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辅导

【初中语文】25届初三语文一模汇总:记叙文一(含答案)

日期:2025-01-14 08:36  点击:
2025届初三语文一模记叙文汇编(一)
 阅读下文 完成14-17题21分
盛满童年的“黄土碗”
①老家后面有个黄土坑,这个大坑有十几米深,四面缓缓地伸向底部。我站在屋顶上远远望去,黄土坑就像是一只埋在地里、碗口朝上的大土碗。有时,我躺在“碗底儿”向上看,能看见鸟儿在蜿蜒流淌的星河中划过:有时,我站在“碗沿儿”向下眺,伙伴们招呼我去欣欣向荣的草木中扑蚂蚱。我的整个童年几乎都盛在这个“黄土碗”里。
②只要到暑假,大碗里就自发集结起几个个子大小不一但都灰头土脸的战士,不用问,那肯定是我和我的表兄弟几人又在扮演打怪兽拯救世界的剧情。我们要在特定时间内找到顺手的武器,好在大碗里参差长着几棵老树,掉落的树杈有的像弓箭,有的像把宝剑,甚至还有的像一柄红缨枪。而我们口中的“怪兽”可能是一棵怪异的树、一只飞过的小鸟,或者树干上爬行的蜘蛛……不管是什么,我们都挥舞着捡来的树杈大喊大叫着,大有千军万马的气势。
③如果无人打扰,我们可以一直沉浸在游戏里,除非听见一个声音:“崽们,回来吃饭啦!”是奶奶的声音。只这一声,方才雄狮般的小战士们便丢盔卸甲,飞也似的朝饭桌奔去,因为我们知道饭桌上有一道比玩游戏更吸引人的美食——炸知了猴。
④这是我儿时记忆中最美味的食物。那时市面上没有卖知了猴的,要想捉到它,还得回到黄土碗。夜幕降临的时候,大伯就会招呼我们几个带上手电筒,每人揣上一个扎了小孔的塑料瓶,朝大碗出发。碗里手电筒的灯光星星点点汇成一片,几乎全村子的人都来抓知了猴了。知了猴一般隐藏在灰褐色的树皮上,或是一些枝茎比较粗的杂草上。找到它们时,需要小心翼翼地摘下来,然后塞进瓶子里,紧接着聚精会神地寻觅下一个,好像这世界上只剩下我和等着被我捉到的知了猴了。
⑤农村的任何天然美味,制作手法都是简单质朴的。比如抓来的知了猴,只需要用清水洗一下,冷油下锅炸至金黄,吃时撒点盐即可。我端着碗蹲在房顶上边吃着炸知了猴,边望着满载而归的人们沿着碗沿儿走进村中,好像黄土碗天生五谷,让大家享用不尽一样。
⑥因为家家户户盖房子的土都是取自这只黄土碗,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大碗。于是,村里人说这个黄土碗是个聚宝盆,奶奶则常说这个大碗就是个宝。那时我年纪小,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只简单理解成那里肯定埋藏着许多宝贝。想到这儿,我和小伙伴们立即部署在碗内四周,可找了整整一天,什么也没有发现。就在我们聚在一起商讨对策时,不经意间发现脚下的一株草比较特别:大叶,红果,径自傲立在草丛中。我们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喊:“人参!”
⑦于是我们撅着屁股,扒开杂草,拿着小铲子学着电视上挖人参的动作,一点点掘土,然后小心翼翼地挖着。“人参”的身体慢慢露出来了,接着是根,我们都屏住了呼吸,生怕它一溜烟的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溜走。就在最后一点根须被挖出来之后,我们欢天喜地地跑去找奶奶,大喊着:“奶奶,我们找到宝啦!我们找到宝啦!”
⑧“这是什么宝啊!”等奶奶看清楚后,笑弯了腰,说道,“这是野山姜啊!”
