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1-06 13:05 点击:
中考文言文考纲考点
考点设置
1.重点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的含义;
2.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典型文言语句的翻译;
4.结合文言语境对文句、文意的理解与判断;
5.分析与综合:概括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习题引路
水仙(清)
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考点一:实词意义
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各司一时 (2)欲购无资
(3)请已之 (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答案:(1)季节 (2)想要 (3)停止 (4)通“返”,返回
考点二:虚词意义和用法
例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答案:B
考点三:翻译句子
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答案:(1)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
考点四:文章内容的考查,作者情感的把握。
例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作用是衬托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意对即可)
知识要点
(一)文言实词: 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A、一词多义辨析:
例如:期
君与家中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 约定
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期望
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期限
期年之后(《邹忌讽齐王讷谏》) 满
B、 通假字辨析:
通假字
为天下唱(倡) (《陈涉世家》)
亲戚畔(叛)之 (《〈孟子〉二章》)
故患有所不辟也(避) (《鱼我所欲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无)(《愚公移山》)
C、古今异义辨析:
例如:
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偏爱;今义:个人的。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古义:出身卑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质卑劣。
D、 词类活用辨析 :
例题1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 词: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 做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例题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①句中的“域”是名词(疆域)用作动词,意思是“限制”;
②句中的“劳”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劳累”(使形之劳)
词类活用
陈胜王 (《陈涉世家》) 为王
请广于君 (《唐雎不辱使命》) 扩大
吾妻之美我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理解为:以……为美;认为……美
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理解为:认为……有利可图
(二)文言虚词:之、其、者、而、以、于、为
1、“之”字的用法:
A、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徐公来,孰视之。”、“暮寝而思之。”
B 助词:(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有的可不译。
如:鸿鹄之志。(《陈涉世家》)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句末,凑足音节,不译。
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如:怅恨久之。
(4)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C、动词:相当于“去”、“到”。
如:辍耕之垄上。
2.“其”字的用法
(1)代词,表示第三人称,译为“他”“他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也可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3)副词,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与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不译)
3.“而”字的用法
连词,常表示以下关系:
(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2)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可是”“却”。
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4)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并且”或不译。
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如: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4.“以”字的用法
(1)介词
①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②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如: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2)连词
①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表示结果,可译为“以至”“因而”。
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3)动词,可译为“认为”。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5.“于”字的用法
作介词用: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为“在”“从”。
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为“向”“对”“同”等。
如: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
如:“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
如: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者,…也;…者,…;…,…也。翻译时加“是”
古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在翻译时要加上判断动词“是”。
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2、被动句:为……所,翻译时加“被”
古代汉语一般不用介词“被”,而是借其他的介词来表示被动。
如:士卒多为所用。
3、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翻译时要理清顺序
这是一种古汉语中句子成分排列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种句式,翻译的时候常常要按照正常的语序翻译。
如:甚矣,汝之不惠。 马之千里者。 宋何罪之有。
4、省略句:缺句子成分,翻译时需补充
古汉语中为了用最少的词语表达最多的意义,通常会把某些成分省去。省去主语的情况比较多,省略介词或介宾结构的短语也常见,翻译时要补充出来。
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或异(于)二者之为。
(四)文言翻译
1、翻译原则
A、信:即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要求——准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B、雅:即通顺畅达,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句通顺,没有语病。
要求——通畅(符合语言习惯,无语病)
C、达:优美自然,译文要生动,完美地表达:忠于原文,如原文的写作风格。
要求——有文采(语言规范,文笔优美)
2、文言语句翻译方法:
①留 专用名词、国号、所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②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
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后省略了谓语“鼓”,在“三”后也省略了“鼓”,翻译时要补出。
③删 删去不译的词。
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夫”是发语词,应删去。
④换 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例: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句中“吾”、“汝”应分别换成“我”、“你们”。
⑤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语序需要调整。如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此句可调整成“苦何而不平”的形式。
⑥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则”的解释有:A、 表承接 就 、便 、 那么 B、表转折 却 、可是 C、表假设 如果 D、表判断语气,相当于 是、就是
⑦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例: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咸”译成“全都”,“讯”译成“消息”。
⑧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亦……乎”译为“岂不是……吗”、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得无……乎”是固定句式,相当于“恐怕……吧”翻译时按固定格式译出。
⑨意译 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申等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直译:黄头发和小孩子垂下来的头发,都自得其乐。
意译: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
(五)文意理解: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分为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和评价两大类。
前者有领悟文章内涵,概括文章记叙的事情、人物品质或文章观点,简要分析文章内容;
后者主要为评价作者观点。
注意点:
1、初读材料,整体把握时:不忽略材料提供的注释、注音及出处,弄清材料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或者阐明了什么观点,抒发了什么情感。
2、在答题时应依据试题要求,要联系上下文,透过一事、一言、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透过作者对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习题巩固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若云兴霞蔚 (2)恒自梢至根
(3)尤善丹青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翻译:
(2)以为求之必得。
翻译:
4.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 ”;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 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 ”。
(二)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5—9题。(12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5.解释下列句中加的字。(2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2)然后襄公鼓之 鼓: 6.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
8.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2分)
9.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
(一)
1.(4分)(1)好像(2)常常(3)擅长(4)流传、传说(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2.(2分)A
3.(4分)(1)(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2)(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每句2分,意对即可)
4.(2分)画绝 痴绝(每点1分)
(二)
5.(1)战胜(攻破) (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
6.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7.(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8.示例:鲁庄公“不鄙”。理由合理得分,结合选文或全文内容作答均可
9.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可)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交大校训,依托名校师资,提供专业的托班辅导、青少年英语辅导、小学辅导、初中辅导、高中辅导、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
58351887 / 58352220 浦东八佰伴校区
(详情请点击) 浦东新区南泉北路1025号(近张杨路,明珠小学旁)62932552/62932882 思源中高考学习中心
(详情请点击) 徐汇区华山路1988号汇银大厦北楼6楼619室63330788 人民广场三校生高复校区
(详情请点击) 黄浦区延安东路700号港泰广场708-1室021-56611361 普陀三校生高复校区
(详情请点击) 普陀区交通路4703弄28号一楼32035781/62581699 徐汇三校生高复校区
(详情请点击) 徐汇区广元西路12号(工商银行隔壁)50836650/58437313 浦东三校生高复校区
(详情请点击) 浦东新区南泉北路1025号2楼(近张杨路,明珠小学旁)021-55808106 杨浦三校生高复校区
(详情请点击) 杨浦区国宾路36号万达广场B座1404室021-64680311 思源外语徐汇校区
(详情请点击) 徐汇区南丹东路238号2层54162500/54162556 思源外语南方校区
(详情请点击) 闵行区古美路35号318室021-50933616 思源外语八佰伴校区
(详情请点击) 浦东新区浦东南路1138号上海湾三楼301-B021-53820050 黄浦校区
(详情请点击) 斜土路768号致远大厦710室58209385/32123101 思源外语云台路校区
(详情请点击) 浦东新区浏河路19号19创意园2楼(近云台路)55670526/31117286 杨浦大桥校区
(详情请点击) 杨浦区平凉路1128弄银鹿大厦1号楼803室(近眉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