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辅导专题 | 三校生高复

思源教育免费服务热线

主页 > 新闻 > 最新资讯 > 中学生辅导 > 【初中语文】2023届中考模拟练习语文卷含答案

【初中语文】2023届中考模拟练习语文卷含答案

日期:2023-02-09 09:48 点击:

2023届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36分)
(一)默写与运用。12分)
1.             ,泣涕如雨。             《迢迢牵牛星》
2.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满面尘灰烟火色,                       白居易《卖炭翁》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5.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我们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              
”提醒自己不要恼怒焦虑,应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1题。(24分)。
【甲】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丙】伊之流最清浅,水溅溅鸣石间。刺舟随波,可为浮泛;钓鲂鳖,可供膳羞。山两麓浸流中,无岩崭颓怪盘绝之险,而可以登高顾望。自长夏而往,才十八里,可以朝游而暮归。故人之游此者,欣然得山水之乐,而未尝有筋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
【注释】①刺舟:撑船。②擉:刺。③麓:山脚。④岩崭颓怪:山峰险峻危峭。盘绝:曲折难行。⑤长夏:泛指夏季。
6.【甲】诗作者是        (人名),        (朝代)著名大诗人;【乙】文作者        (人名)是        (朝代)人,【丙】文作者是        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他的号是        ,晚年又号        。三位作者都陶醉在自然美景中,可以用【丙】文中的句子“              来形容他们的情感寄托和精神追求。(8分)
7.从描写的景物看,【甲】选择了                        时节的典型景物(前两空一动物,一植物)表达游湖的喜悦之情;【丙】不仅描写了可赏之美景,还从“        ”“        ”两方面,突出游玩多方面的快乐。 (5分)
8.解释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而可以登高望(         ⑵虽至不厌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实是欲界之仙都。
                                                  
10.下列对【丙】文“而未尝有筋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2分)
A.所以不会感到身体劳累,即使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满足。
B.却不会感到身体的疲劳,即使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
C.却不会感到身心的劳累,虽然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满足。
D.所以不会感到身心疲劳,虽然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
11.下列对【甲】【乙】【丙】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丙】写的则是夏天景色。
B.【甲】中的水水位不高。【乙】【丙】中的水都是非常清澈,
C.【甲】【丙】观景角度是仰观俯察,【乙】观景角度是近观。
D.【甲】【乙】【丙】写景角度各不同,都用动静结合的方法。
二、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6分)
呼唤纯文学阅读
①在欧洲旅行,每每看到火车里,乘客埋头在轻浅流动的阳光下阅读,都让人感叹真是一道风景。阅读让个人的视阈更加宽广,让社会更有文化韵味,让民族更具文化素养。这样的阅读,往往带来超越功利的精神愉悦。
②纯文学阅读就是这样带有精神愉悦的阅读。因此,我们要在全社会呼唤纯文学阅读。
③最近我在读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小说让我沉浸在人的性格与命运、历史与现实的纠结中,好像每个人物都有阅读者自己的影子,让人迷茫又敬畏。感谢茅盾文学奖,使我在当今海量出版物中能知道这本书,并选来阅读。
④由此,让我思考,随着数字化出版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学阅读的优势与空间究竟在哪里。与电子图书相比,纸质图书信息传播的功能渐次弱化,传统图书的优势将是“深度阅读”:纸张、个性化的印刷,让书带有作者、出版者、读者的气息,比如我读刘震云,字里行间人物的孤独与悲凉,犹如碧空隐约的鸽哨、玉兰淡远的气息、黄栌斑驳的色彩。这样的阅读能够洗涤阅读者的精神。
⑤传统出版人与其在汹涌而来的数字化出版面前枉自叹息,不如倡导深度阅读,营造能够带来更多现实阅读语境的氛围。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它们似乎在为我们筛选阅读精品──而喧嚣的评奖活动沉寂之后,如何引导国民进行纯文学的深入阅读,值得文化部门、作家、出版者思考。
⑥比如,对获得国家级文学奖的作品,是否能够由政府专项基金扶持出版,能够让国民以低廉的价格买到好书,让热爱阅读的国民受惠,以倡导国民的读书风尚。而出版者,则需要探讨采取高水平的出版手段,以提高纯文学作品的传播。在出版形态上,为适应不同读者的需求,除了通常的出版形式之外,可设计小开本的“口袋书”,方便上班族随身携带;改编设计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版本,从小培养小学生“深阅读”的习惯,感受阅读的愉悦;在出版材质上,可采用轻型纸张,为阅读者“减负”。这些简单的出版创意或许能够让纯文学作品的传播更有味道。
⑦目前,我国国民少得可怜的年人均购书量中,绝大部分还是为了考试、为了职业、为了理财等实用性的阅读,与精神愉悦相关的纯文学离国民的阅读视野似乎越来越遥远。缺乏优雅愉悦的阅读,我们的精神相对于物质的丰富,会显得愈加贫瘠。或许,当阅读成为国民习惯性的精神享受时,国民精神生活才能走向小康。
12.第①段中“功利”一词,用第⑦段中的有关语句表示,就是:                         
(2分)
13.第④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简要分析。(3分)
                                                                                 

