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辅导专题 | 三校生高复

思源教育免费服务热线

主页 > 新闻 > 最新资讯 > 中学生辅导 > 【高中语文】2023届浦东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中语文】2023届浦东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2-12-29 10:06 点击:

2023届浦东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积累应用
1.按要求填空。
1)忽魂悸以魄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________________,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贾谊《 》)
3)《离骚》表达吾心所向,至死不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按要求选择。
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香菱苦吟诗, 大家的反应各不相同,下列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
② “何苦自寻烦恼。”
③ “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 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④ “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A.①宝玉 ②黛玉   ③宝钗   ④探春
B.①探春 ②宝钗   ③黛玉   ④宝玉
C.①黛玉 ②探春   ③宝玉   ④宝钗
D.①宝钗 ②宝玉   ③探春   ④黛玉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有些人提到了达尔文关于生存斗争的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选择理论,以证明 复兴竞争精神的正当性。但这是荒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因为人类在生存竞争中的力量,就在于他是一个过社会生活的动物。
②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成功者从他的伙伴那里获得的东西,都远远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
③因此,人们应该小心,不要向青年人灌输生活的目标就是获得习惯意义上的成功。
④正如蚁冢中单个蚂蚁之间的战争对于生存没有什么根本意义一样,人类社会中个体成员之间的斗争也是如此。
A. ①④③② B. ①③④②      C. ②④③①     D. ②③④①
 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题。
虚拟型熟人社会:一个新乡村社会形态
①在市场经济高度渗透的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嵌入给基于血缘和地缘形成的乡村熟人社会的运行逻辑带来了新变化。有学者指出,互联网平台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城乡之间的 有效拼接。鉴于此,我们把数字时代乡村社会的基本形态界定为虚拟型熟人社会,即数字 技术嵌入乡村社会,留守村民与打工村民之间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数字关联、数字约束、数字互助及数字共享的社会形态,它总体上维持传统乡村熟人社会的价值内核,最终呈现熟人社会运行逻辑的虚拟化展现形式。
②虚拟型熟人社会的形成,一方面与村民的生计变迁与情感需求具有强相关性,另一方面与数字技术在乡村社会的应用密切相关。
③当从前人们常挂在口边的“过日子”的逻辑遭遇货币支付的压力时,村民不得不尝试着走向城市,这本是无奈之举。同时,现实的情感需求也为互联网技术嵌入乡村社会奠定了基础。一方面,留守村民大都由老人、小孩、妇女等构成,属于熟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另一方面,打工村民基本属于漂泊于城市的边缘人,与城市社会保持着融入与隔离并存的尴尬。他们都需要内心深处的情感慰藉,这为虚拟型熟人社会的形成提供了社会性条件。此外,数字时代拓展了村民交往的时空。个体基于血缘、地缘、乡情而建构起的社会连接,随着数字技术对乡村熟人社会的进一步渗透,村民交往空间从“横向”向“纵向”发展,呈现“纵横交错”的景象。村民们从真实的“线下交流”,逐步转移到“线上交流”,互联网成为弥合村民之间联络日渐松散,情感日渐缺失的技术工具,化解了村民谋生的现实需求与寻求情感慰藉的矛盾。
