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8 09:53 点击:
专题复习:逻辑的力量
一、【真题引路】
【20秋考】⑤蒙书专为儿童编写,作启蒙发智之用,但细分又有不同。一类为识字百科,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从目的和效果来看,这类书更像是后来的识字课本。另一类则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虽然内容简单,但都有明晰的人物、故事情节,用浅显的语言讲述故事,用符合儿童性情的方式教之以事,以事寓理,或诱之以趣,以趣入情。如元代虞韶的《日记故事》,搜集有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描写儿童才智的小故事。又如始撰于明代的《龙文鞭影》,虽看似为典故大全,但对其中所含故事的讲解可以作为儿童启蒙的途径。这类作品应归入儿童文学的范畴。
7.小洁同学读完文本,从图书馆借来《龙文鞭影》阅读,却产生了疑惑,按照本文作者提供的判断标准,《龙文鞭影》真的可以归入古代儿童文学作品吗?请结合下面《龙文鞭影》的节选部分,向小洁谈谈你的看法。(4分)
名高麟阁,功显云台①。
朱熹正学②,苏轼奇才。
【注】①麟阁、云台:汉代皇宫中的两处建筑,朝廷在此画像表彰功勋卓著的大臣如霍光、邓禹等。②正学:合乎正道的学说。
【22秋考】材料一:①对于经济学是不是科学,学界争论颇多。达尔文曾这样解释科学:“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科学的本质取决于研究方法。判断经济学是科学的主要依据在于它在对经济现象和规律的探索过程中运用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②首先,经济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采用实证方法,超脱了价值判断,以客观态度研究经济现象。在十九世纪之前,经济学是以道德学说的面目出现的。十九世纪中期之后,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和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等努力使经济学摆脱价值判断,成为一门实证科学,走上了科学化之路。现在,实证经济学已成为经济学的主流。其次,经济学成功的运用了教学工具以确保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经济学家把经济现象作为若干经济变量变动的结果,进而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经济运行规律。最后,经济学在某种假设之下分析社会现象并得出结论,再用事实来检验结论,上述方法与自然科学运用的研究方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③现代经济学的历史仅二百余年,与典型的自然科学相比,它还是年轻而不成熟的,但他发现的许多规律已经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曾对经济学的科学化作出高度评价,他认为:“尽管那些落后的社会科学还需要找到自己的伽利略,而经济学却已经却已经历过自己的牛顿革命。”
④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经济学经常做出错误预测,这能是科学吗?确实经济学的预测经常失误,然而气象学作出的错误预测恐怕比经济学多得多,又有谁否认气象学是科学呢?
6.材料一第④段运用气象学的事例进行反驳,试图通过推翻他人质疑的隐含前提 来反驳“经济学不是科学”。(2分)
二、【积累运用训练】
1.下列表达和推理无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历尽劫波后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B.我们科技公司竟缺乏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C.老师既表扬了我的优点又批评了我的毛病。D.若不学好语文,就不会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2.下列选项,与例句逻辑谬误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这个意见是真理,我赞成这个意见,所以,我是真理。
A.新闻可以是对非同一般的事件的报道,“人咬狗”不常见,因此“人咬狗”是新闻。
B.在亚利桑那州死于肺结核的人比其他州的人多,所以亚利桑那州的气候容易生肺病。
C.玫瑰花是很美的,我的院子里栽了很多玫瑰花,所以我的院子很美。
D.我爷爷是个30年的老烟枪,现在80多岁身体还很健康,所以吸烟对身体无害。
3.下列表达和推理无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B.不满十八岁的人没有选举权,他不是不满十八岁的人,所以他有选举权。