 

14.本文的论证过程是:第①②段以旅行见闻引出论题并提出中心论点:                  
;第③④段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                 
;第⑤⑥段论述了                                 
;结尾进一步阐明了               的现实意义。(8分)
15.在一次主题班会中,李明准备作“我是如何读纯文学书籍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材料。(3分)
A.读纯文学书籍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纯文学的书。
B.现在阅读率的下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表面上可阅读的东西很多,如上网,看电视,信息很丰富,但是信息不等于思想,资讯不等于学问。
C.很多人想读得快一点,其实如何读得好更重要。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他们不是一掠而过,是反复地阅读,慢慢地品味,沉浸到书里面去。
其中(   )材料不合适,理由是:                                             
    
)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8分)
  
①在没出国前,我和父亲的交流次数可以用双手数得过来形容。我一直认为我俩之间永远隔着一道墙,根深蒂固地杵在心中。直到那年,我选择离开上海登上飞往北欧的飞机,这道墙终于塌了。
②乘机前,父亲特意赶来,记忆中,这是父亲第一次送我。
③父亲爱酒成性,母亲因忍受不了父亲的酒后争吵与动手,在我不到三周岁时与父亲离婚。以前我一直把自己童年的不幸,归咎于我的父亲。那时的他,因为做生意失败,受到打击一蹶不振,整天无所事事地喝酒,酒后便与母亲争吵,甚至是动手。对生活毫不在意的他,对我更是不闻不顾。因此我选择了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学和工作,从北方到了上海,再到后来去国外工作和学习。
④在临行前的一周我才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母亲当时由于身体状况不能送我,特意打电话让父亲必须送我,而我却执意自己离开。
⑤记得那天我一个人拉着20公斤的行李箱到了火车站,候车时,远远地看见父亲提着一个行李包,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你怎么来了?”我有些意外地问。父亲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笑了笑,说:“我来送你啊!”话刚落就抢过我的行李箱帮我拉着。一路上,我几乎没怎
么和他说话。
⑥北京的机场永远是人来人往,每天上演着送别与迎接。我有些伤感,便转过头来,冲父亲冷冰冰地说:“你可以离开了。”他听了,依旧微笑着说:“还早呢,你办好托运我再走。”然后就一直跟在后面默默拉着行李箱。我找了一个安静的休息区坐下来,他站在那儿好像孩子一样在等我的指示。我示意让他坐下来,他选择了我对面一个位置坐了下来。
⑦我拿出背包中的一本书打发时间。过了一会儿,他小声问:“渴不渴?”“包里有水。”我头也不抬地回应。过了一会儿,他又问:“饿不饿?”“不饿。”不知过了多久,我无意间扫了他一眼,他双手肘杵在大腿上,手托着头闭着眼,我以为他睡了,咳嗽了一下,他马上抬头坐直身子问我:“是不是感冒了?”我摇头,他像泄了气的气球,肩马上放松下来。我感觉有些饿,和他说找个吃饭的地方,他说行,像个仆人,拉起行李箱在我后边走着。
⑧我点了一碗牛肉面,也给他点了一碗。面上来时,他从自己带的包里取出一小瓶白酒,要打开喝。看他拿酒我就反感,马上恶狠狠地对他说:“别在我面前喝酒!” 他先是一怔,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还没拿上桌的酒放了回去,嘴上说着:“不喝,不喝。”我只顾着吃面,但一想到他刚才的举动,又回想小时候因为喝酒他动手打我母亲的情景,我内心激动的情绪一下子被点燃了。我控制不住,本能地放下筷子,把我的不满、我的愤恨、我的委屈,以及我离开的惆怅和对未知生活的忐忑全都发泄在他身上。他起初默默低头吃着碗里的面,脸涨得比他喝酒时还红。直到我越说越多,越说越哭,他抬头看着我,说着:“别哭,别哭!”并试图拿手为我擦眼泪。我用手挡了一下。
⑨他嘴唇抖动着说:“爸爸老了,知道年轻时的做法不对,爸爸怎么才能给你弥补呢?”“晚了,弥补不了了。”我还是狠狠地说。他没有说话,坐在那儿,头好像快埋在面里,但豆大的眼泪滴滴砸在碗中。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在我面前哭,第一次看到他像个孩子一样,不知怎么为自己犯下的错误做解释而哭。也许是血脉相连,也许是真的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一刻,我有那种虽不能马上原谅他但想听他解释的念头。但他没有解释,擦了擦泪,对我说:“爸爸以后不会让你伤心了,也不让你操心,你要好好学习工作,爸爸也好好工作,不喝酒,等你回来,爸爸来接你,时间不早了,爸爸送你办托运。”
⑩办好托运,我走到安检口,他好像要说什么,但没有说,只做了个打电话的手势,然后泪瞬间涌出,头也不回地消失在人流之中。我的喉咙像被卡住一样,说不出话,叫不出来,低着头走进安检。
10个小时后,飞机终于落地挪威。我突然意识到,父亲到机场送我的时间很短,而他从老家辗转到机场却要近10个小时,然后再承受着我的数落怨言独自一人回去,那回家的路怕是更长……
我掏出手机,拨通了父亲的电话,电话接通,却只叫出一声“爸”,泪水已经决堤。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视角,既便于作者抒发情感,又使文章真实可信。
B.和朱自清《背影》一样,文章也通过“送行”这一事件塑造“父亲”形象。
C.母亲当时因身体状况不能送我,特意打电话让父亲在送行时恳求我的原谅。
D.第段因为“我”意识到父亲的沉重与不易,所以觉得他回家的路“更长”。
17.文章第③段插叙父亲爱酒成性的情节,作用是:                                      
                                                          (3分)
18.简析第段的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分):                                     
 
