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辅导专题 | 三校生高复

思源教育免费服务热线

主页 > 新闻 > 最新资讯 > 中学生辅导 > 【暑假预习】新高一语文暑期预习(一):社科文初识

【暑假预习】新高一语文暑期预习(一):社科文初识

日期:2021-07-23 10:09 点击:

01
 
【知识梳理】
 
 

1、概念:称社科类现代文阅读是区别于文学性现代文阅读(散文性阅读)的现代文阅读。

2、体例:从选文体例上分为议论性时文和说明性时文。

3、内容:音乐绘画、书法舞蹈、建筑工程、民俗文化、考古文物等评论;体育赛事、人物专访、时尚现象等杂感;机械电子、航天航海、生物医药、水文环保等科技介绍。而从最近的趋势来看,文章内容集中关注当下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城市发展问题,可能是文化问题,也可能是学术问题。

4、比重:此类阅读通常作为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出现,题量在5-6题之间,分值通常在14分-18分之间(高考试卷中的比重)。

5、特点:相比较散文性现代文阅读,此类阅读的考察重点在筛选信息、分析概括和内容的理解,难点在对文章整体思路的把握和对重点内容的理解,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另外也考察学生的仔细和耐心程度以及做题的速度。如果学生能够在平时拓宽阅读面,对于提高对这类阅读的理解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6、考点:内容理解、分析概括、筛选信息及词、句、段的含义和作用等等。

 

02
 
【习题训练】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作品的意义何处寻

①对一部作品的意义所做的阐释到底有没有限度?历来众说纷纭。张江教授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提出“阐释的正态分布”的说法,他指出阐释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它的无限,在于意义可以无限细分下去;它的有限,指意义会局限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

数学方法会带来启示,也会造成遮蔽。南帆教授则认为:“必须穿过数学语言的帷幕持续地追溯至社会历史范畴:何种历史土壤促成了现代阐释的急速发育?”这一立场,是提醒研究者防止数学语言造成遮蔽。防止“遮蔽”的办法是他所说的“穿过”,但“穿过”以后,就来到了哪里?我们所要追溯的是何种“社会历史范畴”?同一文本有其产生时的“历史范畴”,也有其被诠释时的历史范畴,这很不一样。

打个比方,我们今天读马克思的书,读完字面意思后,想进一步深入了解,有两条途径:一是去读马克思读过的书,再结合他所生活的时代和他的经历,力图了解他所写的书背后的意义;二是结合当代的生活、生活经验和实践需要去理解,从而探讨其当下的指导意义。这两条路径都很重要。一般来说,学者喜欢只是“考古”,倾向于前者;而从事实际工作的践行者,可能更喜欢后者,将一些道理付诸当下实践。这当然不是绝对的。更多人是兼而有之,更重要的是对两者加以区分。

1861年,斐迪南·拉萨尔出版了一部法学著作寄给马克思请他提意见。马克思在回信中,针对书中所谈到的“遗嘱自由”的罗马起源,说明不同时代可以对它有着适用于自己时代的理解,从而为当代服务。在这个语境下,马克思写出了一句名言:“被曲解了的形式正好是普遍的形式,并且在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是适于普遍运用的形式。”虽然是“曲解”,但“曲解”有其社会根源。从马克思所提出的这一原则来看,我们可以说,应该有对马克思观点的当代理解。

然而阐释总是人在阐释,阐释者带着不同的目的,因而方法也是多样的。“曲解”后会有人要求“正解”,意义衍生以后会有人要求再进行“历史的还原”,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历史范畴”又进行新一轮的辨析。

回到本文所涉及的文学解读上来。接受者个体千差万别,当我们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时,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接受者可能会由于民族、文化、时代的差异而对文本的接受产生差异,也可能会由于各种个人原因,如年龄、性别、个体的差异,对同一部作品产生不同的解读。从这个意义上讲,同一部作品的意义是无限的。我们的确可以说,一百万个读者,就有一百万个哈姆雷特。数字在这里没有意义,关键在于谁在决定哈姆雷特的解读。宋人朱熹用“月印万川”来解说他的“太极”,借用到这里,也很有说服力。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条河,在这条河上,会对同一个月亮有不同的反应。

