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辅导专题 | 三校生高复

思源教育免费服务热线

主页 > 新闻 > 最新资讯 > 中学生辅导 >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梳理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梳理

日期:2023-08-02 10:07 点击: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容易写错的字有:篁、洌、坻、屿、嵁、蔓、彻、佁、俶、尔、翕、忽、寥、凄、怆、邃

文学常识: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与韩愈并成为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1] 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2] 篁竹:成林的竹子,竹林。

[3]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4] 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清,清澈。冽,凉。

[5]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做...

[6]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以:连词,相当于“而”,不译。

[7]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高低不平的岩石。岩,岩石。

[8] 翠蔓:翠绿的藤蔓。

[9]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0]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表示数目不确定。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12]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彻:透过、穿过。布:映现。

[13] 佁然不动:(鱼)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呆呆的样子。

[14] 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15] 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迅速、轻快敏捷的样子。

[16]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蜿蜒。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17]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交相错杂。

[18]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使……感到寒冷。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悄怆,忧伤的样子。

[19] 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环境太冷清了。以,因为。清,凄清,冷清清。

[20]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21] 龚古:作者的朋友。[22] 宗玄:作者的堂弟。

[23]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随从。而:表并列。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二小生,两个年轻人,指崔简的两个儿子。

[24] 全石底以出;以,而。

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崔氏二小生)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古义:听到、听闻。(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5.布:古义:映,显现。(影布石上)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左右”“上下”。(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允许、准许。

7.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佁然不动) 今义:静止的样子。

8.清:古义:凄清;冷清。(以其境过清今义) 今义:清晰,清净等。

9.以为:古义:作为(全石以为底) 今义:认为等。

一词多义

1.可:(1)大约。表示估计数目。(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2.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

3.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以其境过清)

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通“现”,出现。(才美不外见)(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

7.以:(1)介词,因为。(以其境过清)(2)连词,而。(卷quan石底以出)(3)介词,用把。(全(quán石以为底)

8.而:不译。(1)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2)环绕。(四面竹树环合)

11.为:(1)动词,作为。(卷(quán)石以为底)(2)动词,成为。(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澈 :形容词作动词,照到。

5.俶尔远逝。 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 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寒冷。

10.如鸣佩环。 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 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

12.隶而从者。 隶:名词作动词,作为随从。从,跟从。

13. 似与游者相乐。 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

14. 近岸。 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15.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形容词作量词,大约。

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 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 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逗乐。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我”)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弯曲。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4. 心乐之。(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虚词用法

 (1)不译,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写作手法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3.情感浓重复杂

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写作特点

一、本文写景,按游览观察的顺序,非常自然: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二、抓住景物特征,精细生动地描绘

写小石潭,处处从“石”字落笔,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

从听觉、视觉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绘。“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此文开笔就有声有感。未见其潭,先闻其声,游兴被激发了。“水尤清洌”“青树翠蔓”“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明灭可见”,景物的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而清丽。

写景,动静交错。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这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写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读者领受着这画卷的美又对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与同情。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三、文笔简练,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写潭,处处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写环境气氛又处处透出这里的寂寥、幽邃。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全文不满200字却情画意融为一体,所以说这篇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中的精品。

四、侧面描写,烘托景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运用侧面描写,“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洌可鉴的特点。

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的记述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全文寂寥清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中还运用了移步换景,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传神,穷为尽妙,意境幽深。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作者借写小石潭的幽深寂静和清丽之景色,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心情。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小石潭记》复习练习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悄怆幽(        )        

(2)折蛇行(           )

(3)乃记之而去(     )           

(4)潭中鱼可百许 (           )

(5)其境过清(     )          

(6)不可状(       )

(7) 竹取道(       )      

 (8)佁然不动(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 以其境过清      不能游堕事    D. 潭中鱼可百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B.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下去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7、作者抓住小石潭的            特点,写出了自己                             的感受。

8、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9、理解填空。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               ”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1)忧伤(的样子) (2)像蛇一样 (3)离开(4)大约,大概 (5)凄清,冷清清 (6)说出 (7)砍(8)呆呆的样子 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3)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4)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底上。

(5)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

(6)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7)(鱼)时而静止不动,时而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C  4.D   5.B   6.C  7. 幽静。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8.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9.①全石以为底②下见小潭   ③俶尔远逝    ④鱼   水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       。他和同时代的         一起倡导古文运动,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1.柳宗元 韩愈   

2、由于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3.B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5.文中用“              ”和“              ”两句侧面写出小石潭水的清澈。

4.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3分)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6、翻译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第1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B、第2段写了小石潭的鱼。没一句写水,却句句有水。

C、第3段写小石潭的源头活水——小溪。   D、第4段写了小石潭周围寂静和清幽的环境。

6.向小石潭的西南望去,(那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主要描写小石潭的概貌。

B.第段,写观赏小石潭的游鱼,主要写出了鱼儿的活泼。

C.第段,写远望小石潭的西南,主要写出了岸势的曲折。

D.第⑤段,写感受小石潭的气氛,主要抒发了内心的忧思。

9.对于第段,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同游者中既有作者的亲戚,也有随从,还有朋友。

B.因为是游记,所以有必要交代同游者,以便读者了解。

C.虽然同游者关系亲近,但作者还是难以排解内心忧郁。

D. 由于同游者人数众多,所以大家游玩的兴致很高。  

8、B      

9 、D

讲座预告

最新活动

热门课程

三校生学业考同步班级

    本课程专为中考考入 中本贯通 的学生开...

三校生3月考双休班

    本课程专为三校生开设,采用双休日上课...

三校生学业水平考平日班

    2016级学业水平考全日制,开设暑假班与秋...

小小演说家培训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您是否为孩...

三校生3月考平日班

    本课程专为历届三校生开设,采用全日制...

高中VIP一对一

    高中学业难度陡然上升,加上高考的压力...

三校生学业考同步班级

    三校生3月考班 三校生3月考全日制班 三校...
标签:文言文辅导    语文文言文    
相关资讯

更多校区查询

饮水思源,源自交大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校训,提供专业的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

  • 二十年教育经验
  • 十余项教育大奖
  • 六万余名学员顺利毕业
思源logo尺寸220

总课程咨询热线:400-678-9493 服务时间:9:00-20:00,双休日照常

手机网站访问地址:http://www.siyuanedu.com/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88号汇银大厦北楼6楼619室 电话:400-678-9493
思源教育LOGO

咨询热线:400-678-9493

在线咨询

乘车路线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1

上海思源教育微信平台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2

上海思源教育三校生高复平台

Copyright © siyuanedu.com 上海徐汇区思源教育培训中心  沪ICP备110083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