⑨我想不明白这“聚宝盆”到底藏了什么宝。直到有一年,家乡发大水,由于黄土碗地势较低,将村子里的大部分水引了过去,使得村里大部分的牲畜和房屋幸免于难。从那以后,原本是大土坑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小湖,至此,我才明白了奶奶为何说黄土碗是个宝。
⑩“奶奶,黄土碗还会回来吗? ”我有些难过地问奶奶。
⑪“崽,黄土碗一直都在啊。”奶奶摸了摸我的头,说:“不信你去瞧瞧。”
⑫我走到原来的碗沿儿,除了水什么也看不见。正在伤神的时候,两条小鱼浮上水面换了口气,然后倏地一下隐没到水中,水面泛起了层层涟漪。
⑬我心中大喜,原来这只黄土碗一直都在,它只是盛满了水,换了一种方式孕育生命,并用一股股清泉慰藉着在这里长大的孩子。
(有删改)
14. 盛满童年的“黄土碗”里主要发生了三件趣事:(4分)
(1) 玩打怪兽的游戏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⑥段画线句是否可以删去? 请说明理由。(5分)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 “黄土碗”作为故乡的象征物,关于它的回忆都寄予着儿时的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B. 文章语言质朴自然,充满了生活气息,真实地再现了乡村生活场景,使读者倍感亲切。
C. 文章根据黄土坑的变化安排材料,条理清晰地展现出作者对它的情感和认识逐层深入。
D. 文章标题中的“盛满”一词强调了黄土坑见证作者童年时期的乐事之多和情感之丰富。
17. 请从组材与立意的角度,简析本文在构思上的巧妙之处。(8分)
答案:
14.抓知了猴;寻宝/挖人参
15.否。这句话运用插叙,交代了黄土碗成形的原因,表明黄土碗对村民的重要性,引出村民说黄土碗是个聚宝盆的原因。
16. A
17.答案示例:作者略写了黄土碗的来历和他人对黄土坑的评价,重点叙写他亲身经历的与黄土碗相关的事件;几个事件的先后排序由浅入深地写出黄土坑是个“宝”的含义;以黄土坑为线索组织材料,作者的体验越来越丰富,情感越来越深厚,表达了对黄土坑及故乡风物的感恩与眷恋之情。
阅读下文,完成第15 — 18题20分
皱皮苹果
①从郊区书房回到城里的家,总会遭逢一大摞待拆看的信件,我的习惯是先看熟悉者的,对于那些寄件方不熟悉的,一般是先拆看外表堂皇的,这是否有些个“嫌贫爱富”?
②但“金玉其外”的诱惑,恐怕是很多人都难以拒绝的,尽管往往会发现“败絮其中”,也只好叹息一声了之。有的来信,信封寒酸,字迹幼稚,右下角的地址是某镇某村,由作协或编辑部贴条转来,根据近年来的经验,这样的信函,很少是读我新作品后告知感想的读者来信,多半是附上他写的并不成熟的习作,希望我能往报刊推荐的。
③回到城里,大体浏览一下积存的信件后,我多半会下楼,到附近绿地遛遍。那天到票友聚集的廊亭,听他们轮番演唱,几位经常炫技的票友,已成为我们那一带的明星,我一见他们那堂皇的架势,就总要坐到廊栏上洗耳恭听,无论是裘派黑头,还是程派青衣,听着那些唱段,真觉得满耳落花,满心沁芳。
④不仅那些名票脸熟,就连总去旁听的,也有若干熟脸。有位年纪估计跟我相仿的,个头矮小,其貌不扬,他欣赏时,总轻闭双眼,一只手还随那声腔在膝上轻扣,他那满脸的皱纹也微微抖动,令我觉得非常滑稽。
⑤那天傍晚通弯回家,饭后想吃水果,去阳台取。我家的水果一般都放在阳台的一个大纸匣里,弯腰一看,所储水果不多了,我发现角落里,有只不大的苹果,显然是很久以前买来后一直忘了吃的,赶忙取出来,放在手心里一看,它那表皮已经干燥得起皱了。
⑥想起多年前读过的一首诗,忘了是国人写的还是翻译过来的,里头有几句是以苹果的 名义请求:“削我皮,或者用牙啃/之前,能否仔细欣赏一下/我表皮的美丽。”
⑦苹果,以及其他水果,确实有权利这样地要求人类。实际上我是一贯比较注意水果外表的,而且经常“以貌取果”,也懂得把比如说苹果的外皮当做专门的审美对象。
⑧我曾很小心地将一只大苹果那华丽的外衣削成连续不断的螺丝转,然后将它巧妙地搁放到桌子上,令它望去仍是一只完整的大苹果。
⑨我仔细端详那只皱皮苹果:它在被迪忘的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让自己沾染霉菌,坚决地不腐烂,因此虽然它的表皮因脱水而发皱,却身无黑斑,并且让那红晕依然具有诱惑力,还散发出一种略带酒味的甜香。
⑩我把皱皮削掉,那苹果露出的果肉居然鲜若处子,先尝一口,异常香甜!吃完它,还回味了许久。
⑪我忽然非常感动。它是怎样度过那些寂寞的日子,如何洁身自好、保存实力,甚至还利用那被冷落的时间,尽量把自己的糖分保持住的?
