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25届初三语文3月阶段练习卷含答案
日期:2025-03-20 09:48 点击:
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学科3月阶段练习卷
(满分:150 分,完成时间:100 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
一、文言文(34分)
(一)默写(13分)
1.清晨入古寺, 。(《题破山寺后禅院》)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虽有嘉肴》)
3.
,此身虽在堪惊。(《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4.三月,正是春花绽放,一起赏花的好时节,
《钱塘湖春行》中有这样一句“ ,
。”以明快的节奏写出了早春时节花、草的欣欣向荣之貌。
(二)阅读下列古文,完成5—8题(21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丙】赵普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
卒用其人。有群臣当
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允。
5. 解释选文中的加点字。(4分)
(1)太祖乃悟,
卒用其人
( )
(2)【丙】文“有群臣当迁官”一句中“迁”字的意思是( )
A.迁移 B. 变更,变动
C.贬官 D. 升官
6. 【乙】文三处“ ”有的可能需要补上“也”字,下面选项正确的是( )。(3分)
A. 也 / 也 B. / / 也
C. / / / D. / 也 /
7. 三篇作品中,“忠”的表现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8分)
人物 |
朝代 |
“忠”的表现 |
曹刿 |
(1) |
(3) |
诸葛亮 |
(2) |
(4) |
赵普 |
宋 |
(5) |
二、现代文(3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7分)
研究“人类是否会灭绝”有意义吗?
①“人类会灭绝吗?”在很多人看来,提出和研究这个问题是无意义的。即便如此,还是有科学家在孜孜不倦地探索这一课题。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些科学家甚至将人类的“千岁忧”延长到了亿年之后。
②其实人类演化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过人种灭绝事件。科学家通过考古和基因研究发现,人类中的一些族群,如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都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
③为何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会灭绝呢?以尼安德特人为例,他们比现代人更强壮,脑容量也比现代人更大,还习得了许多精湛的技艺,如烹饪和储存食物、使用草药、治疗疾病,甚至还掌握了航海技术。然而,他们早已从地球上消失了。科学家推测,他们之所以会灭绝可能有多种原因,如族群过小和近亲繁殖导致退化,疾病和气候剧烈变化以及与智人的竞争等。
④
事实上,人类不止一次濒临灭绝。2008年发表的一项科学研究指出,人类在约7万年前经历过一段濒临灭绝的时期,当时全球只剩下约2000人。一项由中国、意大利科学家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显示,在约93万年前,由于气候剧烈变化,人类祖先在短期内丧失了约98.7%的群体成员。
⑤
与人类的多舛命运类似,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也经历过多次“大灭绝”。基于化石记录的回顾性研究发现,地球上曾发生过至少20次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有5次大规模的集群灭绝事件。沈姐的语文课堂。
显然,自然条件的变化以及各种极端天气都有可能毁灭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⑥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人类研制的核武器同样可以毁灭人类。美国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一个“末日之钟”
,在每年1月会进行一次评估,并标示世界离毁灭还有多远
,在2023年仅为90秒。
⑦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可能毁灭人类,因此我们需要尽全力保护地球。同时,人类还可能以独特的方式演化,以避免灭绝。毕竟,生物的普遍演化原则是适者生存。
⑧2019年,有研究人员预测,为适应环境和现代的工作生活方式,人们可能会越来越像被称为“敏迪人”的人类模型。为便于支撑看计算机和手机,“敏迪人”驼背、颈部肌肉粗壮;为了保护大脑免受智能手机的辐射,“敏迪人”的头骨更加粗壮;
由于长时间握着智能型手机,“敏迪人”的手已经演化为爪状。
⑨还有研究人员预测,未来人类需要记忆和思考的大部分内容都将被电脑取代,脑功能会减退,大脑和头部也会随之变小。为了更好地运用四肢触碰、取放物品,人类的四肢也会变长。人类的肠道会变短,以避免吸收过多的脂肪和糖分。
⑩
其实,“人类是否会灭绝”不值得过度忧虑,“人类的演化方向”更值得思考和关切。现代人的故事刚刚开始,智人的演化之旅还在继续。我们应该保持警醒,以乐观和理性面对未来的挑战,争取将一个美好的世界留给下一代。
9. 第①段加点词“千岁忧”在文中的意思是
。(3分)
10. 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虽然尼安德特人在许多方面优于现代人,但仍因近亲繁殖而灭绝。
B. 地球曾发生过20次以上生物灭绝事件及5次大规模集群灭绝事件。
C. 极端天气等自然因素,以及核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可能会毁灭人类。
D. 研究表明,未来人类的头骨会更粗壮,但大脑和整个头部会变小。
11. 第⑤段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5分)
12. 小语看到了【相关链接】的报道,感到十分忧虑。请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话劝慰小语。(6分)
【相关链接】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机模拟,推算出地球上全部大陆会在2.5亿年后挤在一起。超级大陆将遭遇多重打击,包括大陆效应、更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大气中更多的二氧化碳等。随着生存环境愈发恶劣,人类将因此灭绝。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小题。(19分)
彼此的阳光
①天冷了,母亲说,走路不可以缩头缩颈的。不缩,能行吗?风吹在脸上,有一种看不见的疼。到家了,父亲说,元旦又要发冷了。母亲说,冷的是风。可我感觉,只要太阳一出来,再冷的天也是温暖的。这是我从小形成的看法。
②那天放学回家,风很大。我进得客堂门,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换鞋。我换上芦花蒲鞋。那是一双用芦花编织成的鞋子,外面是打结的芦花,里面是蓬松的芦花。第一只脚伸进去就感觉被一种神奇的东西轻轻包围着,我赶忙将另一只脚伸进去。我舒了一口气,有些暖热乎乎的感觉,从脚底到心里。我知道,这里面存留的暖意是芦花赐予的,细细辨别,这芦花里像有某种干柴烫焦的气味。那天是阴天,是不是母亲烧饭时在灶膛口将鞋口对准火光烘了片刻?我想问问母亲,但真的见着母亲时却想不起开口。
③想不起,
当然是因为想着元旦。元旦是自由开心的日子。不下雨最好,落雪也可以,风要小一些,艳阳天最美丽。小伙伴在一起玩打仗、捉迷藏,用快乐驱走寒冷。天冷算什么?
