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5 11:06 点击:
网络社会中,“掐架”是微博和论坛里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现实生活中,“掐架”也很常见。人们对“掐架”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掐架”的现象与思考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戴上面具遮住相貌去参加一场集会,集会上人人都可以毫无顾忌地发言,因此常能看到几个人,或是一群人,或为一个话题,或为一个观点而争吵,吵得面红耳赤,惊天动地。虽然如此,但用不了多久,争吵就会停歇。而当人人摘下面具离开集会时,他们又成了这个社会上两个互不相识的陌生人。这样的场景大致就是当今互联网上“掐架”的现象。
“掐架”之于正常的讨论乃至争论,有几个很大的不同点。其一,参与“掐架”的双方都带有预设的立场。好比各路粉丝为自己的爱豆下场,他们“掐架”的最初目的便不是达成共识,而是维护自身的立场。因而这也产生了“掐”这一混乱的现象。事实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屁股不能歪,即便最后你所坚持的立场被证明是错的,也不能动摇自己的立场。事实上,最后胜出的一方往往并不是因为他们坚定的相信事实,而只是他们的立场更靠近事实罢了。其次,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所提供的匿名的、碎片化的环境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论你发出了什么样的言论,过去几周、几个月,每人会记得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也没人会知道你是谁。洗净一身污泥,便又能以“纯路人”的身份重新跳出泥潭。
在我看来,由于“掐架”现象主要是微博和论坛里,它的本质可以归结为两点:对归属感的渴望和发泄的需要。在生活中缺失的归属感只能由网络来填补,人们常常希望通过加入某一个阵营来获得认可,获得一种“我属于这儿”的感觉。另一方面,人们上网又常常是为了发泄,发泄生活上的挫折、不顺,而发泄性的言论就不怎么会过脑子。当这种发泄因其合理性而受到质疑时,相比于审视自己的言论,人们更会感到恼火,进而迫不及待地投入反击中。同样的,反击也只是为了发泄,同样不过脑子。一来一回,讨论就脱离了真理的轨道,被这样的“言论自由”所掩盖。
同样有先决的立场,辩论不是“掐架”的原因就在于,辩论的每一句都是基于事实提出的,所有推论都是合乎逻辑的。这些特点需要辩论参与者在逻辑推理、事实采集上的优秀能力。将这种形式推广到网络上,即便能在某些专业性的、以数据为主的论坛上得以推行,也很难在公共论坛上实现。倘若说我们能做些什么的话,只能希望于我们自己在参与其中前能尽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恪守实事求是的信条吧。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交大校训,依托名校师资,提供专业的托班辅导、青少年英语辅导、小学辅导、初中辅导、高中辅导、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