⑫第二天,我又下楼遛弯,又去听那些票友演唱。那位我觉得颇为滑稻的听众,又在那里闭眼击节。待那边一曲唱完,我就跟他说,您何不来上一段? 他脸倏地红了,像一只皱皮苹果。
⑬接着也有其他人注意到了他,跟着劝,或者竟是跟着起哄,后来连操琴的也问,他究竞想露哪段? 他呢,站起来,走到人群当中,说了声“让徐州”,清清嗓子,跟拉琴的对了对弦,然后在琴师配合下,居然唱起了言派腔,宛转优雅,吐字如珠。
⑭那一刻,我觉得他仿佛就是那只削掉皱皮的苹果,因为在落寞中久久地自爱,保存住了一腔鲜活,一旦得以施展,则散发出沁脾的香甜。一曲终了, 掌声不止。
⑮我想到了那些信件,我承认,因为对积存的信件里那些“皱皮”的一贯轻视,有的启封后潦草一瞥,就马上当作废物丢弃。
⑯现在,我提醒自己,也许,那会是一只“皱皮苹果”,虽然其貌不扬,但表皮里面,却会有鲜活的甜汁,我必须慎重对待,不得轻率处置。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好比能唱言派“让徐州”的高手能人,但殷殷期待之心,确是有了。
⑰又想到,悠悠人生,谁能永居中心? 谁能永远有抢眼而马上被选取、光艳显示的机会?我自己,也颇像滑落到果匣角落的一只苹果,我能否努力避免感染霉菌,在洁身自好中,任凭表皮起皱,而内里仍默默地保持、积蓄着能贡献于他人、社会的精华呢?
【注释】①票友:业余的戏曲演员。②裘派黑头:裘派,是京剧流派。黑头,是指京剧中的花脸。后文中的“程派”“言派”都是京剧流派。
15.文中作者将唱“让徐州”的听众和自己收到的一些信件都比作表皮脱水、果肉鲜美的“皱皮苹果”,其原因是:(6分)
唱“让徐州”的听众             (1)             ,            (2)            ;
那些信件信封寒酸且字迹幼稚,              (3)              。
16.请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5分)
17.文中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改变,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4 分 )
A.作者对一些信件的态度发生改变,是因为唱“让徐州”的听众的表现让他受了触动。
B.作者之所以提醒自己要慎重对待其貌不扬的信件,是因为信中的内容感动了他。
C.对唱“让徐州”的听众,作者的态度经历了从讨厌到欣赏的过程。
D.作者之所以对唱“让徐州”的听众改变了态度,是固为没有发现比他唱街好的高手。
18.文章结尾段能否改成下面的表述?请说说理由。(6分)
又想到我自己,我也颇像滑落到果匣角落的一只苹果,我能努力避免感染霉菌,在洁身自好中,任凭表皮起皱,而内里仍默默地保持、积蓄着能贡献于他人、社会的精华。
答案:
15. 唱“让徐州”的听众:(1) 其貌不扬,在人群中不显眼;(2) 有才华,能唱出宛转优雅的言派腔如同皱皮苹果外表平凡但内在鲜美。那些信件:虽然外表寒酸,但可能蕴含着有价值的内容。
16. 运用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听众欣赏戏曲时的专注模样,突出其对戏曲的热爱,为下文他展现出色唱功做铺垫,同时与前文他其貌不扬的形象形成反差。
17. A
18. 不能改。原文结尾段以反问句形式,强调“我”对自身能否像皱皮苹果一样保持内在精华的思考,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反思,语气强烈,更具感染力和启发性;改后的句子是陈述句,语气平淡,削弱了这种表达效果。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8分