然而,正像人们在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后,会接着说“但他不是李尔王”一样,这种阐释的多样性仍然有一个范围。这就是说,在各位接受者那里有种种偏差,但意义的分布点仍然在确定的范围之内。因此,这是一种有限范围内的无限。所有的意义多样性,都是在这个被限定的范围之内出现的。无论意义如何变,哈姆雷特不能变成李尔王,同样,孙悟空不能变成猪八戒,林黛玉不能变成王熙凤,宋江不能变成李逵,关羽也不能变成张飞。“月印万川” 中之“月”,毕竟仍是月而不是日,也不是星星。观者可对此写出多种多样咏月的诗文,但不可将之看成王维所写的照在长河上的夕阳,也不是李白居于高楼上要摘的星辰。无论人们对一物的理解和解读多么不同,但总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异。对人物的理解也是如此,变异是无限的,对同一人物的理解各有所异,可作出无限的解读;但解读也是有限的,不能逾越一定的界限。

可以说,读者具有很大的自由,可以在作品中读出多样的意义来。读者可以有自己的创造,通过阐释形成自己的发挥。这种阐释还可以具有时代的合理性。然而,所有这些阐释仍是要受到原初对意义设计的制约,所有的阐释都只是带着镣铐跳舞。

(选自《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3期,有删改)

 

3.文章第段加点词“考古”在文中具体指研究作者生活的时代和人生经历,探索作品背后的意义(追寻作品产生时的社会历史范畴)(每点1分,共2分) (2分)

4.根据文意可以做出的推断是(B  )(2分)

A.用数学方法来阐释作品会带来研究的障碍。

B.对马克思的著作也可以有适合当代的解读。

C.读者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可以不受作者控制。

D.作品产生的时代形成了束缚阐释的镣铐。

5.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D )(2分)

A.只有穿过作品被阐释时的历史范畴才能到达其产生时的社会历史范畴。

B.绝大多数从事实际工作的人更愿意结合实践和当下生活探寻作品意义。

C.对人物的阐释会产生偏差,但不能逾越界限,模糊了人物性格的差异。

D.读者对作品的阐释在一定的范围内可自由发挥,但不能违背原著本意。

6.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5分) 

首先第1段由张江教授的说法,提出“作品意义的阐释是无限的,也是有限的”话题(1分)。接着2、3、4段,先由南帆教授提出作品意义阐释应追溯到社会历史范畴,再用两个例子表明可以从社会历史范畴的两种途径进行作品阐释(1分)。第5段补充了作品意义阐释的循环特征(1分)。然后6、7段从文学解读的角度,提出读者对文本阐释的无限性和有限性(1分)。最后第8段总结全文,再次点明读者阐释作品可以发挥创造、符合时代合理性,但仍要受到原初对意义设计的制约(1分)。

7.有人曾说过:“一部《红楼梦》,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请结合本文观点对此加以评析。(5分)

从本文的观点来看,这种说法具有片面性(1分)。本文作者表达的观点是:阐释者可能会由于民族、文化、时代的差异对文本的接受产生差异,也可能会由于各种个人原因,对同一部作品产生不同的解读(1分)。但不管阐释如何千差万别,仍是要受到原初对意义设计的制约,仍要在确定的范围之内(1分)。这种说法虽然体现了《红楼梦》意义阐释的无限性,读者因为各自身份不同,关注点不同,进而对作品的阐释意义也不同(1分),但是《红楼梦》的意义阐释的无限性是一种在有限范围内的无限,所有的意义多样性,都应限制在《红楼梦》所涵盖的题材和内容的范围内(1分)。因此,这种说法在作品阐释方面有片面性。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7题(16分)

论散文结构

①中国传统文论相当重视文章的结构,只不过,古典文论家心目中的结构,更多属于谋篇布局、行文章法一类的“文章作法”,例如,金圣叹在评点作品时就特别强调“文法”,并列出了“倒插法”“草蛇灰线法”等等文法范例。

②到了现代,人们对文章结构依然认识不足。具体到散文结构上,一般都认为:“我国的整个散文创作,尤其是古典散文,在结构上同我国江南园林的布局,大体保持着一致的风格,那就是:在有限中求无限,在统一中求变化,在人工中求自然”。或者认为散文结构应讲究起、承、转、合,应有一种严谨的结构美。从总体上看,这些论述都是从外在的谋篇布局来把握散文的结构形式的。

正由于许多作家和理论家总是从外在的组织方式来理解散文的结构,五十年代后散文的结构逐步陷进了程式化和单一化的境地。这一时期散文结构的特点一般是开篇先来一段写景,中间写一件或几件事,以事来喻某一个人,最后是抒发感情,升华哲理。这种线性结构或曰苏州园林式的散文结构,是很长一段时期内叙事和抒情散文的常见套路。值得注意的是,当历史进入到新时期以后,仍然有不少散文作家将这种“三段式”奉为典范,而在某些散文研究者那里,它们也仍然有极大的艺术魅力。 

