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教育高考复读老师讲解7个文言文虚词用法
日期:2022-10-11 13:05 点击: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高考语文,思源教育高考复读老师为讲解7个文言文虚词用法,真心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祭十二郎文》)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二、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四、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五、【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七、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以上就是【思源教育高考复读老师讲解7个文言文虚词用法】的全部内容。欢迎小伙伴们前往思源教育官方网站,了解更多高考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