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27 10:13 点击:
建平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 》)
(2)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3)屈原在《离骚》中以方圆不合表明自己不与奸臣同流合污的两句是“ , ”。
2.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红楼梦》专题读书节闭幕式上的发言,以下4处画线句中,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甲】欢迎同学们的莅临!《红楼梦》专题读书节即将落下帷幕。本次读书节中,【乙】征文比赛、知识竞答、话剧展演、配乐朗诵等活动不一而足,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热情,也让大家尽情展现了青春风采。【丙】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同学们对《红楼梦》的阅读渐入佳境。【丁】相信这一场琳琅满目的文化盛宴,将成内大家学习生活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A.【甲】 B.【乙】 C.【丙】 D.【丁】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葬花故事在铸造黛玉的人物形象方面真是神来之笔。它不仅是借飘荡无依的落花来譬喻葬花人的身世, , , , 。惟有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才能探索其反封建的意义。
①而且是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
②和宁肯葬身黄土也不愿随波逐流的挣扎和抗拒
③就是对封建的“风刀霜剑”的愤怒控诉
④暗伤不可知的将来
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4-8题。(15分)
现代小说中的议论
格非
①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发表议论,是作者(故事讲述者)的天然权力。议论和叙事相辅相成,是小说和故事重要的结缔组织。有时,议论代表了作者或叙事代言人的声音,寻求与读者进行直接的交流;有时,发表议论的是小说或故事中的人物;当然,有时议论仅仅是为了调节叙事节奏。不管怎么说,议论的使用,或许与小说或故事本身一样古老。
②不过,不知从何时开始,议论,甚至包括与议论直接相关的“讲述”和“概要叙事”,都成了小说写作的禁忌。作家们被告知,最好不要在作品中发表什么议论,而应该将议论所要呈现的内容通过人物的行为,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让议论最小化,成了现代小说的某种金科玉律,比如说,在小说中作出“包法利夫人走向了壁炉”这样的暗示,要比直接交待“包法利夫人感觉到有些冷”,显得更为“高级”。久而久之,现代小说形成了某种不成文的箴规:“场景叙事”总要比“概要叙事”好;“显示”总要比“讲述”好;通过人物行动来显示意义,总要比直接付诸议论好。简单来说,若非不得已,最好不要在作品中发表什么议论。
③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议论在传统文类和古典小说中十分常见,这是因为在传统叙事中,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习惯于某种“专断的声音”。议论代表着无所不知的作者的声音-作者或故事的讲述者,总是喜欢直接评论事件,臧否人物,对读者进行指教和劝谕。而到了现代小说中,随着“作者声音”的逐步退出渐成风尚,议论的式微或消失,就成了文学叙事进步的标志性事件。这种看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如果进而认为现代小说完全排斥议论,或者说议论最小化是现代小说的普遍特征,则不符合文学史的基本常识,因而是根本错误的。我们不妨就以20世纪最伟大的三部小说为例,看看议论的运用和具体呈现。
④《没有个性的人》是奥地利作家穆齐尔的代表作,其中被最小化的恰恰不是议论,反而是故事本身。小说主体部分由一系列思想性随笔构成,故事成了承载思想议论的容器。建筑小说大厦的基本材料,与其说是人物的行为和命运,还不如说是作者、叙事者、人物的思想话语。将它视为一部完全由议论构成的小说,也并不为过。
⑤再来看看旷世杰作《尤利西斯》,它仅记述了两位主人公一天的经历,但两人的联想、思绪和内心独白,却串联起了长达数千年的人类文化史。作品随时勾连起的思想碎片从时间和空间来看都是十分惊人的。这是一部议论最大化的小说,只是这些议论披上了意识流小说所特有的自由联想与内心独白的外衣而已。而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普鲁斯特则是对叙事的语言本身进行了隐秘而彻底的改造:将场景改造成了概要;将显示改造成了讲述;将情节叙事改造成了一般议论。反过来说,也一样成立。这样,小说中场景与概要、显示与讲述、叙事与议论的对立就突然消除了,甚至其界限也变得模糊不清。因此,可以将它看成是一部没有议论的小说,也可以看作完全是由议论编织而成的小说。
⑥从现代主义三位最重要的大师的创作来看,作家对于直接的思想呈现或议论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根本不存在什么对议论的轻忽或规避。可以清晰地看到,议论的使用在现代小说中并未衰歇,甚至通过一些或显或晦的修辞转换,其作用反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