④我并不否认园林式的散文结构自有其美学上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也主张艺术审美上应该有所偏爱,但散文结构不能仅仅是一种线性结构。那种认为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散文,都应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事件或物象贯穿其中,而且要按照时间的顺序、事件的发展过程来谋篇布局,结构要有头有尾、严谨匀称、连贯完整的要求是科班的、不符合散文的实际的。在我看来,对散文结构的这种要求不仅有悖于散文这种体裁的现代性诉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作家的手脚,抑制了作家自由自在挥洒的激情。

⑤现代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除了显在结构外,在文本的字面底下,还深藏着超越具体的叙述顺序和表层文字的潜在结构。借鉴这一观点,散文的结构其实可以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比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除了“披上大衫”,沿着小煤屑路来到荷塘欣赏荷花和联想起江南采莲风俗的表层结构外,近期有学者指出,此文还有一个从“颇不宁静”到“寻找宁静”、从“暂时宁静”到“再复不宁静”的潜在心理结构。又如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与其说作者是在寻找“家”,不如说她是在总结自己的一生,是对历史的忏悔和反思,当然也是在寻找理想和精神的归宿地。这样,只有几百字的一篇短小散文,却具有了海德格尔所说的“还乡”的抽象哲学意蕴。

⑥应当看到,散文结构是一个独立自足的开放性系统,它总是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用狭隘的、静止的眼光来看待散文创作,只在某种线条单一的表层结构上下功夫,只能是固步自封。实际上,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的主体的解放、心灵模式的深化、艺术思维的多元化,散文的结构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态势,涌现出诸多超越“线性结构”的辐射结构,表现出多蕴藉、趋丰富的特点。例如心理结构、意象结构和寓言结构,都通过暗示开拓了散文的结构空间。尤其是寓言结构,在当今作家的笔下增添了超现实的现代意味,极具发展前景。

⑦总之,散文结构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和作家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潜在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应看到;结构的类型和表现形态往往是多种多样且变化交错着的。好的散文一般以一种结构方式为主,同时包含其他结构方式。这种以不同的结构方式互为宾主、互为补充、交相渗透的组织方法,使散文较好地避开了单线条的平铺直叙,形成了多层次、复合式的结构方式。这当然是许多优秀的散文家努力探索的结果,也是散文文体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有删改)

3.根据第①②段的论述,分析第③段画线句中的因果判断是否成立。(4分)

 答题角度一:不成立,两者不存在必然关系。“许多作家和理论家从外在组织方式来理解散文结构”由来已久,但五十年代前散文结构没有陷入程式化单一化,可见五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困境另有其他推动因素。而且,从外在谋篇布局来把握散文结构形式,不等于只推崇一种写作套路,例如金圣叹便列出若干文法范例。此外,“许多”作家和理论家对散文结构认识不足,可见不是历史上全部作家和理论家都如此,何况不是所有作家创作都一定依照文学理论按部就班,文中并未交代这种认识不足是否在五十年代达到顶峰,并影响到几乎所有的作家,进而导致创作上的问题,因果判断证据不足。

答题角度二:成立,两者紧密关联,前者是后者出现的原因。从外在组织方式来理解散文结构,导致创作上先进程式化单一化,符合思想决定行为的规律;先有古今人们对散文结构狭隘的认识,再出现散文创作上相应的问题,符合“先因后果”的时间顺序;自古至今长期的认识不足,增强了结果出现的必然性。

(判断1分;理由1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答出一点即可。回答“成立”最高3分)

 

4.第④段加点词“科班”原指旧时培养戏曲演员的教学组织,在文中是指不具备现代发展特点的、保守/单一/程式化的(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_。(2分)

 

5.依据文意,能够对第⑥段各类散文结构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B )。(2分)

A.从结构类型看,线性结构等于表层结构。

B.从结构类型看,意象结构属于辐射结构。

C.从作品效果看,辐射结构差于线性结构。

D.从作品效果看,寓言结构优于心理结构。

6.以下对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总结散文结构的艺术特征与多元化形态,使论述更准确。