19.文章第段第段两次写父亲像“孩子一样”,简要分析表现的父亲的心理。(4分)
段:我找了一个安静的休息区坐下来,他站在那儿好像孩子一样在等我的指示。
“好像孩子一样”表现了父亲:         
段: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在我面前哭,第一次看到他像个孩子一样,不知怎么为自己犯下的错误做解释而哭。
“像个孩子一样”表现了父亲:                                                 

 

20.填写下表,分析父亲前来送行到飞机落地,“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经历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2+3分)
情节
看到父亲来送行
候机期间
看到父亲拿出酒
到达异国他乡
我对父亲的情感
意外
反感、情绪失控
情感变化的原因
 
三、综合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1—24题。(20分)
新光学校在组织初三学生阅读名著时,开展了“自传体小说”阅读探究活动。请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自传体小说是传记体小说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方法和表达技巧经过适度的虚构、想象、加工而成,它一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自传和回忆录,另一方面又必须以作者或自述主人公为原型。
21.下列关于“自传体小说”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自传体小说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写成的传记体小说。
B.自传体小说能反映出人物的成长和变化经历,有一定的时间感。
C.自传体小说的全部内容都必须反映主人公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
D.自传体小说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虚构人物表现主题。
22.下列关于自传体小说《童年》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童年》讲的是作者辛酸的童年往事,读了这本书,使人深受感动。
B.《童年》使人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冷酷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芒。
C.《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三部。
D.《童年》是一曲感人肺腑的悲歌,更是一首对命运不屈者的赞歌。
23.下列名著中带有“自传体”色彩但不是真正的自传体小说的是(    )(     )。(4分)
A.《朝花夕拾》     B.《简·爱》  
C.《骆驼祥子》     D.《红星照耀中国》
E.《西游记》        F.《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4.同学们在阅读自传体小说《童年》时,梳理了小说的主要情节。请补充完整。(10分)
①因父亲去世,我⑴                        
②因为⑵                  ,遭到了外祖父的痛打。
③我的伙伴小茨冈在搬运十字架时摔倒了,被十字架压死。
④染坊着火时,外祖母不仅指挥人们救火,还⑶                    
⑤外祖父教我认字,但动手打了外祖母,让我感到很忧伤。
⑥酒馆女主人骂外祖母,我⑷               ,被外祖母教训。
⑦房客“好事情”吸引了我,我把他当作好朋友。但他被外祖父撵走了
⑧外祖父又打了外祖母,我剪了他的圣像又挨了打。
⑨母亲送我和萨沙去上学,后来我出了天花,被安置在后阁楼上。
⑩母亲再婚,经常被后父打。后来母亲去世,我⑸                                  
四、写作(60分
25.题目:我终于明白了
要求: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⑵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⑶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36分)
(一)默写与运用。12分)
1.终日不成章。  2.尚思为国戍轮台。  3.两鬓苍苍十指黑。  4.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4每题2分,第5题4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1题。(24分)。
6.白居易  唐朝  陶弘景  南朝(南北朝)    醉翁  六一居士  欣然得山水之乐(8分)
7.早莺(新燕)  乱花(浅草) 早春  浮泛  膳羞(5分)
8. ⑴看,回头看、环顾     ⑵几次、多次 (4分)
9.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美好世界)啊!(3分)
10. B(2分)
11. D(2分)