⑦如今,包括观念、意见、价值立场、情绪化的内心悸动在内的一系列话语,已经构成了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些话语包裹、覆盖在一切事物之上,渗透进了人的行为之中。文学必须首先处理这些话语,否则,作家们或许根本无法抵达事物。也就是说,要对现实中的社会话语进行描述,在叙事中强化议论的作用仍然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另外,人的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分裂和对抗日益严重,使得个人向内心回缩、败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造成了个人行动力的丧失及自我意识的过剩,无法在外部世界展开积极的行动。正如诺瓦利斯所说,人们如果无法将思想变成外部世界,那就只能将外部世界变成思想。也就是说,现代小说如果不去关注思想或意识问题,单纯通过个体的行为,已无法呈现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
⑧如果说,在当今世界的文学类型中,真的存在着“议论最小化”的小说,我想那一定是消费性的、用一个又一个悬念来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悬疑或侦探小说。而那些具有更高抱负的小说,总是在困难、复杂的沉思和思想辨正中,面对历史、现实和未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想用“取消议论”这一教条来束缚自己的手脚,掩盖自己思想上的怠情,或许应当重新思考议论的作用。(节选自《中国文学批评》2022年第1期,有删节)
4.第②段中加点词“金科玉律”的意思是 。(2分)
5.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本文所说的“议论”的一项是( )。(2分)
A.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B.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C.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
D.他稍稍抬起头,看见自己的肚子高高隆起,棕色,并被分成许多弧形硬片。
6.能够根据本文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
A“福尔摩斯”系列小说因缺少议论而客易受到文学评论家们的忽视。
B.唐代传奇小说文末多有“论赞”,是因其符合当时读者的阅读心理。
C.作家应逐渐地减少对小说中人物具体行为的呈现,增加议论的篇幅。
D.如果是吸引读者的悬疑或侦探小说,那么一定是议论最小化的小说。
7.第④⑤两段在论据上是否有堆砌之嫌?请加以分析。(4分)
8.阅读《阿Q正传》节选部分,结合本文观点,分析议论在《阿Q正传》中的作用。(4分)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
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更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
“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阿Q正传·续优胜记略》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15分)
白鹰
蒋冬梅
①他想起四十年前的那只白鹰了。那时村庄里的男人,人人胳膊上架着一只鹰,可哪只也比不上他的白鹰俊,他逢人就说:“看,一只海东青!①”
②他们的先祖从前住在黑龙江两岸,男人们很多都是“老鹰达②”。每到冬天,他们千里迢迢到北海去捕鹰,登上峰顶的峭壁,直捣鹰巢,掳走幼鹰。大鹰和他们在险峻的山尖上争战,巨大的鹰翅掠起疾风,铺天盖地袭来。有的捕鹰人难以招架,从崖上摔下,挂在半山腰的巨石上,任凭风把他们的尸骨吹干冻透,像一幅岩画贴在崖壁上。
③鹰来的那天,他摘下蒙在鹰头上的皮鹰嘴子,亮光刺激了鹰眼,鹰暴怒地抖动毛羽,眼中射出一道利剑,凌厉之气直向他杀来。那鹰一身青白带黑的毛,像一只勾了墨的白瓷瓶。“得好好熬一熬它,人还能赢不了一只鹰?”他对父亲发着誓愿。父亲驯了一辈子鹰,却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这不是谁赢谁榆的事儿!”
④他不懂这话的意思,只知道驯鹰都得按老办法来。他把自己和鹰关进一间小屋,小屋框起的方寸之地,遮挡了白鹰往日的天空。白鹰被一段铁链拴在木杆上,边上摆着羊肉和清水。他试探着挑起一块肉凑近鹰嘴,拿出老驯鹰人的架势,像念咒语般呼唤着:“这这、这这。”可白鹰像一个被困的王者,头连动都不动一下,目光凛冽不可侵犯。他有些心急,又探,再探,动作多少带些赌气的成分。白鹰暴怒地飞腾起来,一双带钩的铁爪狠狠抓向他,可刚一凑近他,又被铁链狠狠地拽了回去,一些毛羽在空中翻飞。他捡起那些毛羽,捧在手心里,像捧着从佛像上掉下的金漆,心疼极了。
⑤看来,驯鹰不能心急,硬熬不如巧熬。他把白鹰带到屋外让它透透气。天色渐暗,白鹰眼中射出的光折断在黑暗之中,他假装不再理会鹰,升了篝火烤起来。天上一轮月,地上一堆火,映出白鹰扑棱起的巨大翅膀,夜色把它们勾勒成一对出鞘的长刀。
⑥熬鹰也是熬人,人和鹰两军对峙,都已精疲力竭。当他把鹰带回小屋时,他困得张不开眼皮,白鹰也趁机眯起了眼。人还能赢不了一只鹰?他跑到外屋,浸了一脑袋凉水,转头钻进屋,声嘶力竭地吼了一曲祖辈传下来的熬鹰调:“你是哪山生来哪山长?哪座高山去捕食?哪个大洼来背风?今天上山把你请,把你请啊把你请,来我家中敬一敬,你不喝来我不吃,你不睡来我不歌。”
⑦轻易屈服的绝不是一只好鹰。他粗野的嗓音像一只小棒槌敲打鹰的耳膜,鹰暴怒起来,冷不防报复性地给了他一爪。他也不擦手上的血,还是不停地唱,声音里满是真诚,直到嗓子哑得完全发不出一丝声音。
⑧第三天天亮的时候,他饿得眼冒金星,手上鲜血淋淋,鹰也铩了羽,低着头喘息。当他把一块羊肉放在掌心伸了过去,鹰一口叨起狼吞虎咽起来。他试着抚摸鹰胸口的羽毛,白鹰的目光软了下来,低头承接着他的善意。他会心一笑说:“嘿,你看,打了个平手!”冷不防眼前一黑,他一头栽倒在地。醒来后,他对父亲说:“鹰熬成了!”父亲不紧不慢地说:“可没那么容易!”