B.总结散文创作中结构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使论述更严谨。

C.进一步阐明好的散文结构方式的综合性,使论述更周密。

D.进一步阐明好的散文来自散文家的探索,使论述更完整。

7.小星同学读完全文产生了疑惑:既然作者不否认园林式散文结构的价值和意义,也主张艺术审美应有所偏爱,为何还要撰文批评园林式散文结构?请向小星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案示例:小星你的困惑来自作者对园林式散文结构的态度。确实,作者特地强调了自己不否认这种结构的价值以及人们偏爱它的合理性,这是为了突出自己的写作意图:不是出于个人对这类结构的喜恶,而是从推动散文创作现代化多元化发展、使散文文体走向成熟的角度出发,希望人们反思此类结构要求统一文坛带来的弊端,提升对散文结构的认识,使更多作家能打开思路自由创作。(其中情境交流1分,批评实际指向的对象1分,意图:结构认识上的更新、提升;散文创作上的现代化、多元化;散文文体的发展、成熟,共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传统即创造:不只是一种艺术观

①有“日本的毕加索”之称的冈本太郎,于1956年出版的《传统即创造》,依然大有可借鉴之处。他谈的是艺术,实则可以扩展至文化、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②冈本太郎在此书序言里说:“人世间没有比似是而非更‘非’的东西,传统主义对传统的误读同样无人能及。”这句话一定会引起很多共鸣吧?我们已然看到太多太多对传统文化的似是而非的误读。这似乎是一种常态。

③传统之所以为传统,不仅在于它与世世代代的男男女女的生活密切相关,更在于它与我们的当下的生活的相关性。一方面,只有结合在当下的生活之中,才是活生生的传统。另一方面,“决心从这里出发”,冈本太郎说,“这才是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不是让我们的生活回归传统,而是让我们的传统在生活中发挥作用。总有人想要诱引文艺青年们(以及中老年们)在各种意义上、以各种方式去寻找“诗和远方”、“生活在别处”,多亏了我们的传统从小教育我们,要安住于当下,要脚踏实地,过好自己的生活,不去理会各种故事、修辞、话语系统、形而上学的有意无意的蒙昧和欺骗。

④再者,“正确理解‘现在’是一切的先决条件”,当然,也是正确理解传统的先决条件。“现在”是我们驻足其中的河流,时刻都在变化之中。因此,很多事情只能在尚未达到充分理解和准备的情况下就动手做起来。如此说来,所谓创造,就是正好做对了。所谓传统的形成和传承,就是这样一个反复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传统要靠我们的双手焕发光彩,在此刻创造新的价值。传统就是这样坚强地传承下来的。”在艺术中,重复会给人带来某种特殊的趣味,但是,要有新的意义,才会让人觉得重复是有必要的。而这样的重复,实际上带有创造的成分。传统的礼仪、习俗,免不了在年复一年的重复中加加减减,而变或不变的根据无非是现在的人们感觉是否适宜、方便。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传统会在这样的创造中逐渐失落,因为所有的创造都离不开向传统学习。

⑤冈本太郎甚至说:“我一贯认为,‘传统’一词极具革命色彩。一旦冲破陈旧的形骸,那些陈腐内容——人类的生命力与潜能就会绚烂地绽放、铺展开来。”生命的激情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它的力量不可估量。然而,生命的激情是盲目的,狼奔豕突,需要指引和安顿,作为由此而来的结果之一,人类创造了文化。传统既包含着生命激情的绽放和铺展,又包含着对它的指引和安顿。等到时过境迁,又要改变绽放和安顿的形式,形成新的传统。而在新的传统中,同样的,“唯有强健而全面的生命激情,才能成为新传统的证明”。

⑥看来,一说到传统文化,立即构想一派安宁祥和的状态,这或许是一种偏见。冈本太郎在讨论日本的庭园设计时,集中于“矛盾的技术”:“艺术中隐藏着根源性的矛盾……矛盾元素的对立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最根本的组成元素。”至于庭园,“本质课题”或者说实质性矛盾在于自然与反自然。他并不迷恋人人都会念叨的“回归自然”,而是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强调庭园是一种人工的创造,“在划清界限的那一刻,自然成为真正的自然,人工成为真正的人工;实成为真正的实,虚成为真正的虚。两个对立的极端高度紧张,相互作用,迸发出激烈的火花。”在他  看来,照搬照抄自然,不可能打造出感人的作品,“要从自然中汲取精华,再反过来用它们挑战自然”。传统即创造,意味着要在艺术中,在生活中,以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的传统——显然,这不是让人沉迷于消费,把消费的狂欢当作节日、当作新的传统。

3.第②段中加点的“非”具体是指_传统主义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好像正确(1分)实际上是严重误读(1分)_。(2分)

4.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C   )。(3分)

A.冈本太郎的《传统即创造》体现了毕加索的立体画派精神。

B.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诱引我们脱离当下的生活。

C.充满创造的重复不会让人感到累赘简单反而富有特殊的趣味。

D.现在的“双11”“双12”全民消费狂欢逐渐成为旧传统。

5.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B(3分)/A(2分)  )。(2分)