【丙文今译】伊水的流水最为清澈见底,河水发出潺潺之声在山石问飞溅。撑着小船在水面随波逐流,可以泛舟游览;在河中钓鲂鱼,刺龟鳖,可作为佐餐的佳肴。两山的山脚都沉浸在水中,没有危崖峭壁和曲折难行的险境,因而可以登高四处眺望。在夏日去游览,只有十八里路程,可以清晨出游傍晚归来.所以人们游览这里能够高兴地享受山水的乐趣,却不会感到身体的疲劳,即使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
二、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6分)
呼唤纯文学阅读
12.为了考试、为了职业、为了理财等(实用性的)(2分)
13.画线句子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述了纯文学阅读能带给人丰富的精神愉悦(或传统阅读能够洗涤阅读者的精神),也增强了语势。(3分)
14.我们要在全社会呼唤纯文学阅读   举例论证   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具体论述了纯文学阅读能够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有说服力    如何引导国民进行纯文学阅读(或引导国民进行纯文学阅读的措施)     纯文学阅读(2+1+2+2+1分)
15.B。  因为B论述的是现在阅读率下降的问题(根源),与阅读纯文学书籍的演讲主题无关(1+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8分)
送行
16.C(3分)
17.补充交代“我”对父亲不满的原因,为下文写“我”吃饭时发泄情绪以及最后对父亲的谅解埋下伏笔,作了铺垫,表现了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可以冲垮一切隔阂的主题。(3分)
18.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我”和父亲的隔阂比作一道墙,生动形象写出“我”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极度疏远,似乎无法改变。并与文章最后写到 “这道墙终于塌了”的内容形成呼应。(3分)
19.⑴第⑥段:心有愧疚,听命于“我”,局促忐忑的心理状态。
⑵第⑨段:无法掩饰内心的痛苦,无从解释而茫然无措的心理状态。(4分)
20.变化:    ⑴冷漠     ⑵感动、谅解
原因:⑶是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父亲言语行动表现出来的愧疚和悔意以及父亲辗转送行的艰辛和承受的委屈打动了我。(2+3分
三、综合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1—24题。(20分)
21. D(3分)
22. C (3分)
23. B    F  (4分)
24. ⑴随母亲到外祖父家生活。
我对染布感到很好奇,把桌布的边缘放进染桶
⑶头顶空口袋,身上裹着马被,冲进大火熊熊的房屋,抢救出一桶硫酸盐。
⑷把酒店女主人关在地窖里进行报复
⑸不得不到“人间”谋生。(10分)
 

讲座预告

最新活动

热门课程

小小绘本培训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感到担忧?您是否...

高中VIP一对一

    高中学业难度陡然上升,加上高考的压力...

三校生3月考平日班

    本课程专为历届三校生开设,采用全日制...

三校生5月本科目标班

    三校生5月考班 三校生5月考全日制班 三校...

口才特训营培训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您是否为孩...

艺术生本科目标辅导班

    课程紧扣高考大纲,根据艺考特点制定针...

三校生美术高考班

    根据三校生美术艺考要求,主要开展素描...
标签:中考作文辅导    中考作文    中考作文补习    
相关资讯

更多校区查询

饮水思源,源自交大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交大校训,依托名校师资,提供专业的托班辅导、青少年英语辅导、小学辅导、初中辅导、高中辅导、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

  • 二十年教育经验
  • 十余项教育大奖
  • 六万余名学员顺利毕业
思源logo尺寸220

总课程咨询热线:400-678-9493 服务时间:9:00-20:00,双休日照常

手机网站访问地址:http://www.siyuanedu.com/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88号汇银大厦北楼6楼619室 电话:400-678-9493
思源教育LOGO

咨询热线:400-678-9493

在线咨询

乘车路线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1

上海思源教育微信平台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2

上海思源教育三校生高复平台

Copyright © siyuanedu.com 上海徐汇区思源教育培训中心  沪ICP备110083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