⑨当他和鹰同吃同睡三个月之后,他走到哪,鹰跟到哪,白鹰稳稳地站在他的肩膀上,像他背着的一支剑。就算他解开鹰脚上的铁链,鹰在天空追逐一朵云,最后还是像归巢的鸟,落回他的手臂。父亲看见了说:“出去逮一只山鸡试试吧。”
⑩他架着鹰一头扎进屋外的北风,等日头快沉落草莽之时,不远处的草窠中飞出一只山鸡,展着五彩的长尾划过天空。沈姐的语文课堂。鹰头上的顶毛突然开了一朵花,只一瞬间,就如一道白光和山鸡卷在了一起。当山鸡的哀鸣响起,他踉跄赶过去的时候,鹰正落在一株大树上,看见他过去也没有飞下来。
⑪如果一只鹰起了走的心,那只能试试“摆床子”的绝技了。他掏出切好的鲜肉,按着老辈传授的秘诀,不断变换着抛肉的花样,柔声叫着:“这这、这这!”这是他和鹰之间的秘语,他知道鹰听得懂。可是鹰既不飞走也不落下,静静地和他对望着,站成两座雕塑。
⑫第二天早上,他发现鹰不在树上了,一阵伤感涌上心头,数月间投入的感情把他的心揪疼了。他失魂落魄地往回走,突然一声鹰唳划过,白鹰驮着旭日而来,周身金光,一对羽剑自由挥斩着苍穹,转瞬又昂头冲击高空,似一只镖射向太阳。
⑬他伸出手臂,白鹰还是落了下来。他不舍地抚摸着鹰的身体,解开了它脚上残留的绳绊。一瞬间他就决定了,突然向上扬起手臂,把鹰抛向空中大喊着:“你去吧!”白鹰振翅而起,却在空中来回盘旋着不肯飞走,像在完成一场告别仪式。
⑭他的脸上淌满了泪,耳畔仿佛又响起那首熟悉的儿歌:“阿玛去北方,额娘守家门。高山悬崖上,请只海东青。交给大人们,换来粗布衣。身披白玉衫,不是捕鹰人。”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注】①海东青:最名贵的猎鹰品种,被称为“万鹰之神”。②老鹰达:鹰的首领。③白玉衫:满族人用猎鹰追捕天鹅,以天鹅胸脯上的绒毛制作白玉衫作为贡品。
9.第⑤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3分)
10.父亲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4分)
11.结合3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他”与白鹰相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4分)
12.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下列材料的看法。(4分)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
——《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溪亭(南宋)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①本诗作于南宋灭亡后。诗人林景熙入元不仕,隐居以终。
13.以下对两首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1分)
A.绮丽典雅 B.深切哀怨 C.平实自然 D.古朴道劲
14.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景,使读者身临其境。
B.实写与虚写巧妙结合,扩展了诗歌的意境。
C.都以动作描写刻画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D.景物描写中远景和近景相结合,错落有致。
15.两首诗画线句中的“闲”字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6-22题。(20分)
①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若谷度材,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
②改大理寺丞、知宜兴县。官市湖洑茶,岁约户税为多少,率取足贫下,若谷始置籍备勾检。茶恶者旧没官,若谷使归之民,许转贸以偿其数。累迁度支员外郎,出为京东转运使。会河决白马,调取刍楗,同列卢士伦协三司意,趣刻扰州县,而若谷宽之。士伦不悦,构于朝,徒知陕州。天圣初,判三司户部勾院。王蒙正为驻泊都监,挟太后姻横肆,若谷绳以法。监司右蒙正,奏徙若谷潭州。
③洞庭贼数邀商人船杀人,辄投尸水中。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贷死,隶他州。既而逃归,复功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纪。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
④进尚书工部侍郎,拜参知政事。建言:“近世俗薄,专以朋党污善良。风俗嬍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帝悟,为下诏谕中外。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谥康靖。
⑤若谷性资端重,治民多智虑,恺悌爱人,其去,多见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率取足贫下( ) (2)构于朝( )
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分)
