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23 09:38 点击:
【甲】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鷇雏①,遂自鸣曰:“得过且过。”嗟夫,世之人中无所守者,率②不甘湛涪乡里,必振拔自豪,求尺寸名,诧九族侪类③,则便志满意得,出肆入扬,以为天下无复我加矣。及乎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垂首帖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视寒号虫何异哉?
(选自《南村辍耕录》,有删减)
[注释]①鷇雏:待哺雏鸟。②率:大都。③湛涪:沉浮。④诧九族类:夸耀于亲族朋辈。
5.【甲】诗出自郑燮写的《 》,【乙】文出自 (人名)写的《爱莲说》。(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比至深冬严寒之际( ) (2)遽若丧家之狗(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3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根据【甲】【乙】【丙】三则诗文的内容,完成下表。(8分)
篇目 |
“物”的表现 |
人的品性 |
【甲】 |
咬定青山不放松 |
(1) |
【乙】 |
“(2) , (3) ” |
洁身自好 |
【丙】 |
当羽毛色彩艳丽时,自鸣得意;(4) 。(用自己的话概括) |
(5) 意志薄弱 |
9.【甲】诗中的“竹”和【乙】文中的“莲”皆是有操守的君子形象,两位作者对此都表达了 之情;【丙】文中“无所守者”的具体表现是:(1)稍有成绩便忘乎所以;(2)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对这类人的态度是 。(5分)
5.竹石 周敦颐(2分)
6.(1)到……时候/等到(2分)(2)立即/立刻/马上/就(2分)
7.对于莲花的喜爱/喜爱莲花(1分),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分)
8.(1)顽强/坚韧/坚贞/坚毅/坚定/坚忍/坚韧不拔(2分)
(2)出淤泥而不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分)
(3)濯清涟而不妖(1分)
(4)当羽毛脱落稀少时(1分),灰心丧气/(自鸣)得过且过/垂头丧气(1分)
(5)骄傲自满/自以为是(2分)
9.喜爱/赞美/赞赏(1分)
稍遇挫折/贬抑便摇尾乞怜/垂首帖耳/垂头丧气/毫无斗志/灰心丧气(2分)
嘲讽/讽刺/轻视/鄙弃(2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①。
[注]①顾: 。
【乙】
王逸少①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②”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③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④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⑤,留连不能已。
[注]①王逸少:王羲之,字逸少。后文的孙兴公是王羲之的朋友。②支道林标新立异,他胸中研究思考所及的义理原本佳妙, 。③后来孙兴公与支道林一起坐车去王羲之处,王羲之刻意保持距离,不和支道林交谈。 ④当: 。⑤披襟解带:指脱下礼服。
5.运用已有文言积累,完成下列小题。(8分)
(1)【乙】文与【甲】文出自同一本文言志人小说集——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写的《 》。
(2)补全【甲】【乙】两文中加点词的注释。
顾( ) 当( )
(3)补全【乙】文注释②的句子翻译。
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
支道林标新立异,他胸中研究思考所及的义理原本佳妙,
6.两个语段都通过描写来体现人物的转变,【甲】文中友人从 到 体现他从无礼到惭愧的变化;【乙】文王羲之从 转变为 ,体现他对支道林的态度变化。(10分)
7.【甲】文写友人的转变突显元方 的特点,【乙】文写王羲之的转变体现支道林 的特点。(4分)
5.(8分)(1)(2分)世说新语
(2)(4分)顾:回头看 当:将要,就要
(3)(2分)你想要见他吗?
6.(10分)怒曰 (下车)引之 轻之 不与交言 (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可用自己的语言)
7.(4分)聪明机智 才华横溢
(甲)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丙)杨文仲
杨文仲,眉州彭山人。宝祐元年,登进士第。添差通判台州①。故事,守贰尚华侈②。正月望,取灯民间,吏以白,文仲曰:“为吾然一灯足矣。”牙契③旧额岁为钱四万缗,累政增至十六万,开告讦以求羡④。文仲曰:“希赏以扰民,吾不为也。”及元兵渡江,畿甸⑤震动,朝士多弃去者,侍从班⑥唯文仲一人而已。寻以疾改集英殿修撰⑦,知泉州。待次而卒。
[注释]①添差通判台州:添差,添加的差遣;通判,官名。②守贰尚华侈:知州、通判等官员崇尚奢华。③牙契:买卖税。④开告讦以求羡:官府鼓励告密揭发以求取更多钱款。⑤畿甸:京城地区。⑥侍从班:在朝堂侍班。⑦集英殿修撰:官名。
5.乙文作者孟子是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2)寻以疾改集英殿修撰(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8.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官府)从民间索取(大量)灯笼,小吏告诉(文仲),文仲说:“为我点一盏灯笼是值得的。”
B.(官府)从民间索取(大量)灯笼,小吏把(这件事)告诉(文仲),文仲说:“为我点一盏灯笼是值得的。”
C.(官府)从民间索取(大量)灯笼,小吏告诉(文仲),文仲说:“替我点一盏灯笼就足够了。”
D.(官府)从民间索取(大量)灯笼,小吏把(这件事)告诉(文仲),文仲说:“替我点一盏灯笼就足够了。”
9.孟子认为,在“生”与“义”无法兼顾时,应当 。文天祥和杨文仲同朝为官,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印证了孟子的观点。文天祥在甲诗中写道:“ ”;丙文中杨文仲的行为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0.丙文叙述了杨文仲为官期间的三件事。通过前两件事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 、 的官员。(4分)
11.下列对诗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丙文的作者都是通过叙写个人的人生经历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
B.文天祥和杨文仲具有共同的精神品质,他们就是孟子所说的“贤者”。
C.甲诗乙文皆采用直抒胸臆的写作手法,充分体现出两位作者的凛然之气。
D.三篇诗文都运用了设问、比拟的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主题思想的表达效果。
5.(1分)儒
6.(4分)(1)通“德”,感激 (2)不久
7.(3分)由此,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
8.(3分)D
9.(4分)舍生取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元军渡江、京城震动、很多朝廷官员逃走的危急情况下,一人坚守在朝廷侍班。
10.(4分)自律 清廉 爱民
11.(3分)B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丙】元好问列传(节选)
