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辅导专题 | 三校生高复

思源教育免费服务热线

主页 > 新闻 > 最新资讯 > 中学生辅导 > 【高中语文】高一上12月语文月考卷含答案

【高中语文】高一上12月语文月考卷含答案

日期:2022-12-07 10:11 点击:

一第一学期12月语文阶段测试卷

一、积累应用及整本书阅读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        ,悠悠我心。(曹操 《短歌行》)

2)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          ·赤壁怀古》)

3)《劝学》的第三段论述学习的重要作用,其中作为该段分论点的语句是                

2.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5 分)

费学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阐述了中国传统社会是“差序格局"的观点。有人认为,当下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员流动加大,三口之家普遍存在,“差序格局” 所依赖的“地缘”与“血缘”关系受到很大的冲击,因此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不适合用“差序格局”来定义了,但也有人不以为然。

请根据你对“差序格局”的理解,谈一谈你的观点,并简要阐述理由。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

①千百年来,“偏见”一词一直是带贬义的。在人们心目中,偏见就意味着错误,是思 想认识的大敌,因此,人人都不应当有偏见。偏见是如此不受欢迎,以至于各个领域 的思想家无不以扫除偏见为己任,以便达到无偏见的认识。在人们心中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 的观念:偏见是应当消除而且是可以消除的。

②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和各种相关理论特别是哲学真理观的发展,传统 的偏见观开始动摇,人们日益意识到偏见是普遍存在的。美国科学史家萨顿经过一番考察后 指出:“即使是掌握最伟大真理的英雄,也不能完全摆脱偏见的束缚。”美国哲学家桑塔亚 那则提出:人的见解是受利益驱动的,而利益上的差异必然要导致偏见的产生,因此,“理 智是充满偏见的”。对传统偏见观抨击得最激烈的,当推德国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在伽达 默尔看来,偏见不同于错误,“偏见”不应当是贬义词,然而历史上人们总是对偏见口诛笔 伐使偏见蒙受了千百年的不白之冤。伽达莫尔明确提出:现在该是为偏见平反昭雪的时候了。

③现代思想家十分注重对偏见根源的探讨。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理解是 有条件的,人对事物的理解要受“理解的前结构”的制约,如社会文化背景、传统观念、 风 俗习惯和他所从属的民族心理结构等等,这些因素在理解活动中起着先入为主的作用。 从 这个角度来说,偏见的产生是在所难免的。

④伽达默尔认为,偏见是人的历史存在状态,是一切理解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偏见 是 人的视界,真正的理解过程是视界融合的过程,即解释者的偏见与被解释者的内容相融合并 产生意义的过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伽达默尔将偏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合理的偏见”, 另 一 类 是“ 盲目的偏见”。合理的偏见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它是由历史传统造成的,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传统中,传统是我们无法超趣的东西,而接受了传统也就意 味着看问 题有了自身的视角,意味着看问题的偏见性,因此合理的偏见是无法避免也不应该避免的。 而盲目的偏见则是由于认识上的主观性错误,如盲目崇拜权威,轻率下结论等原因造成的, 这种偏见是应当克服而且是可以克服的。

⑤许多思想家都十分强调语言在偏见形成中的作用。因为语言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接 受的东西,而语言又带有民族性。语言中的一些成语本身就是浓缩的价值判断,例如我们汉 语中所说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等等,都体 现了民族的价值取向,接受了这些东西,自己的思想也就有了偏见。

⑥现代人的偏见观与真理观的演变是一致的。现代真理观是建立在对传统的绝对真理观 进行冲击的基础上的。以前人们总以为,有些理论,特别是有些自然科学理论是可以绝对正 确即无条件正确的。在不少人心目中,数学就是这种绝对正确的理论,然而这种绝对化的观 念在许多哲学家的冲击下一步步瓦解了。许多科学界人士,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任何科学碴 论都无法达到绝对的全面性,也就是说,任何科学理论也都是带有片面性或偏见性的。正如 西方著名科学社会学家李克特指出的那样:“作为科学的参与者,科学家们在描述科学时会 有偏见,其方式就如同其他人在描述他们参与其中的现象时通常会有偏见一 样。”

⑦总之,在偏见问题上,现代思想家要求人们树立新观念。实释上,这种偏见观也是现 代社会的一物。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社会的多元化必然要产生思想的多元化和对权威 的反抗,而对权威思想的反叛使人们对所谓绝对的全面性不再抱有幻想,这就必然导致将偏 见普遍化、合法化的现代偏见观。

3.第②段划线句中“平反昭雪”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4.第②段引述了三个人的观点,请分析它们有什么不同。(3分)

5.第⑤段提出“语言中的一些成语本身就是浓缩的价值判断”,请另举一例,并简要阐释。(3分)

6.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 分)

7.在现实生活你遇到过“偏见”吗?请举例谈谈你对“偏见”的思考。(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2题。(15 分)

北京,南京

侯发山

老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至于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

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想住了就住下来。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

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可不是吗,老歪的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他还不该享福吗?