C.老刘是小赵唯一佩服的人吗?小赵只佩服老刘一人?小赵是佩服老刘的。
D.蚊子、苍蝇、蟑螂都是害虫,它们都能飞,可知其它害虫也一定都能飞。
4.生活中常常会犯各种逻辑错误,请选出以下小题各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某报纸曾登载短文,题为《世界上抽烟人数最多的国家》。文中说:尼泊尔60%以上的男人抽烟,30%以上的女人抽烟,因此,尼泊尔是世界上抽烟人数最多的国家。(_______)
A.违反矛盾律B.违反同一律
C.违反排中律D.违反理由充足律
(2)某人说:“这件事儿我没有过问,只是侧面了解了一下情况,提点意见,仅供参考。”(_______)
A.违反矛盾律B.违反同一律
C.违反排中律D.违反理由充足律
(3)在某小学的讨论会上,讨论某教师的行为是不是体罚学生。校长说:“说这个教师的行为是体罚学生,恐怕是不行的:说他的行为不是体罚学生,恐怕也不行。”(_______)
A.违反矛盾律B.违反同一律
C.违反排中律D.违反理由充足律
5.8.《阿Q正传》中,阿Q在被同村的“闲人”欺负后,“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以下和阿Q使用同样推理方式的一项是( )(3分)
A.《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B.《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认为:“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出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认为“四端”就好比“四体”,二者都是与生俱来的,人应该像四肢不断生长那样不断扩充自己的道德品质。
D.《孔乙己》中,被短衣帮揭穿因偷书被打后,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6.根据下面的材料,可以推出的一项是( )
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大问题。科学家和环保组织不断发出警告:如果我们不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那么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无法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
A.只要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就能阻止气候变暖,人类就能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
B.如果人类不能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必定是因为没有立刻开始保护环境。
C.要想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身,就必须阻止气候变暖。
D.如果人类想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
三、【模考阅读题训练】
一、【松江】 成见 沃尔特·李普曼
⑤最让人难以捉摸是创造并维护成见库的那些因素。我们在看到世界之前就被告知它是什么模样。我们在亲身经历之前就可以对绝大多数事物进行想象。而且,除非所受的教育能使我们具有敏锐的意识,否则这些先入之见就会强烈影响到整个感知过程。他是个煽动家,啊,煽动家就是这种人物,所以他就是这种人物。他是个知识分子;他是个富翁;他是个外国人。——这与以下说法就大不相同:他是个耶鲁人,但却是个平庸之辈。——我们对于他(她)的其他情况又有多少了解呢?问题出在成见的性质和我们运用成见时的那种轻信,假如没有切实可行的规则,那么,人为了进行观察而接受预见的习性,就只会导致错误而不会带来简捷。
4.第⑤段中,作者试图通过画线句的隐含前提“ ” 来证明可能导致错误的“成见”。(2分)
二、【闵行】 被凝视与被忽视的骑手群体 郑少雄
④外卖骑手话题的产生与热议,与民国早期知识界对人力车夫的关注十分相似。1918年蔡元培提出“劳工神圣”概念,他所说的“劳工”指的是包括士农工商在内的广义劳动者。但是到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劳工已经逐渐专指工人群体,且由于其现实生活中的不堪命运而逐渐成为需要被认识和研究的“劳工问题”,因此在文学作品中,人力车夫就被构建为“劳工神圣”与“劳工问题”的双重载体。人力车夫与外卖骑手共同被凝视,不仅是因为他们深度卷入日常生活,更源于他们契合了各自时代的文化景观和社会思潮,充分证明外卖骑手是一个被选择、被建构的议题。骑手议题是历史上劳工问题的当代再现。
⑤与被凝视相伴而来的是被忽视的主位视角,缺乏从主位视角探究外卖骑手的自我认同和人生定位的研究。实际上,至少八成以上骑手不认为平台企业的辉煌与否和自己相关,骑手从事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阶层上升效应相对偏低,五成骑手认为自己在未来六个月内有可能失业,觉得骑手是一份不稳定的职业。可见,骑手是一个阈限型的职业。
