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9-09 10:04 点击:
初三记叙文阅读专题——作用类题型
【题型归类】
1、 句段的含义和作用
(手法)+内容+结构+情感/主旨
(1)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方法+作用
(2)结构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主题,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环境描写(交代+渲染+烘托+推动+铺垫)、照应标题、点明线索
中间:领起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补充交代、伏笔铺垫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主旨,升华主题、深化主题,首尾呼应(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委婉含蓄、意味深长,补充前文、辅助表达。
(3)中心思想:结合表现手法点明主旨(人物情感)。
温馨提示:句段的作用有时要结合情况,看有没有用到修辞手法、有没有用到描写手法、有没有用到插叙、倒叙等手法,然后根据相关的题型解题思路来解答。
2、 标题的作用
(1) 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2)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3) 交代(概括)文章内容或者暗示文章主旨或者蕴含某种情感
(4) 运用某种手法(如修辞、双关),使标题文面优美,吸引读者兴趣。
3、 修辞的表达效果:确认修辞手法,帽子+对象+特征+(情感)(结合句子语境 )
根据修辞手法的作用来答。
注意答出特征。
比喻的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
拟人的作用:把……比拟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
夸张的作用:夸张或缩小……,鲜明地突出对象+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对比的作用:把……与……进行对比,突出了+对象+特征。
排比的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强烈表达……之情。
反问的作用:强调……,加强语气。
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对……的……特征的注意,启发思考。
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4、插叙的作用:
(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结构紧凑,文章(情节)完整。
(5)主题更鲜明,人物形象更丰满。
倒叙的作用:
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5、倒装句的作用
现代汉语里,一般有主语和谓语倒装,定语、状语和中心语倒装
A、 主谓倒装
上哪儿找啊,你?(疑问句)
放心吧,爸爸妈妈!(祈使句)
终于过去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统治!(感叹句)
已经去上课了,他们。(陈述句)
作用:强调谓语,或者是说话急促而先把重点说出
B、 定语、状语后置
中心语——定/状语
农民们,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愁眉苦脸地清理着破烂的东西。(定语后置)
他走上了领奖台,慢慢地,羞怯地。(状语后置,形容词)
同学们都来了,从祖国的四面八方。(状语后置介词短语)
他退休了吧,大概。(状语后置副词)
作用:定语、状语后置往往是为了突出它,因而能使句子节奏更明快、更简洁有力,可变长句为短句,有时还可以起到强调、补充作用。
6、描写的作用
人物描写的作用
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背景等(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位置)。
2)渲染气氛(氛围)(一般放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
3)烘托人物心情(像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等)(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
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一般放在中间的位置)
7、标点符号的作用
引号——a、表示引用的部分;
eg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b、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eg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序”就是要有条理。
c、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eg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省略号——a、文中省略的部分 eg 他口中唱着“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b、说话断断续续
eg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c、用于列举的省略 eg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破折号——a、解释说明 eg 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敞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延长 eg “呜──”火车开动了。
c、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eg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感叹号——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文赏读】
雨中片段
①放学后,女儿没有地方可去,。又担心我接不着她,便跑到我必经的路口去会我。
②天气有些阴冷,下着小雨,女儿光着脑袋,一动不动地站在雨中等着我的出现。我看到她时,她已由一只活泼的小鸟变成了落汤鸡。