监司右蒙正
A.亲近 B.偏袒 C.帮助 D.尊贵
18.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分)
每贷死
A.宽缓 B.抚恤 C.免除 D.赎回
9.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州 有 东 西 两 城 夹 河 秋 夏 水 溢 岸 辄 圮 役 费 不 可 胜 记
20.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
21.第④段写李若谷向皇帝进言,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4分)
22.文末评价李若谷“治民多智虑”,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分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12分)
思堂记 (宋)苏轼
①建安章质夫,筑室于公堂之西,名之曰“思”,曰:“吾将朝夕于是,凡吾之所为,必思而后行。子为我记之。”
②嗟乎!余天下之无思虑者也。遇事则发,不暇思也。未发而思之则未至,已发而思之则无及,以此终身,不知所思。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君子之于善也,如好好色;其于不善也,如恶恶臭。岂复临事而后思,计议其美恶而避就之哉?是故临义而思利,则义必不果;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若夫穷达得丧,死生祸福,则吾有命矣!
③少时遇隐者曰:“孺子近道,少思寡欲。”曰:“思与欲若是均乎?”曰:“甚于欲。”庭有二盎以蓄水,隐者指之曰:“是有蚁漏,是日取一升而弃之,孰先竭?”曰:“必蚁漏者。”思虑之贼也,微而无间。隐者之言,有会于余心,余行之。
④£不思之来,不可名也。虚而明,一而通,安而不懈,不处而静,不饮酒而醉,不闭目而睡。将以是记思堂,不以谬乎?虽然,言各有当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以质夫之贤,其所谓思者,岂世俗之营营于思虑者乎?《易》曰:“无思也,无为也”,我愿学焉;《诗》曰:“思无邪”,质夫以之。
⑤元丰元年正月二十四日记。
23.以下各项中,属于第②段语言上特点的一项是( )。(2分)
A.巧用比喻 B.骈散结合 C.叙议结合 D.排比铺陈
24.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内的词是( )。(1分)
A.且夫 B.虽然 C.是以 D.若然
25.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分析第③段是如何得出“思虑之贼人也,微而无间”这一结论的?(4分)
26.有人认为苏轼所写内容与章质夫为思堂命名的意图不符,你是否认同?结合文意阐述理由。(5分)
三、写作(70分)
27.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于发现他人的问题,而对自身的问题却常常视而不见。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认识和思考。要惑: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5分)
(1)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
(2)扪参历井仰胁息
(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2.(2分)C 3.(3分)D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4-8题。(15分)
4.(2分)必须遵守、不可变更的(1分)创作原则(1分)。
5.(2分)D
6.(3分)B
7.(4分)没有堆砌。前两部作品都属于议论最大化的小说,一个是直接呈现议论,一个是以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的方式呈现议论(1分);《追忆似水年华》则是通过叙事语言的改造消除了议论和叙事的对立(1分);议论的形式各不相同,从不同角度证明了议论的使用在现代小说中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得到了强化(1分);选取文学史上公认的最伟大的三部小说,论据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使论证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1分)。
8.(4分)“为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等议论性的语句,呈现了阿Q欺辱小尼姑获得精神满足、遗忘屈辱的心理活动过程(1分);不只通过行为,而且关注人物的思想意识问题(1分);同时“九分得意的笑”还揭示了周围看客的心理和价值立场,呈现了当时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普遍的精神状态(1分);以此揭露国民的劣根性,通过这些议论性语句呈现鲁迅面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15分)