④在人口不断流失的背景下,“知识精英”大多认为乡村社会正在走向衰败,指出“乡村社会没有未来”。但基于对虚拟型熟人社会形态的研究,我们对传统乡村社会的走向有了 新的判断。村民可以基于互联网平台重构乡村熟人社会的运行逻辑,重塑熟人社会的价值内核。
⑤这首先表现在“数字关联”上。在传统乡村社会中,频繁地互动、交流对维系熟人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数字技术嵌入乡村社会关系,重构了传统社会基于血缘和地缘的边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留守村民与打工村民的“数字关联”。村庄治理主体可以把乡村公共议题发布在互联网平台上,不同时空下的本村村民便可以就议题展开对话、讨论与协商。 在交流的过程中,村民之间的关联得到加强,进而重现熟人社会的景象。
⑥其次,互联网实践驱动下的村庄公共舆论依然在发挥维系公共秩序的功能。“面子不 能丢”是熟人社会中公共舆论制约机制的重要体现。虽说大量村民为了生计脱离熟人社会的自然边界,但并没有脱离熟人社会的生活边界。相比于传统的熟人社会,虚拟型熟人社会的公共舆论传播速度比熟人社会传播得更快更有效。在熟人社会中,村民可以紧锁大门来逃避谴责,但数字时代所带来的舆论约束力具有更大的震慑力和穿透性。
⑦再者,数字时代下传统意义上的互助精神并未瓦解。邻里互助、帮工换工原是乡村熟人社会的日常场景。有人认为,当村民开始请专业队伍修建房屋,使用现代机器进行农业生产,村庄中的互助精神必将远去。而笔者认为,互联网实践的介入反而为传统熟人社 会的互助精神注入了新的动力。比如个别在城市打拼多年的“成功人士”具有较大的人际交往圈子,往往会成为留守村民到城市发展的引路人,有务工需要的村民由此渠道可以得 到一份城里的工作。这说明熟人社会中的互助精神依然还在,只是以与以往不同的方式表 现出来。
⑧此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实践,赋予传统熟人社会中的乡村记忆以新的展现形式,重构熟人社会的乡村记忆因子。比如,乡村举办的地方特色民俗活动可以在数字平台上展现,实现外出打工村民的“数字参与”,从而让乡村记忆在“线下”和“线上”双向建构,使得留守村民与打工村民能够共享乡村记忆,最终为塑造村民个体对乡村社会的认同奠定基础。
3. 第③段加点词“纵横交错”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以下对“虚拟型熟人社会”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虚拟型熟人社会的构成基础是数字技术而非血缘和地缘关系
B. 虚拟型熟人社会是数字时代背景下乡村社会形态的理论概括
C. 虚拟型熟人社会理论的提出有助于弥合城市乡村之间的差异
D. 虚拟型熟人社会理论是用来维持传统价值与运行逻辑的工具
5. 根据文意可以推断的一项是( )。
A. 如果“过日子”的逻辑没遭遇支付的压力,村民就不会走向城市
B. 学界多认为乡村社会没有未来,是因为没有考虑到互联网的影响
C. 把公共议题发布到互联网平台讨论有利于村民更加关注乡村社会
D. 未来公共舆论传播速度会更快更有效,舆论的约束力会随之加强
6.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后记》中强调,社区分析应当在一定的时空坐标中去描画人们所 赖以生存的社会形态。这种实证精神在本文中也有所体现。请结合④到⑧段的内容,加以分析。
7.作者对第⑦段“村庄中的互助精神必将远去”这一观点作了反驳,你认为反驳是否有力?请具体评析。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
菜园里的父亲
①父亲很年轻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又是独子,且长年在外地念书和工作,跟本村人交往甚少,常常不苟言笑。到了晚年,他的性情似乎有了比较大的改变,待人接物变得随和起来,偶尔到他的堂兄弟们家里坐一坐,拉拉家常,脸上带着温和亲切的笑容。
②其实,他当初何止是不太喜欢与人交往,甚至在言语中也明显表示过对乡土的不恭,尤其是在训导我念书的时候。一生气,他就会说:“这片黄土地有什么好,你这么恋恋不舍,要这几亩破地干啥?”要是我去村子里玩,他会把我找回家硬拽到书桌前,疾言厉色地嚷道:“难道甘家老屋(我们村)人的话都是甜蜜做的,甘家老屋人放的屁都是香的?”——说这样的“粗话”,也不怕引起别人反感。
③我上大学以后,父亲年纪大了,心情比较放松,与村里人谈笑渐多,跟我也讲起家族往事,言谈间流露出对逝去的亲人深深的怀念。他对他的三位姑母都早早弃世嗟叹不已。说二姑奶不仅人长得好看,性情也温和,对他尤其好。二姑爹也很能干,曾经在我家的染坊做过大师傅,土匪即将破门而入的顷刻,他还能临危不惧,将一匹匹白布捺入染缸,这样湿淋淋的就不会被抢走。可惜二姑奶去世后,他带着女儿入赘他乡,年深月久便断了音问——听说是在某某地方,估计也早已过世;只不知女儿小兰后来怎样,什么时候要去访 问一下。
④我以为他不过这样说说而已,没想到,某个暑假的一天,他骑车出门几乎一整天不见人影,傍晚才兴冲冲地回来,急切地跟我们说他今天见到小兰了。