鸡崽儿
① “卖小鸡嘞——,卖鸡崽儿——”。在我小时候,每到小麦拔节的时候,村中就会响 起这响亮的吆喝声,传得街坊四邻都听得见。
②那年月,大伙儿在生产队挣工分没几个闲钱,想买鸡崽儿只好赊,等秋后鸡下了蛋再还账。卖鸡崽儿的老关跟周围村的人很熟,也乐意赊。
③那年四月,妈又听到老关的吆喝声,于是撂下手里活计,隔着秫秸栅栏,招呼东院的刘婶:“快去赊鸡崽儿。”看老太太小媳妇们说笑着围拢来,树荫下的老关才把蒙在鸡笼上的薄棉被揭开。一笼黄绒球般、叽叽喳喳欢叫的小鸡崽儿,立时撞进人们的眼帘。
④老关按每个人所指,用粗糙的大手把鸡崽儿从笼里捞出,放在地上苇编笆箩里供大伙儿挑选。对讨价还价的,老关只一句话:“多好的鸡崽儿呀,快挑吧,手慢就买不到了。”接着吆喝一嗓子:“卖小鸡嘞——,卖鸡崽儿。”
⑤ 妈帮东院的刘婶挑好看中的鸡崽儿,打听好包活多少只,眼瞅老关记好账,却见刘婶没带家什,忙催我匀她个苇编笆箩。后来我家盛鸡崽儿的家什不够用,妈干脆撩起衣襟,把用笆箩装后剩下的鸡崽儿宝贝疙瘩似的 一兜,美颠颠地回了家。半道儿上,我问妈:“秋后大伙儿不给他钱咋办?” 妈说:“    【甲】   "
⑥ 卖完鸡患儿的老关,临走像同村里人告别似的扯嗓子吆喝:“卖小鸡嘞——,卖鸡崽儿——”。渐渐远去的吆喝声里透着股子喜庆。
⑦ 妈把赊来的鸡患儿,放进两个旧纸箱里,上面蒙件破央袄,搁在不凉不热的炕头上。每到晌午太阳足时,她便在院子里铺块塑料布,用浅瓷碟子盛上水,然后把自个儿舍不得吃的、用温水浸泡好的金黄小米,点撒在塑料布上。鸡崽儿见到阳光先是愣怔一会儿,然后便扇动翅膀“叽叽”欢叫着四下觅食。妈和刘婶喂养得足够精心了,可还是各死了六七只鸡崽儿。为此,刘婶掉泪,妈也牙疼了好几天。
⑧秋天,母鸡下蛋了,也没见老关来收钱,听说他妈得大病了。妈和刘婶正要撺报大伙儿把钱给老关送去,他却来了,胳膊上多了个黑孝箍儿。见老关进门,妈吩咐我拿烟倒水,她颠颠端来刚下树的细皮酸梨。
⑨ 老关刚掏出账本准备对账,刘婶就和村里的三奶奶四大妈们带钱赶来了。瞅着一家一 家按约定如数交上的赊欠款,老关一下子皱起眉。妈担心地问:“咋,不舒服?”老关点点头。大伙儿慌了神,有人拔腿就要喊村里的赤脚医生。老关晃晃手:“你们全数给的欠款让我心里不舒服。我家也养鸡崽儿,每年都有损耗,没有一个保一个全活的。”
⑩旁边的我正要报出我家死的鸡崽儿数,被妈用手捅了一下。妈说:“你说得在理,不过我们死的那几只鸡崽儿是被猫叼狗啃了,怨不上你。”老关吧嗒几口旱烟,扬起脸:“大伙儿心疼我,这好意我领了。这么着,我每家少收两只鸡崽儿钱,算是我的一点儿心意。” 说着,老关就给大伙儿数钱。妈说:“这钱我不要,谁要你就退谁,我得给孩子们做饭去了。”听我妈这么一说,一屋子人像躲燃着的炮仗般呼啦一下全走光了。
⑪晚上,妈扫炕焙被时,发现老关把退给大伙儿的鸡崽儿钱放在炕席下了。
⑫四十多年过去了,我早已离开家乡,但每当念及乡情,耳边总会响起“卖小鸡嘞——卖鸡崽儿——”的吆喝声。   (有删改)
【注释】①赊:赊欠。指买卖货物时买方延期交款,卖方延期收款。
9.
图片
阅读文章第⑧-⑪段,概括这部分内容中出现的几个意外。(5分)
10.在文章第⑧-⑪段中,作者为什么多次设置意外?(4分)
11.以下哪句更适合放入文章第⑤段【甲】处?请说明理由。(4分)
A句:咱现在没钱,人家好心赊咱,秋后再昧心赖账,那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B句:我们现在没钱,人家好心赊给我们,秋后再不守信用,那会被人批评的! 
