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辅导

【初中语文】七下:《孙权劝学》课内外对比阅读

日期:2025-02-25 10:19  点击:
第4课
《孙权劝学》课外和对比阅读专项练
一、阅读下面两文,完成练习
【甲】《孙权劝学》(全文)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 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rǒng):事务繁忙复杂。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当涉猎  只、只是                    ②鲁肃过寻阳  到、等到 
必了此功课为佳 每日                 ④必早起数时以为之 所以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与例句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蒙辞军中多务
A.余近日军务倥偬                      B.可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C.静修身(《诫子书》)                   D.屠暴起,刀劈狼首(《狼》)
3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  /    
4 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②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么也不感到什么苦。     
5.【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③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④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二、阅读下面两文,完成练习
【甲】《孙权劝学》(全文略)
         【乙】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这里指父母。③汩: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家乡的人。⑥无忝:不要辱没。忝,辱。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蒙辞军中多务  用,拿               ②及鲁肃寻阳  经过  
③然今汝者                         ④力改习 旧的,原来的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晓事情太晚了吧!  
②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
  如果你爱好学习,在家里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3.【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什么?【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是什么?
  【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通过博览群书,可以获得教益,了解历史的经验教训。【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一是担心儿子在家被俗务耽误,不能专心学习:二是父子之间不想日夜督促;三是在家没有朋友,没有见识。  
3.从写作目的看,【甲】【乙】两文有着怎样的共同点?从写法看,又有何不同?
 【甲】【乙】两文都是在劝谏别人认真学习,勤奋读书。【甲】文既有委婉的劝谏,又有侧面烘托;【乙】文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语重心长的劝说。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傅永勤学》)
  [注] ①寻:不久。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但当涉猎 阅读                       ②卿今当涂掌事  当道,当权   
③有友人与之书 写信于是               ④永乃发愤读书  于是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②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傅永)便请求洪仲(帮忙写封回信),洪仲狠狠地责备了他,而不给他回信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有什么共同点?[][]两文都写了别人对他们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共同点:他们的身份相同,都是武将;在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发愤学习,且都有惊人的进步。作用: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从侧面烘托了他们惊人的进步。
四、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孙权劝学(略)
(二)蒲留仙写书
蒲留仙①居乡里,落拓②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其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瓷罂③,中贮苦茗④,又具淡巴菰⑤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润色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成。故笔法超绝。
(选自《新世说》)
【注释】①蒲留仙: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②落拓:落泊,穷困失意。③瓷罂:小口大腹的盛酒器。④茗:茶。⑤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1.解释下面划横线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    粗略地阅读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研究儒家经典   
芦衬,坐于上 铺陈                    如是二十余年 像这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②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
 (蒲留仙)担任村中童子的老师来自给自足,不向人寻求帮助。 
3.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断三处)。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
4.从这两段文字,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请分别作答)
 ①《孙权劝学》人应好学,努力学习,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②《蒲留仙写书》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坚守信念,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相关课程
相关资讯
思源校区
Copyright © siyuanedu.com 思源教育
沪ICP备11008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