⑤原来,他也不知从什么地方打听到小兰表姑长大后就嫁到了本县的白马乡,而父亲在与这个乡一河之隔的一所小学还任过教。他这天骑车到了小兰表姑村上,又打听到她住处,就装作不经意间来此歇息一下,与小兰拉话。父亲说要向她打听一个人,“谁?”“小兰!”“你打听她干什么?”“我有一位同事,说他和小兰是表亲!”这时小兰承认自己就是“小兰”,而父亲却并没有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小兰对他说:“我是听说我有一位表兄在河那边教书。”“他现在已经不在那啦,调走了!”然后,各自介绍了家庭情况,而 父亲仍然是以自己同事的身份代为介绍自己的。最后,父亲塞给小兰身边的小孩子十元钱,说是替同事给孩子买点糖吃。而分别时,小兰也依依不舍地对父亲说:“叫我的老表来做客呀!”听了这番叙述,我既为父亲隐瞒身份去看望自己的表妹觉得新奇有趣,也多少感到有些不解。
⑥父亲的性格就是这么有点“怪”。这在他对待我家所分得的几亩田地上也有所体现。一方面,他既要教书,又要种地,当然会觉得苦不堪言,所以会常常诅咒这该死的田地, 累死个人;一方面,他又每个暑假都会带领我们下地,抢种抢收。沈姐的语文课堂。他干活像他写字一样,工工整整地栽插每一株秧,仔细收割每一株稻谷。当稻谷和麦子收到打谷场上,堆成一座座小小的金字塔时,他看着那黄澄澄的收成,眼里放出喜悦的光,那目光不亚于看到自己 最疼爱的孩子。
⑦父亲晚年也更多地与母亲一道侍弄家里的菜园。他陪母亲栽插瓜菜秧苗,帮她担水浇园,当然也帮她收获。而经过父亲、母亲经之营之,那些年,我家的菜园总是丰收,连菜园边缘的高粱和黄豆都结得繁盛。
⑧但我不知道父亲对这片土地的感情还不止于此。这片菜园在村子西北边的丘冈脚下,背靠冈岭,而面向无尽的沃野平畴,地势开阔,风景颇佳。我知道父亲在劳作之余,也喜欢站在坡上眺望四方,口中连赞“好地方、好地方”,但我没有想到他会有更多的想法或者想象。后来我母亲在回忆他时才透露,有一次,他担水灌园之后,也许是累了,便找了一座长满青草的坟冢,斜躺在边上,一边望着远方,沉思良久,一边对母亲说:“他妈妈,这里不错,我以后就葬在这里吧,风光很美啊!”
⑨没想到还真是一语成谶,大约一两年后,父亲便溘然长逝,这时他还不到退休年龄。 据说,当他得知自己生了病,即将去县医院就诊时,似乎就有了一去不返的预感。他并没有怎么惊慌。临行前,他沿着村庄周边好好地走了一遍,没漏过一条小溪,一行小树,也没有忽略一块田地,一口池塘,他用目光把家乡的山山水水都抚摸了一遍,然后和母亲拎起必需的物品,一步一步离开了村子,走到公路上去等汽车——其时,我正在两千多里外的城市读书。 
⑩记得《渴望生活》中讲到梵高之死时曾说:“他是一块极速还原的泥土”,我觉得父亲也是。但我又想,虽然“哪块黄土不埋人”云云有种英雄的豪气,一个人一辈子就像一 株植物,生长于此,开花于此,最后叶落于此,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8. 分析第⑤段情节对刻画父亲人物形象的作用。
9. 请从数量词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的表现力。
10. 从构思的角度阐释本文标题中“菜园”的多重涵义。
11. 评析第⑩段作者揭示的幸福观。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4 题。
[唐]方干
桂轮秋半出东方,巢鹊惊飞夜未央。
海上风云摇皓影,空中露气湿流光。
斜临户牖通宵烛,回照阶墀到晓霜。
庾亮恃才高更逸,方闻墨翰已成章。
【注】①方干:唐宪宗时举进士,因貌陋不得重用,隐居会稽。 ②庾亮:东晋名臣,曾登武昌南楼 咏月,传为佳话。
12. 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所写之“月”属同一季节的一项是( )。
A.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B.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C.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D.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3. 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
A. 瑰奇明丽 B. 质朴自然          C. 沉郁哀怨         D. 清雅淡远
14. 诗题为《月》,却未见一个“月”字。请结合全诗赏析其妙处。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
①辛庆忌字子真,少以父任为右校丞,随长罗侯常惠屯田乌孙赤谷城,与歙侯战,陷陈却敌。惠奏其功,拜为侍郎,迁校尉,将吏士屯焉耆国。
②成帝初,征为光禄大夫,迁左曹中郎将,至执金吾。始武贤与赵充国有隙,至庆忌为执金吾,子杀赵氏,左迁酒泉太守。岁余,大将军王凤荐庆忌:“前在两郡著功迹,征入,历位朝廷,莫不信乡。质行正直,仁勇得众心,通于兵事,明略威重,任国柱石。父破羌将军武贤显名前世,有威西夷。臣凤不宜久处庆忌之”乃复征为光禄大夫、执金吾。数年,坐小法左迁云中太守,复征为光禄勋。