12.分析文章第⑤⑩⑫段画波浪线语句的作用。(5分)
答案:
14.(5分)(1)妈和刘婶想要撺掇大伙儿给老关送钱(2)大家按约定如数交上赊欠款(3)妈却编了理由说假话(4)一屋子人却全走光了(5)妈晚上却发现老关把钱放在了炕席下
15.(4分)这些意外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富有趣味,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中表现了老关善良厚道、能体察人心的形象,以及村民们热情淳朴、守信用、懂得感恩、乐于助人、尊重他人等可贵品质。
16.(4分)A句。A句中“咱”“昧心赖账”“戳脊梁骨”带有农村方言的特点,符合故事发生的背景,口语化的表达更符合妈农妇的身份。“戳脊梁骨”常用来表达对不道德、不光彩的行为的谴责,比“批评”一词分量重,更能体现包括妈在内的村民们对信用的看重。
17.(5分)第⑤段和第⑩段画线处分别写了“我”对大伙儿不给钱的担忧及打算告知老关自家的损失,这两处表明“我”还意识不到村民们对信用的看重,也没有想到在老关困难时牺牲自己来帮助他。第@段画线处写多年后“我’常常想起吆喝声,暗示“我”已经理解、认同并常常怀想这种守信、互助的精神。这三处语句反映了“我”从小到大思想认识的变化发展。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17题19分 
银色手表
王瑞琪
①“自己看看,都几点了?”一件件校服在老李眼前闪过,老李将自己的手表亮到他们眼前。学生们鱼贯而入。
②早读铃响了,接下来可不能再心软,必须记下名宇了。
③一个学生从老李面前跑过。老李想叫住他,却怎么也发不出声音,只好追了上去,不料一脚踩空,落地时、手腕处的银色手表砸在学校的大理石阶梯上,表盘一下蔓延开几条裂缝。老李赶紧检查手表,可手指刚落下,表盘立刻碎了。他盯若着秒针,心里默数了好几个数,秒针仍纹丝不动。表坏了。
④老李睁开眼,锁头渗出微小的汗珠。他感觉自己的身子很重,费了半天劲才翻了个身。他反应过来,自己在天湖。退休后,老李爱上了看湖。距市区六十公里处有座竹溪山,驾车上山,一片蓝汪汪的小湖跃入眼帘,便是天湖。天湖的水清澈湛蓝,像宝石一般纯净透明。
⑤天湖对老李似有魔力。退休的这几年,老李越来越频繁地往天湖跑。小住几日,再度回家,就像一辆旧车从4S店做了全套保养回来。
⑥咂摸着刚刚的梦,老李摸黑开了灯。银色手表还静静地躺在床头柜上,完好无损,表针指向一点零五分。微弱的“嘀嗒”声传入老李的耳朵里,那是时间流动的音节。这表跟了老李二十来年,算起来,也是个和他一样的老人了。
⑦老李的睡眠质量一直不好。他在工作中从不出岔子,却在梦里一次又一次犯错——一睁开眼,头顶的吊扇呼呼地吹着,原来他醒在讲台上,第一排的学生笑嘻嘻地说,李老师,你又睡过头了——他吓出一身冷汗,从梦中惊醒。
⑧窗外夜色如水。回味着梦里的景象,睡意早已离他远去。他想,干脆出去转转。
⑨他仔细地戴上手表,披衣出门。月色茫茫,远山都成了黑色轮廓,天湖也更加静谥。坐在湖边的石阶上,老李仿佛能听见山间草木生长,水中鱼儿游动。他的思绪变得清澈通透,浑身都轻快了。这一刻,他只是一个失眠的老人。他大口地深呼吸,一种隐隐的幸福感从他的心底升腾起来。
⑩几点了?老李没带手机,黑暗中,手表的银针若隐若现,他变换角度看了几次,却依然无法聚焦。老婆总说他,都退休了,整天看表,还怕时间跑了不成?他哑口无言。只是,手腕处一旦空空荡荡,他就觉得没有安全感。在学校那会儿,他当过语文老师,当过班主任,当过副校长,无论当什么都被同事们戏称“掐点王”,课堂、会议,他说了讲十分钟,就绝不会“拖堂”。
⑪即使在这样的夜晚,老李依然希望掌握时间。
