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16 09:54 点击:
1.【而】
(1)作连词
①表并列,译为“并且、又”。
例: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②表承接,译为“就、接着、然后”。
例: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表递进,译为“而且”。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
④表转折,译为“却、但”。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⑤表假设,译为“如果、假使”。
例: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⑥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
例: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⑦表修饰,译为“着、地、的”。
例:吾尝跂而望矣。(《劝学》)
⑧表示目的关系,译为“来”。
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2)作代词
表第二人称,译为“你(们)、你(们)的”。
例: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3)与“而”有关的复合虚词
【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而后】译为“才,方才”。
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而况】即“何况”,表反问的语气。
例: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译为“不久,一会儿”。
例: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织》)
【链接高考】
(1)(2020·全国卷Ⅰ)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不译
(2)(2020·新高考Ⅰ卷)阉人愤而去。 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不译
(3)(2020·新高考Ⅱ卷)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边……一边
2.【何】
(1)作疑问代词
①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译为“哪里,什么”。
例: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作定语,译为“什么”。
例: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2)作疑问副词
①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译为“为什么、怎么”。
例: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②用在形容词前,表程度深,译为“多么”。
例: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3)通“呵”,译为“喝问”。
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4)与“何”有关的复合虚词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例:何以战?(《曹刿论战》)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例:无何,宰以卓异闻。(《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例: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何必】译为“不必”,表反问语气。
例: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何许】译为“什么地方”。
例: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大铁椎传》)
【何其】译为“多么、怎么这样”,表程度。
例: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链接高考】
(1)(2020·江苏高考)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
无何:不久、没多久
(2)(2020·江苏高考)彼盛怒易解耳,而生命难续,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痛,博己一快也? 若之何:为什么
(3)(2020·全国卷Ⅲ)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 何:疑问副词,怎么
3.【乎】
(1)作语气助词
①表疑问语气,译为“吗、呢”。
例: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③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④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译为“啊、呀”等。
例: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2)作介词
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作形容词词尾
译为“……的样子”“……地”。
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
【链接高考】
(1)(2020·江苏高考)儿饥否?将无寒乎? 乎:助词,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2)(2020·江苏高考)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 乎:助词,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
(3)(2019·全国卷Ⅲ)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乎:助词,用在句中起缓和语气的作用或表示语气的停顿
4.【乃】
(1)作副词
①表顺承,译为“就”。
例: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表条件,译为“才”。
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③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④表示对事物范围的限制,译为“只”等。
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⑤表判断,用在判断句中,译为“是、就是”。
例: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2)作代词
用作第二人称,译为“你,你的”。
例: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3)与“乃”有关的复合虚词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例: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链接高考】
(1)(2020·全国卷Ⅰ)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 乃:表顺承,于是、就
(2)(2019·全国卷Ⅲ)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乃:副词,表判断,是
(3)(2018·全国卷Ⅲ)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 乃:表转折,却、竟然
5.【其】
(1)作代词
①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译为“他(们)的”。
例: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②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的小主语,译为“他”。
例: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③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④指示代词,表示远指,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⑤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作副词
①表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②表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③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3)作连词
①表示选择关系,译为“是……还是……”。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
例: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4)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例:路曼曼其修远兮。(《离骚》)
【链接高考】
(1)(2020·全国卷Ⅱ)其见重如此。 其:指代第三人称,他
(2)(2020·江苏高考)即不能爇琴燔鹤以饱,夫岂其无双田之毛,东湖之水? 其:反问语气。难道
(3)(2019·全国卷Ⅰ)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其: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6.【且】
(1)作连词
①表递进,译为“而且”“况且”。
例: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
②表让步,译为“尚且”“还”。
例:为众人师且不敢。(《柳河东集》)
③表并列,译为“又”“和”。
例: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作副词
①将,将要。
例: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②暂且,姑且。
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3)与“且”有关的复合虚词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且如】就像。
例: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链接高考】
(1)(2020·全国卷Ⅰ)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 且:表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并且”
(2)(2020·江苏高考)且休矣! 且:副词,暂且,姑且
(2)(2019·全国卷Ⅲ)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 且:副词,译为“况且”
7.【若】
(1)作动词
①像,好像。
例:背若泰山。(《逍遥游》)
②及,比得上。
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作代词
①表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们)的”。
例: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②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3)作连词
①表假设,译为“如果”“假设”等。
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②表揣测,译为“好像”“似乎”。
例: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4)与“若”有关的复合虚词
【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之意。
例:若夫霪雨霏霏。(《岳阳楼记》)
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链接高考】
(1)(2020·全国卷Ⅲ)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
若:连词,表假设关系,译为“假如,如果”
(2)(2020·江苏高考)遍视其囷箧而索然若故。
若:动词,译为“像”“好像”“如同”
(3)(2019·全国卷Ⅲ)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若:连词,表假设关系,译为“假如,如果”
8.【所】
(1)作名词,译为“处所,地方”。
例: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作助词
①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
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②“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例: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③“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所以”。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3)与“所”有关的复合虚词
【所谓】所说的。
例: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所在】到处,所在之处。
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链接高考】
(1)(2020·全国卷Ⅱ)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 所:放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
(2)(2020·新高考Ⅰ卷)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 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3)(2020·新高考Ⅱ卷)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
所:放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
9.【为】
(1)作动词,读wéi
①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应该根据具体语境判断。
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②以为,认为。
例: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③判断词,是。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2)作介词,读wèi
①表被动,译为“被”。
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②介绍原因或目的,译为“为了”“因为”。
例: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
③介绍涉及的对象,译为“给、替”。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④对,向。
例:为之奈何?(《鸿门宴》)
(3)作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读wéi。
例: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链接高考】
(1)(2020·全国卷Ⅱ)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
为:判断动词,是
(2)(2020·全国卷Ⅰ)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为:动词,作,写
(3)(2020·新高考Ⅱ卷)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 为:动词,作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交大校训,依托名校师资,提供专业的托班辅导、青少年英语辅导、小学辅导、初中辅导、高中辅导、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