③时,数有灾异,丞相司直何武上封事曰:“虞有宫之奇,晋献不寐;卫青在位,淮南寝谋。故贤人立朝,折冲厌难,胜于亡形。《司马法》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夫将不豫设,则亡以应;士不素厉,则难使死敌。是以先帝建列将之官,近戚主内,异姓距外,故奸轨不得萌动而破灭,诚万世之长册也。光禄勋庆忌行义正,柔毅敦厚,谋虑深远。前在边郡,数破敌获虏,外夷莫不闻。乃者大异并见,未有其应。加以兵革久寝,《春秋》大灾未至而豫御之,庆忌宜在爪牙官以备不虞。
④庆忌居处恭俭。食饮被服尤节约然性好舆马号为鲜明唯是为奢。为国虎臣,遭世承平,匈奴、西域亲附,敬其威信,年老卒官。诸子皆有将帅之风。
(选自《汉书·辛庆忌传》,有删节)
【注】①折冲厌难:指能压服困难,御敌致胜。
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处庆忌之                        2)则亡以应         
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子杀赵氏(    
A. 因为        B. 对质          C. 因……获罪        D. 主持
2)行义正(    
A. 修饰 B. 学习          C. 整治              D. 遵循
17. 把第③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加以兵革久寝,《春秋》大灾未至而豫御之,庆忌宜在爪牙官以备不虞。
18. 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19. 概括第②段中大将军王凤举荐辛庆忌的理由。
20. 第③段何武封书上奏很有说服力,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4 题。
松滋儒学记
[宋]胡瑗①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职教化者在师儒,弘教化而致之民者 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学校之兴莫过于三代,而三代之兴莫过于周。大司徒以六德、六行、六艺教万民而宾兴之,纠其有言异者诛,行异者禁,其所言者皆法言, 所行者皆德行。四海之远,万民之众,若符节之合,教化明于上而风俗成于下也。故其材之成也,大则可以论道、经邦,小可以作而行事;无他,盖本于学校之教而已矣。
②三代而下言治者称汉唐,然未知先王教化之意,而人自为学汉之士,则党同门,妒道真。唐之文则天宝之风尚党,大历之风尚浮,贞元之风尚荡,元和之风尚怪,则于教化可知矣。
③国初承五代之乱,祖宗留意庠序之事,而士犹弊于俗学。于是,新太学立三舍,订经义,立师儒,天下学者知所从。郡邑率令立学选贡士,诸路使者提其事而督察之。由是, 淫辞息,诐行消,上下相勉兴起于善,而大道之文,炳然与三代同风矣。
④松滋之为邑,在江陵之西,其民淳而易化,旧有学舍湫隘尤甚。邑大尹明敏好学,有乐英才教育之意,诏下兴学,竭力营之。殿宇弘壮为二堂:曰笃讲,曰议道;堂分四斋,为屋三十余楹,而又面学凿池构亭其中,前为厅以讲射,名其亭为观德。凡俎豆之事在古 制之所有者,无一不具;弦诵之声,诸生乐然从之。愚将见人材之成以副国家之用者继踵而出矣。
⑤诸生求记,遂以为书。
【注】①胡瑗:北宋学者,思想家,教育家 ②俎豆:古代祭祀。
21. 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固 B. 则           C. 亦         D. 方
22. 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代是办学最兴盛的时期B. 汉唐的教化风气值得推崇
C. 本朝的学校教育兴利除弊D. 松滋邑办学必将人才辈出
23. 第①段画线句的论述严谨,请加以分析。
24. 本文先议后叙,重议轻叙,请结合内容分析作者如此谋篇布局的意图。
 写作
25. 有人说,从以为“不必如此”到发现“原来如此”仅差了一个“为何如此”。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积累应用  10分
1.1)恍惊起而长嗟1分)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1分)  过秦论1分)(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分)
2.(1)B (2分)  2)A 3分)
  阅读 70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32分)答案示例:数字时代(1点)留守村民与外出打工村民构建起的线上线下交融(1点)的虚拟型社会形态(或交往形态)(1点)。
4.3分)  
53分)C