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

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

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

北京?还是南京?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去北京,说北京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南京有中山陵,有雨花台。

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

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为儿子了。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他们也没回来过。沈姐的语文课堂。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儿子,当然,更不好意思问媳妇了。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

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女婿是她大学期间就认识的。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哼,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女儿是旅游结的婚。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话也听不懂。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啧啧,女儿真傻,没有一个亲生的会中?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呢。女儿过不好,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

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有了,谁的票到的早去谁那里!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     烫了一下。

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去南京的,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

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歪: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

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我实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现在不可能了。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说罢,老歪那沟       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

8.根据下面的注音,为第(11)段和第(14)段的横线处填写汉字。(2分)

yùn ()烫       ()

9.自选一个角度赏析第(11)段的语言。(3分)

10.简要分析文中老歪的形象特点。(3 分)

11.全文以《北京,南京》为题有何深意,请加以分析。(3分

12.本文谋篇布局颇为巧妙,请结合文章加以赏析。(4 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 -15 题。(8分)

鹧鸪天

寻菊花无有,戏作

.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

[注]①云烟畔:词人闲居的江西上饶铅山县乡间别墅。

13.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也有表现重阳节习俗的诗句,请写出一句:“    ”。(1分)

14.下列关于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上阕“掩鼻”两句从时空的角度写出了官场之“臭腐”,极具艺术概括力。

B.上阕“人间”与“云烟畔”形成鲜明对照,突出词人不问世事的隐居生活。

C.下阕“呼老伴”三句呼应题目,将菊花拟人化,读来婉曲有味且意趣盎然。

D.题目为“寻菊”,直到下阕才出现菊,实是词人意不在菊,而是借题发挥。

15.本词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借“黄花”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4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6- -20题。(19分)

吴士

·方孝孺

1)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

2)遇元季乱,张士诚①称王姑苏,与国朝②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嬴缩。

3)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实未尝能将兵也。

4)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⑦。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注]①孙吴:指孙武和吴起。②嬴缩:赢,通“赢”,有余。缩,不足。③击刺坐作:击剑、刺枪、跪倒、起立,泛指兵士练武的动作。

16.请解释下面句中“兵”的词义,在此基础上,根据《说文解字》对“兵”的解释,推测其词义的发展变化过程。 (5分) (注: “兵,械也。”《说文解字》)

1)释义。(3分)

①与国朝争雄,未决( 

②甲莫利于姑苏( 

③实未尝能将也( 

2)推测“兵”的词义发展变化的过程。(2 分)                           

17.给第②段划线部分断句。(2 分)

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

18.把第③段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

19.第②段“以为然, 俾为将”反映了张士诚                 的特点。(2 分)

20.文章最后一句“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能否删去?为什么?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2分)

英雄之言

·罗隐

1)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故人亦然。

2)夫盗亦人也,冠履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7;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则曰:“居宜如是!”楚籍则曰:“可取而代!”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

3)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之所窥者,鲜矣。。

[注]①不常其性:这种美好的本性不能永久保持。②西刘:指汉高祖刘邦。③峻字、逸游: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

21.下面各项中的“于”与“则曰牵于寒饿”中的“于”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其皆出于此乎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不拘于时   D.学于余

22.对文中“英雄”人物的评价符合文意的项是( ).(3分)

A.以百姓社稷为重    B.行韬光养晦之道   C.是欺世诳众之徒   D.有退逊正廉之性

23.对第②段的语言特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整散结合          B.凝练含蓄   C.简洁流畅   D. 洗练犀利

24.文章三个段落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 (4分)

三、作文7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央视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把等餐的碎片时间用来读诗……身处喧嚣而心有诗意。

亚军彭敏是这样读书的:高中读,大学读,读到北大硕士……身处雅室而心自通灵。

对上述两种状态下的读书方式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思考,谈谈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1、(5分) (1)青青子衿

2)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5分)答案略。分值分配:观点1分;理由阐述3分:语言1分。

3. (2分)在人们心中存在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偏见是错误的。(1 分)偏见不同于错误,“偏见”不应当是贬义词。(1分) (答出这两层意思即可)

4. (3分)侧重点不同,分别强调了:伟人有偏见; (1分)所有人都有偏见:(1分) 为偏见“平反”(或“正名”) (1分)。

5. (3分)答案示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1分)。在强调环境与人对自身的影响所起的作用时,未免过于绝对化。(1 分)

6. (4分)要点:首先树立靶子——偏见是应当消除而且是可以消除的。再引用名人的观点论述要为“偏见”正名,揭示“偏见”产生的根源。分析“偏见”的几种情形,强调语言在“偏见”形成中的作用。最后指出要有正确的偏见观。(答对1 点得1分)

7. (4分)分值分配:事例(1分),观点1分;分析(2分)