③本想责怪她为什么不躲到一边避避雨,但看到她那个样子,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女儿毕竟只有七岁,我能想得出那一刻她内心的焦急,一是担心我接不着她,二是怕街头来来往往的人群档住视线,望不着我。现在又有几人能执着地站在一场雨中,一动不动地等他要等的人?何况女儿看到我的时候,不仅没有埋怨这恼人的雨,反而喜出望外地扑向我,一个劲地喊着:“妈妈,我终于看到你了!”女儿这个样子,使我想到自己多年未淋过一场雨,甚至也多年没有见过一个人被雨淋到淋漓尽致的情景了。
④雨,曾经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⑤儿时的雨,来不及想象,来不及躲避,说来就来了。放学时,我们经常护抱着书包拼命往家赶,夹着嘻嘻哈哈的追闹声,全然没觉得一场雨会给人的心情带来忧愁。回到家,母亲一个劲地拉长她的衣角在我头上擦了又擦,既不怨天也不责怪我们,眼里只有自责与心疼,因为那时家里根本就没有一把像样的伞。当母亲触摸到我的脑袋时,我顿感心里暖暖的,恨不得很多淋几次这样的雨。我们姊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非常奢侈的事。
⑥暴雨已经结束了,在地里干活的父母已被雨浇个透视。库管卷得老高,雨中的父亲一边往家跑,一边“哦哈嘿,哦哈嘿”很有节奏地喊着。那个时候,他们也都还是年轻,年轻得使我们记不起那些年月里生活有多艰难,只记得他们每次从雨中赶回来时,陡然间家里溢满了温馨。一家人都在,哥哥姐姐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管玩耍,因为有父母在呢!母亲会闲下来,低着头安心纳她的鞋底或缝缝补补;父亲会摆弄他心爱的二胡笛子什么的,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地,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变得婉约、优雅起来。
⑦还有些雨,不大不小,反正知道它要来了,左邻右舍都手忙脚乱地一起来帮忙。谁家晒在外面的稻谷麦粒,谁家的棉被衣物,那时一定要赶在雨前抢收完毕的。一阵紧张的忙乱之后,大雨就来了。粮食、衣物丁点儿也未被淋,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那一刻,有简单、满足、胜利、幸福的笑容写在脸上。
⑧乡村的一场及时雨后,会有泥土、绿叶散发出清新的味道。能看到天边拱出美丽的彩虹,能听到欢快的鸟儿一阵清亮的歌唱。干涸已久的田渠、沟壑、池塘顿时灌满了琼浆。乡村人最愿意看到的是种子突然冒出了牙尖尖儿。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一簇簇有棱有角地鲜活起来了。
⑨那个时候的雨好像会和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感情牵连在一起的。
⑩时过多年,我在慢慢老去,对雨的感受愈发地迟钝了,甚至时常根本不愿意看到一场雨的到来。每天都要看天气预报,提前添衣带伞,仿佛雨来的时候,是它独自的行为,与我的情感一丁点儿关系都没有。
11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勇气,像七岁的女儿一样站在大街上去淋一场属于自己心中的雨?
24.结合语境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父亲会摆弄他心爱的二胡笛子什么的,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地,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变得婉约、优雅起来。
25.根据你的理解,从行文结构、表现手法、文章主题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雨”在文中的作用。(3分)
24.(3分)句子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村子”的“舞蹈”,侧面反映出父亲二胡笛子声音的优美,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25.雨作为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作者通过描写雨前和回忆中几个下雨的片段,写出了亲情的温馨,邻居的友善,表达了自己对快乐童年的向往,对亲人故乡的怀念。
乡村的风 许俊文
①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②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拔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美,一种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随着黄叶随凤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④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到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凤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⑤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拨又—拨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鸟雀在风中飞翔,驴马在风中打着响鼻,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⑥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28.文章开头“风是乡村的魂”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28.结构上,总领全文,又与文末相呼应(1分):内容上,点明主旨(1分)。
韭菜饺子
徐立新
①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着呢。”
③之后,儿子便到里屋睡觉了,可母亲却没了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父亲,说:“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儿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④躺在床上的父亲一听,立即明白,连说:“好,好。”然后迅速穿上衣服,下了床。母亲又说:“老头子,你动静小些,别吵醒了娃,他明早还要走呢。”
