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辅导

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缅怀核潜艇专家黄旭华(含相关习题拓展)

日期:2025-02-08 09:42  点击:

 

黄旭华,国之脊梁,犹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却有无穷力量。他以坚韧之意志、无私之奉献,为国家核潜艇事业立下赫赫战功。三十年隐姓埋名,不畏艰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让中国核潜艇傲游海洋,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他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他的精神如璀璨星辰照亮后人前行之路。




 

 
人物简介
 

黄旭华,1926 年 3 月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自幼怀揣科学报国理想,勤奋好学。1945 年至 1949 年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期间加入进步学生社团。1949 年 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 年,他被秘密召入北京,投身核潜艇研制工作。隐姓埋名三十载,带领团队攻克诸多关键技术,实现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的突破。他创新性采用水滴形设计,解决操纵性问题;1988 年亲自参与深潜试验,下潜至 300 米极限深度。他一生艰苦朴素,对国家忠诚,对家人愧疚,却诠释了“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的家国情怀。黄旭华荣获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众多荣誉。

2025 年 2 月 6 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 99 岁。他的一生,是为国家强大、民族复兴无私奉献的壮丽篇章。
 

(徐汇高一上期末试卷)阅读下文,完成第3-6题。(14分)

赫赫而无名的人生

——访谈核潜艇专家黄旭华

人物介绍:黄旭华,1924年2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代战略导专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中这样描述:“他,恰是有为而名的人生,就像他负责设计的潜艇,潜进深深的海洋是赫赫的存在,又是无影的存在。

 

①记者:您曾说:“我的人生,就是在日本飞机的轰炸声里决定的。”可否分享一下您弃医从研的经历?

黄旭华:我本是想学医的,因为父母都是医生,后来事情发生了改变。抗战爆发后我到桂林念书,日本人炸桂林,那是满城狼藉、一片废墟。警报一响,就得躲进防空洞。每次我跟着大家从城里往外跑就一腔怒火,有三个问题在心里浮现:为什么日本人这么疯狂,想登陆就登陆,想屠杀就屠杀?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安居,要到处逃亡?中国那么大,我们跑来跑去,连一个安安静静读书的地方都没有,这是什么道理?我问我的老师柳无垢,她给我的答复很简单,因为中国太弱了,弱国就要受人家宰割。于是我给自己改名“旭华”,意思是中华民族必定如旭日东升一般崛起,我要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做贡献。我不学医了,我要学航空、学造船,将来制造飞机保卫我们的蓝天,制造军舰抵御外国侵略。后来我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

②记者:               ?   

黄旭华:居里有一句话:“要反对原子弹,自己就应该先拥有原子弹。”我加了一句:“有了原子弹,你必须要有执行第二次核打击的手段,这就是核潜艇。”为什么?有了原子弹,你声明不先用原子弹,那你把原子弹摆在地上让人家打也不行,必须拥有核潜艇,把原子弹埋在水底下。两次世界大战,潜艇的威力是非常惊人的。因为它潜入水底,隐蔽性强,给敌人的军舰和海上运输造成很大的威胁。一旦敌人对我进行核攻击,我可以保存自己给他致命的核反击,叫做第二次核打击。和平时期有了它,可以遏制敌人的核讹诈,保卫国家,维护世界和平。

③记者:核潜艇是否具有战斗力,极限深潜试验是关键。1988年,64岁的您亲自登艇参与深潜试验,您为何要以身试险?

黄旭华:潜艇研制完成后,有一道严峻考验,就是进行极限深潜试验。1963年,美国某王牌核潜艇深潜试验还未到200米就沉入海底,艇上100多人无人生还。现在这艘从里到外全由中国人研制的核潜艇能否顺利闯过第一次深潜试验大关,参试人员心中无底。个别人给家里写信,其实就是留下遗书。大家带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去执行深潜试验,是非常危险的。我说,深潜试验绝不是要我们去“光荣”,而是把试验数据一个不漏拿回来。我是总设计师,我不仅要为这条艇的安全负责,更要为艇上170多个参试人员的生命安全负责到底怎么办?我决定跟大家一道去,共同完成深潜试验,果然试验很顺利。

④记者:您离家研制核潜艇时才30岁出头,等到您再回家已是60多岁的老人。30年中,您和父母的联系只剩下一个海军信箱,这是怎样一种考验?

黄旭华:主要是保密需要,也是工作紧张,我父亲和二哥去世时我都没能回去。1987年,祖慰的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发表,讲述了一位核潜艇计师隐姓埋名30年的事迹。母亲没有想到,那个被家人责备忘记亲生父母的不孝儿子,原来是在为国家做这个事。她把子女们找过来讲了这么一句话:“三哥的事情,大家要谅解。”这个事传到我这里,我哭了。1956年离家时母亲跟我讲,你从小离家念书,受尽了苦,那时候战乱你回不了家,现在解放了,父母也老了,你要常回家看看,我是流着泪满口答应的,但没想到这一别就是三十年。

(节选自2019年1月18日新华网“聆听大家”专栏,记者:韩亚栋)

3.下列对本文标题中“赫赫”词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显著盛大    B.炎热炽盛     C.声音宏大           D.光明炫耀

4.下列填入文中空格处的记者提问句,最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黄老,为什么您有兴趣研制核潜艇?

B.黄老,中国为什么必须要有自己的核潜艇?

C.黄老,能科普一下核潜艇的威力吗?

D.黄老,和平时期人类为什么要研制核潜艇?

5.结合第三问中“64岁”“以身试险”等词语以及黄老的回答,简析访谈提问的技巧(5分)

        

6.依据下面记者的提问,请你作为黄旭华的代言人,拟一个回答。(6分)

记者:我在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中读到这样一句话:“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您对自己的“孝”作何评价?

黄旭华:………

相关课程
相关资讯
思源校区
Copyright © siyuanedu.com 思源教育
沪ICP备11008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