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辅导专题 | 三校生高复

思源教育免费服务热线

主页 > 新闻 > 最新资讯 > 中学生辅导 > 【初中语文】25届初三语文一模汇总:课内外文言文(二)

【初中语文】25届初三语文一模汇总:课内外文言文(二)

日期:2025-01-20 09:10 点击:

25一模汇总:课内外文言文(二)

徐汇区

【甲】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守时,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节选自《智囊》)
【注释】①况:况钟,明朝人,时任苏州太守。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④亟:急速,赶快。⑤周旋:对待。
5.【甲】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欧阳修。(1分)
6.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而乐亦无也(       )
(2)下列对“小吏何足哉”中加点词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适应 B.承担       C.抵挡       D.面对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下列对【乙】文划线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B.点明人物的身份和关系。
C.“悉烬”写出了后果的严重。D.强调了况钟应为这次事故负主要责任。
9.【甲】文侧重于描写,以“    ”为线索,表现作者寄情山水以及             的思想。【乙】文以叙述为主展现人物特点,并用直接评价的语句“             ”体现作者对况钟             的情感态度。(6分)
10.欧阳修与况钟为官都尽了自己的本分,请结合选文加以分析。(4分)

静安区

【甲】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放鹤亭记(节选)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②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注释】①傃:向着,沿着。②挹:通“揖”,作揖。
5. 甲文作者   (人名)和乙文作者苏轼,都是     (朝代)文学家。(2分)
6. 为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1)水及其半扉(      )
A. 等到   B. 比得上   C.到达   D. 以及 
(2)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      )
A. 听从   B. 让……跟随   C. 从属   D.依照,采取
7. 对乙文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即使是南边的君子,也不能和他交换。
B. 即使是南边的君子,也不会和他做交易。
C. 即使是南面而坐的君王,也不能和他交换。
D. 即使是南面而坐的君王,也不会和他做交易。
8. 从甲文“  (1)   ”和乙文 “   (2)   ”的句子,可以看出两文所写之山都有连绵、环绕的特点。(4分)
9. 甲文琅琊山朝暮景色的特点是“  (1)  ”,乙文“  (2)  ,  (3)  ”两句凸显彭城山阴晴转换、景物各异,两文的景物描写都扣住了“ (4) ”字。(4分)
10.甲乙两文所写之“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5分)

嘉定区

【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a !但当涉猎,见往事 b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 c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 d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吾已决 e 。”终遣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4之。                                       (有删改)
【注释】①不将括:不让赵括带兵。②白起:秦国名将。③详:通“佯”,假装。4坑:活埋。
5.【甲】文选自《          》一书。(2分)
6.下列对加点字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1)卿今当涂掌事(      )
A.应当   B.掌管     C.面对   D.在(某时、某处)
(2)括母问奢其故(      )
A.原因       B.故意       C.计谋       D.因此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
8.将“也”“耳”“矣”“乎”“邪”分别填入选文恰当的位置。(5分)
a处填:       b处填:       c处填:       d处填:       e处填:     
9.【甲】文题目是“孙权劝学”,作者为什么要写鲁肃与吕蒙论议、结友等内容?(4分)    
10.两篇短文的主人公都有读书的经历,而两人读书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原因。(4分)

崇明区

【甲】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      也。
【丙】
东坡在儋耳①,谓子过②曰:“吾尝告汝,我决不为海外人。近日颇觉有中州③气象。”乃涤砚索纸笔焚香曰:“果如吾言,写吾平生所作八赋,当不脱误一字。”既写毕,读之大喜曰:“吾归无疑矣!”后数日廉州之命④至。
注释】①儋耳:地名,即今天的海南省儋县。②过:苏轼的儿子苏过。③中州:中原。
④廉州之命:苏轼被赦免的诏命。
5【甲】诗中的“君”是唐朝诗人            ,【乙】文中的“太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太守归而宾客(        )     (2)颇觉有中州气象(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丙】文画线语句(4分)
既写毕,读之大喜曰:“吾归无疑矣!”
8【甲】诗“          ”抒写了作者物是人非之感,【乙】文“            ”生动写出了禽鸟之乐。(4分)
9【乙】文太守比宾客多一层的快乐是      ;【丙】文“读之大喜”的原因是        。(4分)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和【乙】文、【丙】文都写出了被贬者的乐观豁达。
B.【甲】诗作者虽身处“凄凉地”,眼中却只有“万木春”的勃勃生机。
C.【乙】文“醉能同其乐”一句抒写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丙】文东坡被贬儋耳却坚信自己不会永居此地,一定能够再被重用。