64分)答案示例:作者以互联网时代的虚拟型熟人社会为时空坐标(1分),以留守村民与打工村民之间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的数字关联、数字约束、数字互助及数字共享的虚拟社会为研究对象(1分),用大量实证材料反驳了“知识精英”有关“乡村社会没有未来”的错误论调(1分)。为基于互联网平台重塑乡村熟人社会的价值内核作了有益的探索(1分)。
评分说明:11分,其中第3点,只要能结合④到⑧段中列举的一个现象或例子进行合理分析,即可得分。
7.(4分)答案示例一:反驳不够有力。共4分,1点1分。
①“互助精神”是指互相帮助不求回报
②作者没有对“有人”观点中的核心概念“互助精神”作阐释,反驳缺乏针对性
③对“有人”的逻辑缪误未加以反驳,“使用现代机器进行农业生产”是农业科技发展的结果,不是互助精神远去的原因。
④反驳中作者的立证材料不够典型,“成功人士”成为村民的“引路人”,并不能充分证明互助精神依然存在。
⑤反驳中论证过程不够严谨,作者在提出论点、罗列论据之后,没有作深入分析,便用“这说明”扣合所提出的论点。
答案示例二:反驳有力。共3分,1点1分。
①作者直接反驳对方观点(互助精神远去),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②作者有论据(“成功人士”成为村民的“引路人”),论据能够支撑自己的观点。
③作者在立证后对材料有进一步的分析,能做到叙议结合(传统的互助精神不再,互助精神以新的形呈现出来),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8.3答案示例:第⑤段叙述了父亲隐瞒身份与表姑相见的情节(1分),父亲对失散多年,随其父移居他乡的表姑是否会与自己相认没有把握,而在确认表姑愿意相认之后,又因准备不足只得继续隐匿身份(1分),在父亲“怪”的表象背后,凸显了晚年的父亲对故土与故人(亲情)的珍视。(1分)
9.4答案示例:“一条”“一块”“一口”“走一遍”“抚摸一遍”等数量词(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对故乡山山水水走得全,看得细(1分),恋得深(1分)。“两千多里”突出距离遥远,流露出了我对父子相隔的深切遗憾和伤感(1分)。
10.4分)答案示例:标题中“菜园”指父亲和母亲侍弄的菜园(1分);也指亲情与故土(1分);还指父亲的精神家园(1分);文中父亲对这个精神家园有一个从回避到回归,最后融入的过程(1分),层层深入,构思巧妙。
11.4分)答案示例:作者认为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远离故土,是一种幸福(1分);而扎根故乡,安土重迁,落叶归根也是一种幸福(1分)。安土重迁,叶落归根的幸福观,符合传统的乡土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1分);而当今开放融合的时代,心怀“哪里黄土不埋人”的豪气,实现人生价值,也是一种幸福(1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12.(1分)B   13.(2分)D
14. 5分) 答案示例:本诗看似没有“月”字,却句句写月。“桂轮”点出月之形(1分),“皓影”写出月之色,(1分)“巢鹊惊飞”突显月之静(月之皎洁)(1分) “斜临户牖”到“回照阶墀”,呈现出随着时间推移的月色变化,(1分)最后借庾亮咏月之典,写出了自己的才情之高(1分),也暗含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喟。(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0分)
15.(1)1分)2)突发事件(1分)
16.(1)A1分) 2)D1分)
17. 再加上战争停止了很长时间,《春秋》上(说)大灾难没有到来,就要预先抵御(防备)它,(因此)庆忌应该担任武将来预防不测之事。
18.食饮被服尤节约/然性好舆马/号为鲜明/唯是为奢
19.1)辛庆忌历任朝廷各职,勋绩卓著,深受信赖。(1分)
2)辛庆忌品质端正,仁勇得人心,通晓兵事。 1分)
3)辛氏家族素有威名。(1分)
20.何武先树立帝王用人标准,强调贤人立朝(1分)武将守关(1分)对国家的重要作用。再用庆忌行义修正,谋虑深远,对标“贤人”标准,(1分)用其破杀外夷,有武将之风,对标“武将”标准,一一对应,很有说服力。(1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
21. 1分)A  
22. 2分)B
23. 4分)①段画线句阐释了人才、教化、师儒、地方官员及学校的关系(1分),由治天下的目标到途径再到基本保障(1分),强调了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1分)因果相承,环环相扣(1分),论述严谨。
24.4分)本文作者开宗明义,提出观点,强调兴办儒学的意义(1分),接着阐述由三代到汉唐,不重教育的危害,进而论述本朝,对于教育的重视,从历史沿革的角度加强议论。(1分)最后叙述了松滋邑办学的背景,概述了松滋学堂的结构布局和教学内容。(1分)作者站在教育家的高度,论述教化之本在学校,突显了作者希望兴办儒学、期待松滋出现更多的人才,也赞颂了松滋大尹对儒学的支持。