更何况大家奔来跑去的,身子
确实不冷了。
④有一天早放学。我回家后就到墙角边去了,那个地方最亮堂,也是寒气最少的地方。那个地方
集聚了太阳的能量,总能闻到和煦的阳光的味道。那里有我的一双芦花蒲鞋,那双硕大又毛糙的芦花蒲鞋晒在了阳光最集中的地方,每一寸鞋面都布满亮光。旁边是姊妹的鞋子,而在她们的鞋子旁边,那个靠近客堂的地方,父母的鞋子安静地躺着。脑海中想起母亲的一句话:“晒不到太阳,透透气也是好的。”我拿起父母的鞋子,将它们换到我鞋子的地方,鞋面上马上多了一层光的原色。
⑤
放元旦假的前一天,我上学前母亲对我说,来得及的话,把被褥抱出来,给太阳晒晒。我说:“好。”抱起被子跨过门槛,母亲顺手接过,大步走向场地,到了晾衣裳的那边停脚,然后用力甩开手臂,将被褥晾上了竹竿。真的是每一个细节都藏着心意。我看见母亲总是先挂孩子们的被褥,再挂自己的被褥,从来没有改变过顺序和位置。更充足、更长时间的阳光,是留给我们的被褥的。
⑥那天傍晚,我收的被褥。我拍了拍被褥,先将被褥一角垫在肩上,然后双手翻下被褥,整条被褥就落在我的肩头,有点沉。我扛着被褥跨过门槛,进了里屋,将它抛在床上,再叠放整齐。
⑦母亲回来了,看了看床上的被褥说,要大一岁了,力气也大了一点。随后翻了翻被褥的沿口,惊讶地说,儿子,弄错了。错在什么地方?母亲说,被褥放错床了。
⑧母亲熟知每一个晒被褥的步骤,也熟知每一个放被褥的细节。母亲告诉我,新年新日子,我的被褥已经洗过了,还有肥皂香味呢。母亲让我闻闻,我闻出来了。沈姐的语文课堂。但全家所有被褥的面子都是老布做成的,一个颜色,一样大小,一样厚薄,连轻重也差不多。当物事在面子上全部一样的时候,我这个年纪确实难以分辨。母亲说,大一岁,慢慢会懂的。
⑨其实,我是不可能知道并且学会收被褥的。这件事从来没有说明书,但可以有阅读的机会。比如,周日,我在客堂的八仙桌上做作业,母亲晒被拍打被面的声音传来。隔了一小时,母亲去翻被褥了;隔了一小时,母亲又去翻被褥了。阳光被时间移动,我的被褥被母亲移动。每一次的移动是位置的变化,从竹竿的中间到竹竿的梢头。我亲爱的母亲,总是让阳光一直停留在我的被褥之上。
⑩就此,我的被褥冬日如春。就此,我走过了许多光阴。
⑪这个元旦前,我每次回家时总会走进母亲的房间,看看母亲的被褥,用手轻捏一下被褥,总觉得母亲的被褥比我的被褥要薄一点。我问母亲,被褥是不是太薄?母亲笑笑,不薄的。
⑫爱与被爱,不问节日与平常,不问白天与黑夜,独立存在,彼此相顾,福泽绵长。
14. 下列对第⑩段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冬日如春”含蓄表达自己身处人生困境时总有母亲的爱。
B. “许多光阴”指的是母亲对“我”如阳光般的爱持续绵长。
C. 句中两个“此”指代母亲随阳光变化而不断翻被褥的举动。
D. “就此”一词反复出现,强调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15. 第③段加点词流露出 的语气,作者用这种语气来解释自己当时想不起开口,是因为
。(4分)
16. 下面哪一句更适合放入第④段末尾?请结合叙述视角的差异,简要分析原因。(6分)
A. 那时,我感觉像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B.
我真是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三、综合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19题。
读书小组围绕“鲁滨逊的荒岛生存”这一主题开展研讨,请你参与。
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描述了人类五层次的需要,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或部分满足低级需要。
小语:我认为“星期五“对于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非常重要。”星期五“是他在岛上第一个可以用语言交流的对象,”星期五“称他为恩人、老师、主人,这满足了他(1) (多选)的需要。
小文:鲁滨逊是一个天生的冒险家,他出海冒险的初衷不是财富、地位,出海冒险是他的天性与梦想。他在荒岛上28年的冒险,满足了他(2) (单选)的需要。
19. 在你看来,这些影响鲁滨逊生存的因素中,哪个最重要?请简述理由。(80字左右)(6分)
四、作文(60分)
20.“
最好”指的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和自我完善,使自己达到最佳状态。我们不仅可以不断地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能,也可以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勇于挑战自我,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最好”
请以“做最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