6.第⑤段得出“骑手是一个阈限型的职业”这一结论的隐含前是 。(2分)
三、【静安】 苦难的妙用(节选) 狄马
①有些传记作家喜欢描摹传主的不幸。他们给人一个印象:这些传主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不是靠他们自身的才华和努力,而是靠苦难本身的孕育。但这有可能推出一系列荒谬的结论:如果说苦难是对一个人有帮助的话,那么楚怀王就成了推动中国文学事业发展的功臣,因为如果没有他的迫害和放逐,就没有屈原的《离骚》和《九章》;要是没有政治的黑暗和腐败,李白、苏轼、关汉卿就不会留下那么多牢骚满腹的诗篇。然而,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要求别人牺牲他的利益甚至生命,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②一座大城市十里不见厕所,市民忍耻到墙角排泄,论者归结为“素质低”;一个乡村教师三十年如一日,省吃节用,自费买砖,亲自手提肩背,将一座学校背上山,媒体高度赞扬为“主人翁精神”;一个云南乡村的女邮电员工资不够坐车,步行穿山,独自往返数百公里,好多地方要靠溜索穿越……这种文化的要诀在于,闭上眼睛,绕开真实人生,把一切需要改良的现实问题转化成一个无私奉献的道德自律问题,然后用形而上的空洞抒情代替形而下的技术改进。
5.狄马文章第②段列举的现象隐含了价值判断,下列不属于作者价值观的一项是( )。(3分)
A.市政部门应有所作为,合理布局公厕,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B.教师勤苦一生、奉献教育,很可贵,但教育部门不能失职。
C.乡邮员任劳任怨,精神可嘉;有关部门不能听任这种苦难。
D.战胜苦难的人,值得赞美,社会发展更需要彻底清除苦难。
6.狄马文章第①段说“有些传记作家喜欢描摹传主的不幸”,据此推测,在这些传记作家心目中,有一个隐含前提: 。本段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3分)
四、【宝山】从“菊落之争”重新审视博物学
①北宋王安石《残菊》的前两句为:“黄昏风雨打(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欧阳修说:“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吟。”王安石用《楚辞》之中“夕餐秋菊之落英”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于是,二人拉开了菊落之争的大幕,之后不断有士人加入辩论队伍。从争辩中可以看到宋代士人引经据典来证明菊有无落英;但也注意到他们改变了追求博物知识的方式,从故纸堆中走出,用亲事雍培的事实来佐证菊有无落英。这与重视实践和重归经典的宋代博物学不谋而合,也使得大量与中国传统博物学特征相契合的植物学专著涌现出来。
②蔡絛的《西清诗话》记载:“欧阳公见王荆公诗:‘黄昏风雨暝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因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吟。’荆公闻之,怒曰:‘是定不知《楚辞》‘夕餐秋菊之落英’,欧阳九不学之过也”。南宋人史正志在《菊谱》记录道:“王介甫武夷诗云:‘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欧阳永叔见之,戏介甫曰:‘秋花不落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吟。’介甫闻之笑曰:‘欧九不学之过也。岂不见《楚辞》云:‘夕餐秋菊之落英’。”
③王安石的“残菊飘零满地金”本没有错,南宋人史铸便在《百菊集谱》中列举前人诗句来证明菊有落英,同为南宋人的史正志也以亲身实践来说明菊花瓣扶疏者多落、结密者不落。实际上,后来学士也多未在王安石的诗句上做文章,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他所持论据“夕餐秋菊之落英”上。经文献考证,“落”乃始义,“英”作叶解。“落英”为初生之苗叶,并非王安石所理解的落地菊英。
④诸多士人在详考“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后便戛然而止,原因或是众士人虽多为饱学之士,却不务农事,在园艺领域缺乏基本常识。士人们退而求其次,认为王安石用“夕餐秋菊之落英”来证明“残菊飘零满地金”是正确的,那么证明了“夕餐秋菊之落英”非王安石所解之义,不就可以论证其所撰之诗的错误吗?
⑤在这场与欧阳修的辩论中,从逻辑上说,王安石的结论是正确的。众士人却通过王安石所持论据的错误来推出他结论的错误,而肯定欧阳修的说法。
6.第⑤段“从逻辑上”肯定王安石的结论而否定“众士人”,请分析本文作者在王欧论辩中得出判断的推理过程。(5分)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校训,提供专业的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