⑫顺石阶往上便是大路,路上均匀地分布者路灯,借着那微弱的光,老李或许能看清表针的位置。他想起身,不料重心不稳,膝益还未仲直就跌回了石阶上。一刹那,他听见冰冷的金属声——手表磕到石头的声音。这块银色手表是他获评全市优秀教师的奖励。他还记得老校长将这块表递到他手里时,手表比想象中要沉一些。这表跟了他二十年,兢兢业业,一直为他带来准确的时间。他有了不好的预感,刚稳住身子便赶紧查看手表,发现表盘上蔓延开的几条裂缝和梦中的裂缝几乎一样。他难以接受,开始用手摸起表盘,仿佛这样就能抹平那几道裂痕。这时他发现,表的秒针纹丝不动。表坏了。
13原来这块银色手表也有一天要“退休”。想到这,他的心酸了一下。但随后,他感受到了更为彻底的释然,好像有什么坚固的东西正在慢慢融化,他的心忽然变得柔软。
14次日,暖洋洋的日光在老李的脸上游移。几点了?望着落地窗外湛蓝的天湖,老李打了一个绵长的哈欠。
⑮管他几点呢。(有删改)
15.梳理小说情节,完成下面小题。(9分)
(1)根据表格提示,梳理与老李相关的情节。(4分)
  时间 情节
梦境 / ² 督促学生抓紧时间进校早读,不小心摔坏了手表。
²                ①                 
现实 退休前 ²                ②                 
² 获评全市优秀教师,得到银色手表作为奖励。
退休后 ² 经常到天湖修养几日后再回家。
² 被老婆质疑为何总是看表。
² 这天夜晚,在天湖不慎摔坏手表,却感到释然。
(2)分析小说两次写到梦境的作用。(5分)
16.以下对老李心理揣摩不准确的一项是(    )。(4分)
A.第④段中“额头渗出微小的汗珠”体现老李内心的焦虑和紧张,他对梦中发生的事情感到不安。
B.第⑤段中“就像一辆旧车从4S店做了全套保养回来”体现老李的愉悦和宁静,他在天湖获得精神上的放松。
C.第⑨段中“一种隐隐的幸福感从他的心底升腾起来”体现了老李的宁静与喜悦,他为终于摆脱恶梦感到庆幸。
D.第⑮段中“管他几点呢”体现了老李从时刻严格把控时间转变为对时间释然和放松的心态与变化。
17.分析标题“银色手表”的象征意义。(6分)
【答案】
15.(1)①发现自己醒在讲台上,学生笑话自己迟到;多次在梦中因时间问题犯错(或“多次梦到在工作中出现与时间相关的失误”)②无论什么岗位都守时,被同事们成为“掐点王”
(2)①推动情节发展,第一次梦境中手表摔坏为后文现实中手表摔坏埋下伏笔,使情节发展更自然;
②表现老李对时间的重视和在工作中的严谨,在梦中因手表摔坏而焦急,体现他在工作中不允许自己出错;③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突出老李退休后心态的变化,从对时间的严格把控到最后对时间的释然;
④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老李的经历和内心世界。
16.C
17.①银色手表象征着老李的职业生涯,它陪伴老李多年,见证了他在职场上的奋斗与成就(从获评优秀教师到担任各种职务);②象征着老李对时间的重视和对工作、生活的严谨态度,他时刻戴着手表,在工作中精准把控时间;③也象征着老李内心的秩序和安全感,手表在身边让他感到踏实;④手表的损坏和退休,暗示着老李人生阶段的转变,以及他从过去的紧张忙碌、严格遵循时间规律到退休后逐渐释然、放松心态的变化过程。
让我流泪的香橡皮
①初二开学那天,和我同村的翠兰成了我同桌。翠兰在她出生不到一个月时,母亲忙于麦收被暴雨淋湿,从此落下了病,常年药不离口;在她考上初中入学的第三天,父亲去集上给她买自行车,回来的路上,刚买的自行车车闸失灵,父亲跌入深壕摔断了大胯和腿骨,一年后还离不开双拐。这样一折腾. 她家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校园里,没有哪个女孩子比她穿戴得更寒酸。学习中她也最节省,买个练习本总先用铅笔正反面写,再用钢笔覆盖一遍,她甚至捡一些瓶塞、管头等橡胶制品代替橡皮来用。