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年十有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①。淹贯②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 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 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作,己所当任。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阻而止。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遮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
(节选自《金史》,有删减)
[注释]①举业:指科举时代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②淹贯:深通广晓。③金源氏:指金国。④泯:灭,尽。
5.【甲】文出自儒家经典著作《 》,【乙】文的作者是 (2分)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主人日再食( ) (2)因名曰《野史》( )
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的画线句。(3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8.根据以上作品内容,完成表格。(6分)
人物 |
表现 |
品质 |
颜回 |
(1) |
|
“余” |
艰苦求学,自得其乐 |
(2) |
元好问 |
不顾阻挠修史书 |
(3) |
9.【甲】文孔子对“不义而富且贵”的态度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中面对同舍生“烨然若神人”的装扮,作者的态度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0.下列对【丙】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元好问“名震京师”离不开赵秉文对其诗作的赞赏。
B.元好问在修史的过程中得到了张万户、乐婴的帮助
C.元好问年少有才,却不热衷功名,晚年以修史为任。
D.“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这句话体现了元好问修史的决心。
5.(2分)《论语》;宋濂
6.(4分)(1)供养,给……吃 (2)命名
7.(3分)别人不能忍受这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8.(6分)(1)箪食瓢饮,不改其乐 (2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1分)(2)勤奋、刻苦、好学(写出一点即可)(3)意志坚定、矢志不渝、执着(意思相近即可)
9.(4分)轻视、不屑一顾(写“像浮云一样”得1分) 毫不羡慕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①人过。……(帝)间召问群臣臧否,廉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②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③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注释]①讦:攻击或揭发。②恶:表反问,怎,怎么。③呼……字:称呼对方的字,而不是名,表示亲近。
5.【乙】文中的“濂”就是【甲】文作者 。【甲】文标题“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指一种文体: ,即临别赠言。(2分)
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4分)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7.解释【乙】文中加点词。(4分)
(1)未尝讦人过( ) (2)方开言路( )
8.下列对【乙】文中画线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小一个景濂,竟几次犯错判了上书人的罪。
B.小小一个景濂,我差点犯错判了上书人的罪。
C.如果不是景濂,我差点犯错判了上书人的罪。
D.如果不是景濂,竟几次犯错判了上书人的罪。
9.在为人处世的细节中,常可见人品。读两文,完成下面填空。
(1)从【甲】文可知,作者幼时家贫买不起书,他坚持借书来亲手抄录,并且 ,于是“得遍观群书”,二十岁时,他不辞辛苦赶去百里外拜师求教,并且 ,于是“卒获有所闻”。由此可见,他不仅好学上进、持之以恒,而且具有 , 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6分)
(2)从【乙】文可读到濂的“诚谨”:当皇帝私下问他对群臣好坏的看法,他“ ”当茹太素上万言书进谏激怒了皇帝,他却提醒皇帝“ ”。(4分)
5.宋濂(1分) 赠序(1分)
6.(我)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4分)
7.(1)错误,过失 (2)正在(共4分。各2分)
8.C(3分)
9.(1)准时按约归还书本 恭敬有礼地虚心求教 诚信(守信) 谦虚(虚心)(共6分,第1、2空各2分,第3、4空各1分)
(2)“惟举其善者”“彼尽忠于陛下耳”/“方开言路”(共4分,各2分)
【甲】狼(节选)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费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乙】
休宁县有村民张五,以猎为生。张尝逐一母鹿。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母鹿度不可免,顾旁有浮土,乃引二子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值张母出户,遍望见,遂奔至网所,具以所见告子。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亦纵之。张母曰:“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吾不忍母死仔孤,故破网纵仔。”张五闻之,心感动焉。由是焚网,永不复猎。
5.【甲】文选自《 》,作者是 (人名)。(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方欲行( ) (2)遂为张五所及(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画线句。(3分)
具以所见告子。
8.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甲】文具体描绘了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过程。
B.【乙】文记叙了张五听取母亲劝告不再打猎的故事。
C.【甲】【乙】两文都以生动的故事反映深刻的主题。
D.【甲】【乙】两文都重在体现人与动物的聪明才智。
9.面对危险,屠户和母鹿都急中生智,具体表现为: , (4分)
10.从屠户的杀狼,到张母的“ ”,再到张五的“ ”,让我们明白:
(6分)
5.(2分)《聊斋志异》 蒲松龄
6.(4分)(1)刚刚(正要、将要) (2)追上,赶上
7.(3分)把自己所看到的情况都告诉了儿子。(具、状语后置)
8.(3分)B
9.(2+2分)屠户背靠积薪,以防前后夹攻;母鹿为避免二子被抓,把它们藏在浮土下
10.(1+1+4分)破网纵仔;永不复猎(焚网);面对像狼那样狡猾、贪婪、凶狠的敌人时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但在面对不对人类产生危害的动物时,我们应多加保护,跟它们和谐共处。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校训,提供专业的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