讲座预告

最新活动

热门课程

三校生5月本科目标班

    三校生5月考班 三校生5月考全日制班 三校...

口才特训营培训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您是否为孩...

艺术生文化课本科冲刺班

    课程优势: (1)学员零起点;(2)紧扣考纲;...

三校生美术高考班

    根据三校生美术艺考要求,主要开展素描...

三校生学业水平考双休班

    2016级学业水平考,开设暑假班与秋季班,...

三校生学业考同步班级

    三校生3月考班 三校生3月考全日制班 三校...

三校生3月考平日班

    本课程专为历届三校生开设,采用全日制...
标签:文言文辅导    语文文言文    
相关资讯

更多校区查询

饮水思源,源自交大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交大校训,依托名校师资,提供专业的托班辅导、青少年英语辅导、小学辅导、初中辅导、高中辅导、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

  • 二十年教育经验
  • 十余项教育大奖
  • 六万余名学员顺利毕业
思源logo尺寸220

总课程咨询热线:400-678-9493 服务时间:9:00-20:00,双休日照常

手机网站访问地址:http://www.siyuanedu.com/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88号汇银大厦北楼6楼619室 电话:400-678-9493
思源教育LOGO

咨询热线:400-678-9493

在线咨询

乘车路线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1

上海思源教育微信平台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2

上海思源教育三校生高复平台

Copyright © siyuanedu.com 上海徐汇区思源教育培训中心  沪ICP备110083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