⑤父亲再次“嗯”了两声,然后别上一把菜刀,悄悄打开大门,出去了。
⑥此时,正是初冬的深夜,外面很寒冷。
⑦父亲开始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借割他们菜园里的韭菜,冬日,菜园里韭菜很少,好在敲了数十家门后终于找到了。
⑧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都离村子很远,加上夜路不好走,等父亲割完韭菜回家已是夜里11点多了。
⑨接下来,两位老人开始择韭菜,把两斤多韭菜择完、洗净后,差不多已经是凌晨了。
⑩接下来是擀饺子皮,然后包馅。这一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不需要太长时间,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在手电筒的光亮下完成的——两位老人怕开灯惊扰了儿子的好梦。
⑾这一切都做完是凌晨3点多,两位老人想了想,还有一会儿得煮饺子了,干脆别睡了,给儿子烧点儿热乎的水,这样,他一起来就有热水洗脸。
⑿5点30分,儿子的手机闹铃准时响了,儿子从睡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便隐约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香味,这香味越来越浓,最后在厨房里达到了鼎盛——一大锅韭菜饺子在翻滚呢。
⒀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再刷牙。”“是呀,先吃,先吃。”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
⒁儿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父亲和母亲就当真了,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为了饺子一夜未眠。
⒂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
11.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11.①线索 ②暗示文章中心,表现父母对儿子无私的爱 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练习提升】
冷风暖香 包利民
①腊月的天,冷得干燥,就像空气中凝结着永不会融化的冰。走在街上,忽然觉得周围有了一种灵动,那是一丝带着甜味的温暖气息荡漾过来,仿佛使寒流也有了脉脉的涟漪。
②街上每隔上百十米,便有一个卖烤地瓜的,面前是一只改装过的豆油桶,那些甜甜的香味就从其中溢出来。行色匆匆的人们,都会略略停顿一下脚步,那气味,那感觉,会让他们瞬间想起家的温馨。这条街是我每天上下班常走的,虽然不曾买过一只烤地瓜,可心里每次都会充满了温柔的感激,只为他们给了我一种微甜的心情。
③已不知是从哪一天起开始注意那个女人的。她也就三十多岁吧,全身都围裹在厚厚的棉衣里,面前的三轮车上,一只大铁桶里碳火正红,地瓜的香甜将她围绕在中间。在她的脸上,挂着一丝笑意,没有顾客的时候也是如此,仿佛心里想起了什么幸福的事一样。第一次看见她的笑容,我有一种感动,甚至震动,惊讶于在寒风街头做小生意的她,竞能露出如此清澈的微笑。不像她身前身后的同行们,即使笑也是满怀沧桑与无奈,偶尔还会和顾客诉说一下生活的艰辛。而她却没有,就如地瓜的馨香把她的心也变暖变甜起来。
④常有两个小女孩出现在她身边,七八岁的样子,像姐妹俩,她们也不多停留,只是和那女人说上一小会儿话,便牵着手跑开。而女人也总是喊住她们,掀开桶盖,拿出两只热气腾腾的烤地瓜 在她们手上。几乎每天下班的途中都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暖意融融,让人徒生羡慕。
⑤新年的前两天,我下班路过那条街,女人仍在将暮的街头站立着。想想明天就开始休假,会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不再路过,心中一动,便走上前去。我深深吸了口气,感受着那种甜甜的气息。好一会儿,我才迎上那张笑脸,此刻,那两个孩子刚刚拿着地瓜跑远。我说:“我要买两个烤地瓜!”女人便打开桶盖,说:“你挑吧!”女人的眼睛清明见底,我指着两个最大的,她却说:“这两个不行呢!我要带回去给孩子!”一副很不好意思的神情,我讶然问:“你不是刚刚给过她们吗?”女人愣了一下,笑着说:“哦,你说刚才那两个孩子呀!她们可不是我的孩子,她们的爸爸在前面拐角摆修鞋摊儿,腿脚有残疾,都挺不容易的。两个孩子跟我好,我每天都给她们烤地瓜,她们倒是越吃嘴越甜呢!”
⑥铁桶里的热气扑散出来,女人将头上的帽子摘下,我看见她发间戴了一只很漂亮的小发卡,一朵淡粉的梅花。见我看她的头发,她说:“快过年了,女儿送我的,说我戴上好看!”一种幸福与满足写满了她秀气的脸,那一刹那,冰封雪冻间都充满温情。离开的时候,我轻轻说了声“谢谢”,她微笑着点头,眼睛亮亮的,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
⑦年后回来上班的时候,竞有了一种期待的心情。只是那条熟悉的街上,不见了那个微笑如花的女人。一连很多天,都是日复一日的失望。满街的香气仍在,却再也没有了那张寒风中最暖的笑脸。我想,那样的一个女人,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该是满怀幸福的吧!《思维与智慧》09年12月
21.下列词语或短语都出自第③段,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1分)
A.围裹 B.碳火正红 C.清澈 D.满怀沧桑
22.请在第④段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并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1+4分)
A.递 B.交 C.塞 D.放
选 。
理由是:
23.第⑥段中“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一句的含义是(2分)
24.对本文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腊月的天,冷得干燥,就像空气中凝结着永不会融化的冰。”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明了天气的寒冷、干燥。
B.本文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线索明晰,情节简单。
C.本文运用了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人物形象生动感人。
D.③段中对烤地瓜女人同行们的描写,目的是与之形成对比,突出烤地瓜女人的形象。
25.请用一段话谈谈作者以“冷风暖香”为题的好处。(不得超出格子)(8分)
