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10-12 09:35 点击:
近日,一套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组合拳”正在酝酿中:建立中高职贯通专业教学标准,推进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一体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一批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高水平专业,切实促进本市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
这些新举措回应了上海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特别是围绕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和打响“四大品牌”对于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上海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提升内涵的内向驱动。
贯通培养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流趋势
身处职业教育一线的老师和管理者,已经感受到了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上海市信息技术学校电子信息与技术专业负责人葛华江用一组数字说明问题:2000年前后,全国电子工业生产线上共有3500台机器人;到了2012年,这一数字陡增至10万台。“如果按照传统思路培养人才,毕业就要面临失业,这倒逼学校进行专业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再思考。”
为了积极探索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特点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分别自2010年、2014年启动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以下简称“中高职贯通”)、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以下简称“中本贯通”)。
这是一种打通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中本贯通,是指经过3年中职和转段考试后升入4年本科学习,完成学业的学生可以获取本科学历证书和技能证书;中高职贯通,是指学生经过5年学习获得高职学历证书和相关技能证书。
目前,上海已经设立了52个中本贯通专业试点和165个中高职贯通专业试点,为上海人才培养搭建了“立交桥”,有力推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规模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教委职教处处长赵宁表示,中专、中职学生毕业直接就业的人数将会进一步萎缩,中高职贯通和中本贯通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将成为主流。“这样的趋势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目标一致,从这个角度来说,中职校必须要提升内涵,成为职教体系中的基石。”
人才培养需要有标准可遵循
眼下,贯通培养人才的方式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中高职贯通专业录取分数线曾一度比肩上海市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录取线。另一面,高职学校和用人单位也对中高职贯通培养出的人才点赞。中高职贯通的试点成为“多赢”的人才培养创新方案。喜悦之外,一些发展中“卡脖子”的环节也需要重新厘清,比如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的标准仍不明确。
按照市教委的规划,在未来两年时间内,全市要遴选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在上海有生命力的专业,率先建设专业教学标准。建设过程中,各个学校将注重吸收上海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等优秀成果。深化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新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这些标准将向全市各个职业院校推广,推进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一体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赵宁说。
与之相对应的,在稳步扩大贯通培养规模的同时,市教委还将建设一批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高水平专业,切实促进本市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
市教委预计用三年左右时间,探索贯通院校协同开展专业建设的机制,建设一批校企合作机制高效能、课程教学改革高水准、专业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教学条件高规格、教学运行管理高效率、社会服务能力高层次的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高水平专业,为本市其他贯通培养专业建设树立标杆,带动本市职业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借标准建设之机推动思路变革
赵宁透露说,这一组提升职业教育发展的“组合拳”还将持续发酵。除了上述两项新举措外,上海还鼓励各个中职学校开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将行业企业能手请进校园,充实学校师资队伍,也将行业先进的生产理念带给学生。此外,如何加强职业教育优质课堂建设、如何提升职业院校校长的管理水平,都是未来一段时期内,职业教育提升内涵的重要举措。
一系列的变化,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课题,需要革故鼎新的不仅是硬件设置和课程设置,更是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在赵宁看来,“职业教育有其独特之处,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引导和鼓励学校如何借助行业、企业的力量,用市场化的手段推动产教融合。”
新课题的推出也是创新时机。面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升级,如何构建中职校的师资队伍的问题也将随之而来。赵宁表示,“学校招聘师资队伍时要有所突破,市教委将从政策上给职业院校以更多的选择师资的权利,这也是未来职业教育规划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交大校训,依托名校师资,提供专业的托班辅导、青少年英语辅导、小学辅导、初中辅导、高中辅导、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