为我听信谗言。
19.(4分)答案示例:何尚之先从大处申明改革顺乎人情和建立稳定统一的币制的重要性,再具体指出这次币制改革难被遵行的主要原因,并以前代反例佐证,始终以维护国家长远利益为持论的立足点,有说服力且条理清晰。
20.(4分)答案示例:于公,何尚之能心怀穷苦人,仗义执言,如为盛暑劳役的百姓谏言,能对明显有利于权贵的新币制提出反对意见,直言这会让贫穷的人更贫穷,在当时背景下难能可贵。于私,他能立身简约,不利用权力荐举亲友。因此,“布德执义”的评价是适用于他的。
21.(3分)B
22.(2分)D
23.(5分)答案示例:不同意。前文多言“才智之士”的负面作用,而此处以“甘脆之味”取譬,直言国家一段时间内无才智之士的后果“未足为病”,文意有所增补。取譬有强调所论之理的作用,以寻常生活中的事物作比又有形象易懂的效果,不是多余之笔。此外,本文是为潘君居室所作的记,此处以寻常生活中的事物作比,与尾段非常契合。
评分说明:第一点2分,后两点每点3分,给到满分为止。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校训,提供专业的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
32035781/62581699 交复致远徐汇三校生高复校区
(详情请点击) 徐汇区广元西路12号(工商银行隔壁)62932552/62932882 交复致远中高考学习中心
(详情请点击) 徐汇区华山路1988号汇银大厦北楼619400-678-9493 思源教育龙漕路校区
(详情请点击) 徐汇区龙漕路223号思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