②那天,我买了两块包装精美的香橡皮,准备送给翠兰一块。午休,我乐呵呵地跑进教室,正好只有她一人在。我拿出橡皮,说:“送给你的。”她抬头看了看我,犹犹豫豫地拿起橡皮:“你干嘛买这么贵的橡皮?我才不要呢。”我怕伤了她的自尊心,就说:“我去买橡皮,一看挺好的,就给你捎了一块。”“这样说我就收下,”她下意识地摊平了手,“多少钱一块?”“我就不能送给你一块小小的橡皮吗?”我一听她问价格,心里猛然涌起一种说不上来的滋味,提高了嗓门说。她也提高了嗓门说:“我知道我家穷,可我凭什么要你的东西!我用不着别人可怜我……”
③就在这时,几个同学说笑着走进教室,我不便再和她理论,就顺手拿起她的那本书盖在橡皮上面。她神情复杂地凝视我一阵,便趴在桌上不动了。
④下午全体同学到操场上清除杂草,翠兰离开座位前,用书把那块橡皮推到了我的桌上。我装作没看见,与同学一起走出了教室。
⑤就在操场上的杂草清除得差不多时,有同学发现翠兰手上有血,老师就叫她去清理一下伤口,先回班待着。十分钟后,我先同学一步回教室,看到她的手已止血,就没再说什么。这时,翠兰忽然问我:“记得那块橡皮吗?你没收起来,怎么不见了?”我以为她改变了先前的主意,又乐意收下那块橡皮了,才和我这样幽默一下,但看她那严肃认真相,我才意识到橡皮真的不见了。可我一时又找不出原因,就暂且找缘由安慰她说:“或许哪个同学拿去看了……”
⑥放学路上,我一遍遍寻思:这件奇怪的事还没有结束,明天翠兰还会提起。她的心够苦了,不能再让她遭受这不白之冤。思来想去,我急中生智,跑到商店再买一块同样的橡皮,就说我昨天顺手放到兜里了……
⑦第二天上学路上我追上翠兰,没等她发话,我就哈哈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两块一模一样的橡皮,装成自怨自艾的样子:“哎呀,我真糊涂。回家一摸口袋,两块都在里面……”“你胡说!”翠兰停下自行车,一边掏书包一边幽幽地说,“那块橡皮在我包里呢。是我不留神把它夹在书里面的,回家一掏书,就掉在地上……你说实话,是不是跑到商店里又买了一块?”我只好不打自招:“昨天,我也弄不清橡皮是怎么不见的,怕你惦记,就……”“别说了,”翠兰半嗔半怨地笑起来,“其实这事儿全怪我,我太执拗、太不近人情了,才惹出这样的误会。让你受委屈了,请你原谅。”
⑧我嘿嘿地笑了,笑着笑着眼睛就开始发涩、发热……而让我真正不能自禁流下泪来,是在两天之后的物理课上。
⑨那天上物理课,赵老师手里拿着一块橡皮,竟向我走来,边走边说:“前天我为了做浮力实验,拿走了你的橡皮……没耽误你用吧? ”
⑩赵老师回到讲台,目瞪口呆的我,也重重地坐下了。我想,我肯定是流泪了,不然,翠兰怎么一边夺我手里的橡皮一边这样说:“两块橡皮我都要,四块橡皮我都要……别哭了,好吗?”说着说着,她竟也泪流满面。

图片
 
17.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3分)
18.第⑧段画线句“我嘿嘿地笑”是因为(1)       ;  
“眼睛开始发涩发热”是因为(2)               。
而物理课上“我”和翠兰都流泪了,则是因为                        (3)      。(6分)
19.下列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告诉我们善意的谎言是情感的润滑剂。B.赞美了学生时代纯真可贵的美好友情。
C.告诉我们要珍惜他人给予的真诚帮助。D.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与关爱。
参考答案:
16.(1)翠兰拒收香橡皮
(2)我和翠兰争相解释橡皮在自己这里
(3)橡皮失踪事件真相大白
17.交代翠兰的身世背景和家庭背景,点明翠兰的家境贫寒的原因,写出了翠兰的勤俭,为下文"我"好心为她买橡皮做铺垫。
18.(1)为翠兰主动向我道歉并接受橡皮而感到高兴
(2)自己的良苦用心终于被翠兰理解,
(3)我与翠兰之间互相为对方着想而感动
19.B
相关课程
相关资讯
思源校区
Copyright © siyuanedu.com 思源教育
沪ICP备11008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