金山区

【甲】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5. 以下选文也出自《列子•汤问》的是(    )(2分)
A.《伯牙鼓琴》  B.《两小儿辩日》  C.《穿井得一人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1)“杂然相许”中“许”的意思是(    )(2分)
A.答应    B.期望    C.赞同           D.相信
(2)下列短语中的“易”与“寒暑易节”的“易”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2分)
A.移风易俗     B.轻而易举   C.平易近人      D.以物易物
7.《愚公移山》虽为古代的一则寓言,但对今人仍具有积极的教育价值。下列从本文中获取的启示意义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通过奋斗去改变命运。
B. 在面对大型任务或复杂问题时,团队合作能汇聚众人智慧力量,攻克难关。   
C. 人定胜天,人类的力量是强大的,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改造自然超越自然。
D. 只有坚定信念,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才能克服诸多困难,实现既定目标。
【乙】         赵将括母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选自《列女传》,有删节)
【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奉饭者:供养的人(指家庭之外的人)。  ②所友者:当朋友对待的。  ③仰视:抬头看(表示亲近)。  ④即有不称:如果不能称将军之职(意思是打败仗)。   ⑤妾得无随乎:我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   ⑥难:驳倒。
8. 下列加点的“将”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2分)
A.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    B.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C.括不可使将              D.父时为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10. 【乙】文中赵括之母向赵王提出了“       ”的观点,联系【乙】【丙】选文,用自己的话分条概述支撑这一观点的理由:(1)      ;(2)         ;(3)        。(7分)
11.结合【乙】文与下列链接材料,请你推断“赵将括母”应放在哪一卷中?为什么?(4分)

奉贤区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山谷作草书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③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④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⑤,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注释】①元祐:宋哲宗赵煦年号。后面的“绍圣”也是其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③钱穆父:苏东坡的好友,在书法上颇有造诣。④怀素:唐代大书法家,以善“狂草”出名。⑤不诬:不假。
5.甲文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_______主持编撰的编年体通史《________》。(2分)
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1)卿今当涂掌事
A. 应当 B. 将要     C. 面对     D. 掌管
(2)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
A. 看见 B. 找到     C. 领会     D. 能够
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 对乙文中的“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钱穆父认为山谷草书水平不佳而感到可笑。
B.钱穆父认为山谷的草书没有其他缺点,表达了对其书法水平的肯定。
C.钱穆父对山谷没有看到过怀素的草书真迹而感到可惜。
D.钱穆父对山谷草书的水平感到失望和不屑。
9. 甲文中吕蒙的才学能让鲁肃叹服,乙文中山谷的草书能“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背后的原因有相似之处:(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4分)
10. 甲文和乙文都写出了主人公学习的成效,但在描写人物时所用的写作手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虹口区

【甲】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__________(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丙】武昌九曲亭记(节选)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注释】①齐安:古郡名,即黄州。这篇文章作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
②浮图:梵语,指佛寺。③精舍:僧人住所。
1.【乙】文节选自课文《____________》,作者欧阳修与【丙】文中的“子瞻”(即北宋文学家____________)同属于“唐宋八大家”。(2分)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晦明变化者     明(    )
(2)下列选项中,对【丙】文“依山临壑”中“临”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靠近 B. 来到     C. 将要    D. 面对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甲】【乙】【丙】三篇诗文由山色之景入情。【甲】诗颔联、颈联以___________结合的手法表现出一幅安乐祥和的田园秋景图,尾联笔锋一转抒发了___________之情;【乙】文表达了___________之乐;【丙】文先绘山水,再叙人情,由景及人,“___________”四字足以体现出子瞻在齐安的愉悦洒脱之情。(8分)
9.【丙】文首句提及“子瞻迁于齐安”,请结合文意分析他能够“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的原因。(5分)
松江区

【甲】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沙湖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②唱黄鸡:比喻时光流逝。
5.【甲】文作者       和【乙】文作者苏轼,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人物。(2分)
6.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甲】文“全石以为底”中“为”的意思是         
(2)对【乙】文“因往相田”中“相”的解释,最恰当一项是(    )
A.容貌      B.辅助       C.察看       D.互相
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画线句。(4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都属于游记散文,记录了作者游览自然景观的经历。
B.都主要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个人情感。
C.【甲】文语言精美、生动;【乙】文语言风趣幽默,充满生活气息。
D.【甲】文注重自然景观的描绘;【乙】文在写景中融入趣事和哲理。
9.下列对【乙】文中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词描写傍晚时分雨中山间的自然风光。
B.“短浸溪”突出兰草的繁茂和溪水清澈。
C.作者情感在上阕和下阕发生了变化。
D.采用了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10.【甲】【乙】两文都写于被贬期间,作者的情感态度都有变化,原因却各不相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6分)

讲座预告

最新活动

热门课程

三校生学业考同步班级

    三校生3月考班 三校生3月考全日制班 三校...

小小绘本培训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感到担忧?您是否...

三校生3/5月兼顾班

    三校生3月考班 三校生3月考全日制班 三校...

高二等级考/会考专班

    高二等级考/会考专班;开课安排:暑假班...

三校生学业水平考双休班

    2016级学业水平考,开设暑假班与秋季班,...

三校生3月考平日班

    本课程专为历届三校生开设,采用全日制...

三校生5月本科目标班

    三校生5月考班 三校生5月考全日制班 三校...
标签:文言文辅导    中考语文    高考语文    语文作文    
相关资讯

更多校区查询

饮水思源,源自交大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校训,提供专业的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

  • 二十年教育经验
  • 十余项教育大奖
  • 六万余名学员顺利毕业
思源logo尺寸220

总课程咨询热线:400-678-9493 服务时间:9:00-20:00,双休日照常

手机网站访问地址:http://www.siyuanedu.com/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88号汇银大厦北楼6楼619室 电话:400-678-9493
思源教育LOGO

咨询热线:400-678-9493

在线咨询

乘车路线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1

上海思源教育微信平台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2

上海思源教育三校生高复平台

Copyright © siyuanedu.com 上海徐汇区思源教育培训中心  沪ICP备110083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