9.(3分)运用比喻,把白鹰的翅膀比作出鞘的长刀(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白鹰的凶猛和王者风范(1分);刻画出白鹰不肯轻易屈服于人的状态和对人的戒备心理(1分)。
10.(4分)父亲是经验丰富的驯鹰人(1分),衬托出“他”的稚嫩、青涩(1分);父亲的话指出熬鹰并不像“他”想象的简单,不只是力量的较量(1分);制造了情节上的悬念(1分);为下文“他”熬鹰不顺利的情节做铺垫(1分)。(父亲和“他”的形象各1分,父亲的话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各1分)
11.(4分)第一处句子体现了“他”对白鹰极为珍视,同时因自己心急、方法不当而感到懊悔的心理(1分);第二处句子中,他为白鹰自由翱翔在高空的力量感、美感所震撼(1分),意识到自由是白鹰最好的归宿;最终“他”决定尊重鹰的本性,尽管不舍得,依然果断放归成全白鹰(1分),从最初的自私占有变为平等、无私的欣赏。(1分)
12.(4分)小说中的捕鹰、驯鹰是满族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人们为了满足捕猎和进贡的需要形成了这样的传统(1分);“他”熬鹰的方法都来自于传统社会累积的经验,熬鹰成功证明了其有效性(1分);但“他”从套用祖辈经验熬鹰到最终选择放鹰,意识到这样的行为已严重束缚了鹰的自由(1分);随着时代变化,有的传统经验逐渐显露其弊端,人们不应一味地抄袭和保守。(1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13.(1分)C
14.(2分)B
15.(5分)不同。《溪居》写诗人被贬谪后的闲居生活,早上锄草,晚上在溪水中乘船游玩(1分);看似闲适潇洒,自得其乐(1分);实则“来往不逢人”流露出无人赏识的孤独(或结合“幸此”“偶似”分析),隐含诗人内心对遭遇贬谪的郁闷之情(或怀才不遇的不平和无奈)(1分)。《溪亭》写诗人独自穿行在落叶飘零的树林,闲来无事只能数流萤打发时间(1分);看似闲适惬意,实则是无奈地排遣苦闷孤寂的心情(1分);隐含了南宋灭亡之后的故国之思。(1分,选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6-22题。(20分)
16.(2分)(1)大都 (2)陷害
17.(1分)B
18.(1分)C
19.(3分)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记
20.(5分)(上级)下发公文让县尉受理此事,但官吏因为百姓缴纳的木材不符合规格,大多退回并斥责(他们),想要严厉要求使百姓吃苦头,趁机收取贿赂。(得分点:檄、中、程、苛、苦、因、赇)
21.(4分)李若谷首先点明近来风俗浅陋,用“朋党”来污蔑正直善良的人(1分);再进一步指出统治阶层对风俗善恶负有一定责任(1分);最后表明君子和小人有自己的同类是正常现象,指出全部视为朋党的严重后果(1分);语言严密,如“专”字指出情况的严重程度,“一”字强调行为的偏激、绝对(1分),很有说服力。
22.(4分)“治民多智虑”意为管理百姓有智慧,善思考(1分,必答)。任县尉时,李若谷制定不同的标准,让百姓自行缴纳木材,防止官员借机向百姓索要贿赂(1分);按照旧的规定,质量差的茶要被官府没收,李若谷则把劣质茶还给百姓,允许他们转卖来补偿应缴的税额(1分);原来的河岸经常毁坏,李若谷制作石版修筑河岸,再用巨大的木头围护,河岸没有再毁坏(1分);官府粮仓靠山而建,能储存的粮食很少,李若谷建造了露天粮仓,增加了储粮量(1分)。(1点1分,给满3分为止)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12分)
23.(2分)B
24.(1分)A
25.(4分)采用对话的方式(或一问一答)(1分);先把思虑和欲望给人带来的伤害进行比较,指出思虑的伤害更大(1分);再运用类比(1分),有蚁洞的瓦盆水会先流完,思虑给人带来的伤害就像瓦盆有蚁洞一样,看似细微,但却是不间断的(1分)。
26.(5分)认同。章质夫为思堂命名的意图是提醒自己:做事要先思考再行动(1分);苏轼则反其意而行之,先表明行事应该遵从本心,不应有过多思考(1分);接着指出思考给人带来的伤害以及不思的乐趣(1分);借此文表明自己无思无为的追求(1分);暗含对社会上临事而思,衡量利益的行为(或对世俗之人思虑钻营)的批评(1分);苏轼借题发挥,与章质夫为思堂命名的意图确有不符。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校训,提供专业的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
32035781/62581699 交复致远徐汇三校生高复校区
(详情请点击) 徐汇区广元西路12号(工商银行隔壁)62932552/62932882 交复致远中高考学习中心
(详情请点击) 徐汇区华山路1988号汇银大厦北楼619400-678-9493 思源教育龙漕路校区
(详情请点击) 徐汇区龙漕路223号思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