21.B 22.C "塞"一方面暗示了两个小女孩的推辞,为后文小女孩不是女人的孩子埋下伏笔;
另一方面形象地表现了烤地瓜女人的热情、善良、有同情心。
23.烤地瓜女人和女儿之间相互关爱的亲情(1分)使我深深地感动和倍感温暖。
24.A(2分)25.①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艰辛,她能乐观面对;②尽管自己也生活在社会底层,但她天性善良,同情弱小,富有爱心;(2分)③亲人间相互关爱,有温暖的亲情抚慰。
25.例文:作者以"冷风暖香"为题,可谓匠心独运。"冷风暖香"--寒风中飘零的地瓜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它同时清晰地解释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以暖香喻"烤地瓜女人"的品质,以"冷风"喻艰苦的环境,以"冷风"反衬"暖香",更显主人公品质的可贵。(8分)
父亲的画面
①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是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身边。我甚至觉得父亲成为我童年的代名词,从他逝去,我就失去了天真的童年。
②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才进门,父亲就……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③父亲的怀抱也是可爱的游乐场,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他常把我藏在皮袄宽大的两襟之间,我记得很清楚,那里面是长毛,银白色的,很软,也很温暖,尤其是他抱着我来回走动的时候,使我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我一生中真正有“独子”的感觉,就是在那个时候。
④父亲宠我,甚至有些溺爱。他总专程到衡阳路为我买纯丝的汗衫,说这样才不致伤到我幼嫩的肌肤。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突然厂家不再生产这种丝质的内衣。当父亲看着我初次穿上棉质的汗衫时,流露出一片心疼的目光,直问我扎不扎?当时我明明觉得非常舒服,却因为他的眼神,故意装作有些不对劲的样子。
⑤母亲一直到今天,还常说我小时候会装,她只要轻轻打我一下,我就抽搐个不停,而且装作上不来气的样子,害得父亲跟她大吵。确实,小时候父亲跟我是一伙,这当中甚至连母亲都没有置身之处。我们父子常出去逛街,带回一包又一包的玩具,且在离家半条街外下三轮车,免得母亲说浪费。
⑥傍晚时,父亲更常把我抱上脚踏车前面架着的小藤椅,载我穿过昏黄的暮色和竹林,到萤桥附近的河边钓鱼,我们把电石灯挂在开满姜花的水滨,隔些时在附近用网子一捞,就能捕得不少小虾,再用这些小虾当饵。我最爱看那月光下,鱼儿挣扎出水的画面,闪闪如同白银打成的鱼儿,扭转着、拍打着,激起一片水花,仿佛银粟般飞射。
⑦夜晚时分,父亲也是我枕边故事的述说者,只是我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一方面因为我总是很快地入梦,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从随手看过的武侠小说里摘录出的片段。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踏雪无痕”和“浪里白条”,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
⑧真正的白雪公主,是从父亲买的《儿童乐园》里读到的,那时候还不易买这种香港出版的图画书,但父亲总会千方百计地弄到。尤其是当我获得小学一年级演讲比赛冠军时,他高兴地从海外买回一大箱立体书,每页翻开都有许多小人和小动物站起来。虽然这些书随着我十三岁时的一场火灾烧了,我却始终记得其中的画面。其中那些涂色的方法,也影响了我学生时期的绘画作品。
⑨父亲有我已经是四十多岁,但是一直到他五十一岁过世,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没有。他的照片至今仍挂在母亲的床头。八十二岁的老母,常仰着脸,盯着他的照片说:“怎么愈看愈不对劲儿!那么年轻,不像丈夫,倒像儿子了!”然后她便总是转过身来对我说:“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什么样子!”
⑩是的,在我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叱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尤其记得有一次蚊子叮他,父亲明明发现了,却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母亲说:“看到了还不打?哪儿有这样的人?”“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才打得到。”父亲笑着说 “打到了 它才不会再去叮我儿子 ”32年了,直到今天,每当我被蚊子叮到,总会想到我那慈祥的父亲,听到啪的一声,也清清晰晰地看见他左臂上被打死的蚊子,和殷红的血迹……
21.阅读第⑩段画线句,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文意,填入“ ”的标点应是( )(2分)
A.冒号 逗号 句号 B.冒号 逗号 感叹号
C.逗号 逗号 感叹号 D.逗号 句号 句号
(2)试揣摩父亲当时说话时的心理。(2分)
22.第③段画线句如改为“那里面有着又软又暖的银白色长毛”好不好?为什么?(3分)
23.第⑥段画线句运用 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分)
24.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文中对母亲的描写不多,却能从侧面衬托出父亲对“我”的爱。
B.父亲对我的宠爱,甚至“溺爱”,给我很大的影响,使我后来“成了气候”。
C.在回忆父子相处的快乐的往事中,又时时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怀念之情。
D.“我”与父亲,情趣相投,亲密无间,甚至连母亲都无法融入。
21.(1)C (2)父亲为自己能用这样的方式而保护了儿子的得意之情,也充分体现了爱儿子的心理。
22.不好,原句用倒装或短句形式,更能强调记忆的清晰,突出了父亲那宽大的皮袄曾带给我的温暖和柔和的感觉。23.景物(环境) 渲染了一种美好的氛围,烘托出我和父亲钓到鱼时的极其愉快的心情。24.B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交大校训,依托名校师资,提供专业的托班辅导、青少年英语辅导、小学辅导、初中辅导、高中辅导、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