8.(2分)熨 壑

9. (3分) (1) 设问。 自问自答,反复纠结,无论去哪都会让另一个不高兴。表现了老歪对儿女的爱。(2) 用词准确。“才”字前后,老歪不同的心境,“主意一定”才想到自己,只有在不担心儿女了才会想到自己,才会有自己的高兴劲。(3) 多用短语,“搓背” “理发”“刮脸”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出他内心的兴奋与激动。(任选一点即可。指出特点一分,简要分析2分。)

10. (3分)①疼爱孩子、为了儿女不惜牺牲自己幸福的好父亲形象。怕年幼的孩子受苦决定不再娶妻,怕给儿女们增加负担一直没有去过城里.②勤劳老实、没见过世面的农民形象。一个人含辛茹苦养大孩子,连县城都没有去过。③隐忍寡言、孤独寂寞的空巢老人形象。老伴去世多年,儿女都在外地工作,独自一人寂寞生活。(答出形象略加分析即可,一点2分,答出两点以上4分)

11. (3分) (1) 标题里包含的是两个地名,正是儿子、女儿工作生活的地方。(2) 也是令老歪纠结万分,不知去哪家好的两个地点。(3) 文尾两张车票表明孩子并不希望老人到自家来,平时所说是虚与委蛇。

12. (4分) ①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明线是老歪收到儿女邀请后内心的期盼和纠结,暗线是儿女在外地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对待父亲日益疏离的态度。②先扬后抑,卒章显志或欧.享利式的结尾)。小说前面极力铺陈老歪收到儿女邀请后的喜悦和村民的羡慕,最后才揭出真相,极具震撼力,很好地表现了主题。③伏笔照应巧妙。小说多处设伏,前后照应,巧妙暗示了小说的结局。如说到儿女的家庭组成的特殊性等等。(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

13. (1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任一句即可)

14. (3分) B

15. (4分)李词呈现了一幅黄花枯萎,满地堆积,再也无人摘取的悲凉的画面(1分),抒发了晚年的词人历经国破、夫死、家亡等人生之苦后内心的难以排遣的孤寂、凄凉与愁苦,可谓缠绵哀怨,欲说还休(1分) ;而辛词,词人由重阳佳节登高赏菊却不见菊踪而推测布花的开放需等待刮阵秋风、落夜严霜 (1分),词人托菊花不趋炎附势傲霜凌寒的品格来言自己之人格,表现自己愤世的情怀和高洁的志趣(1分)。

16. (5分)

释义(3分) (1)战争(2)武器(3)士兵

“兵”的词义发展过程(2分),本义是武器(1分),引申为拿武器的士卒,士兵,由此义引申为战争、军事(1分)。

17. (2分)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

18.于是(吴士)就到钱塘去招募兵土,那些浪荡市井的人都去投靠他。他选拔了几十个人给予官职,

每月花费的军饷以万石来计算。 (错一处扣1分,扣满6分为止)

19.2分)不善用人(意思对即可)

20. (4 分)不能。这句话既与首段“谈必推孙、吴”遥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完整(1分);同时又将吴土好夸而不自知,至死执迷不悟、欺人自欺的滑稽相写得活灵活现(2分),寓庄于谐,读来忍俊不禁又感慨万端,深化了文章的讽刺意味(1 分)。

21. (2分) C

22.(3分)C

23. (3分) B

24.(4分)第(1)段先从“物”的“韬晦”说起,指出动物隐藏踪迹是出于躲避外敌的本能(1分);第(2)段由物及人,指出那些所谓的英雄高喊“救彼涂炭”,实则欺世诳众(1分)。第(3)段由“英雄”推及“常人”,指出以“英雄之言”掩盖不洁内心已成为社会的普便现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1分)。三个段落由物及人,由特殊到一般,层层推进,因此不可互换(1分)

讲座预告

最新活动

热门课程

艺术生本科目标辅导班

    课程紧扣高考大纲,根据艺考特点制定针...

高二等级考/会考专班

    高二等级考/会考专班;开课安排:暑假班...

三校生学业水平考平日班

    2016级学业水平考全日制,开设暑假班与秋...

小小演说家培训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您是否为孩...

三校生学业考同步班级

    三校生3月考班 三校生3月考全日制班 三校...

三校生5月考(本科)双休班

    2015级双休本科目标班,开设暑假班与秋季...

三校生美术高考班

    根据三校生美术艺考要求,主要开展素描...
标签:文言文辅导    语文文言文    
相关资讯

更多校区查询

饮水思源,源自交大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交大校训,依托名校师资,提供专业的托班辅导、青少年英语辅导、小学辅导、初中辅导、高中辅导、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

  • 二十年教育经验
  • 十余项教育大奖
  • 六万余名学员顺利毕业
思源logo尺寸220

总课程咨询热线:400-678-9493 服务时间:9:00-20:00,双休日照常

手机网站访问地址:http://www.siyuanedu.com/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88号汇银大厦北楼6楼619室 电话:400-678-9493
思源教育LOGO

咨询热线:400-678-9493

在线咨询

乘车路线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1

上海思源教育微信平台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2

上海思源教育三校生高复平台

Copyright © siyuanedu.com 上海徐汇区思源教育培训中心  沪ICP备110083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