A.传统主义和传统文化是彼此矛盾的两个方面。

B.所谓传统就是传统的东西仍在我们当下行走。

C.所谓传统就是依靠生命的激情摧毁一切过去。

D.说传统文化是一派安宁祥和的状态是种偏见。

6.这是一篇对冈本太郎《传统即创造》的书评。请概括这篇书评的评述思路。(5分)

答案示例:本文标题“传统即创造:不只是一种艺术观”就是论点。全文围绕这一论点评述,大致思路是:

⑴一开头就呼应标题亮明自己的观点。(肯定冈本太郎《传统即创造》一书的观点并且说他谈的是艺术,实则可以扩展至文化、生活中的各个方面。(1分)

⑵接着针对传统主义对传统的误读,指出传统与当下生活的相关性,(1分)

⑶然后进一步分析传统和“现在”的关系,继承与创造的关系。(强调对传统必须继承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传统的不断创造)(1分)

⑷再后强调只有经过指引与安顿的生命激情,才能不断创造新的传统。(1分)

(或:对传统的创造让生命充满激情,但生命的激情是需要指引和安顿的。)

    ⑸最后得出结论:传统即创造,意味着要在艺术中、生活中创造新的传统,呼应观点。(1分)

评分说明:本文思路和表述都不是非常简洁和清晰,上述答案仅供参考。建议:能按顺序分别概括出段落的主要意思的都可以得1分。写出一点给1分。

7.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小叶在阅读《论语》下面一段文字时产生了疑惑:难道宰我说的不对吗?父母死,守孝三年不是时间太长吗?为什么孔子要斥他“不仁”呢?放在现在,不为父母守孝三年,而在清明节祭奠父母,甚至网上祭扫不也是可以的吗?请结合上文观点,向小叶谈谈你的看法。(4分)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注】①钻燧改火:古人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木头不同,每年轮一遍,叫改火。②期:音jī,一年。③食夫稻:

古代北方少种稻米,故大米很珍贵。这里是说吃好的。④旨:甜美,指吃好的食物。

答案示例:⑴上文的观点是传统即创造。(1分)/⑵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今天的社会中,传统可以根据今天的情况做一定改变。(1分)⑶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代的传统,但在今天的社会中可以做一定改变,比如说在每年清明节的时候到父母坟前祭扫,甚至可以在网上祭扫。这并不是说对父母不孝,孝在心中,不一定非要遵照古代约定俗成的形式。(1分)⑷孔子之所以斥宰我“不仁”,是从当时的情况和孔子自身的立场考虑的,在他看来,“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所以子女也要为死去的父母守孝三年,仁者,亲也,这是“仁”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1分)

    (评分说明: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违背上文的观点。也不一定很死地按点给分。一般的思路和主要内容是:“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继承发扬“孝”的精神是必须的;但是不是简单地继承“孝”的形式;当然,“孝”需要一些仪式感、庄重感,但必须杜绝繁文缛节,杜绝严重影响正常的个人生活甚至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社会秩序。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造、创新,“孝”文化才能得到真正的传承和发扬广大。)

 

 

讲座预告

最新活动

热门课程

小小演说家培训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您是否为孩...

艺术生文化课本科冲刺班

    课程优势: (1)学员零起点;(2)紧扣考纲;...

小小主持人培训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您是否为孩...

三校生5月考(本科)平日班

    2015级全日制本科目标班,开设暑假班与秋...

小小故事大王培训

    您是否为孩子胆怯怯场而担忧?您是否为孩...

三校生学业水平考双休班

    2016级学业水平考,开设暑假班与秋季班,...

三校生3/5月兼顾班

    三校生3月考班 三校生3月考全日制班 三校...
标签:高考语文辅导    
相关资讯

更多校区查询

饮水思源,源自交大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交大校训,依托名校师资,提供专业的托班辅导、青少年英语辅导、小学辅导、初中辅导、高中辅导、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

  • 二十年教育经验
  • 十余项教育大奖
  • 六万余名学员顺利毕业
思源logo尺寸220

总课程咨询热线:400-678-9493 服务时间:9:00-20:00,双休日照常

手机网站访问地址:http://www.siyuanedu.com/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88号汇银大厦北楼6楼619室 电话:400-678-9493
思源教育LOGO

咨询热线:400-678-9493

在线咨询

乘车路线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1

上海思源教育微信平台

思源教育微信公众号二维码2

上海思源教育三校生高复平台

Copyright © siyuanedu.com 上海徐汇区思源教育培训中心  沪ICP备110083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