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6-08 13:46 点击:
2021年高考语文写作题目
高考作文都是每年热议的焦点,在分析今年的考试题目如何写之余,我们想谈一谈怎么去应对高考作文,
作家叶开:
近几年中最有趣的题目
在叶开看来,2021年上海高考题目,堪称是近几年中最有趣的一个命题,是一个很好的题目。在“时间”与“价值”上做文章,从立意来说很扎实,也给考生留出思考和拓展的空间,并且,在思维限定上,给出两种可能的指向。这是对考生很友好的了,要点赞。
叶开表示,关于这个题目,命题者给出了两种可能,在思路上也没有特别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反而是一种思维拓展的鼓励。因此,学生起码可以做两种不同的选择,还不用担心“偏题”或“离题“。考生不需要用“生僻晦涩”的典故,也不用”炫技“,只要原原本本地、真情实感、准确自然地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就可以奠定了写作地基本面。
具体到选择上,一种是“时间”沉淀“价值”;另一种是如何认识价值。
第一种,一般人都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认识某一种事物的真正价值。这是传统价值观,比较容易写,但也容易落入俗套,难以得高分。缺乏独特思考,就流于平庸了。
那么,进一步思考: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有价值的。有些无价值的东西,无论怎么沉淀,也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一瓶好酒,越陈越香;如果是一根香蕉,放两天就不新鲜了。
这样就到了第二点,如果一个人具有过人的判断力,有过人的智慧,超前的思维,他很可能会一眼就洞彻事物本质,即便是刚刚发生的事情,也能准确地作出判断。
对于当代学生来说,要拥有这种即时的精准判断能力,就要经过有效的深阅读积累,养成批判性思维,拥有独特的观察事物的视角,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就能更好地对一个即时发生、或短时期发生的事件,进行有效的判断。
叶开表示,真正的智者都会汲取前人的智慧,并“以史为鉴”,获得对于人类历史发展、人类社会逻辑的深刻认识,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一眼识破某些虚假的事物,也能更快更好地洞悉真相。
希望考生们都好运。
复旦附中王希明:
看似寻常却奇崛
小编还联系到复旦附中语文高级教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王希明进行点评。
在王希明看来,高考语文归根结底是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历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都倾向于出哲理思辨性的题目,这类题目直接关联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一条,让考生的思维水平高低呈现在一篇文章中。今年的题目延续了这一传统。
“今年的题目和2019年的看上去很像,似乎又是一个认识事物的老生常谈的题目。其实不然,这个题目并不寻常”,王希明坦言。
好的作文题应该给出一定的限制,不能写什么都行。这种限制,往往通过附加要求的形式来实现。今年题目附加性的要求是“时间的沉淀”。如果脱离这个来写“认识事物”,就有可能出现套题的情况。思辨应该在“时间的沉淀”与“认识事物的价值”之间展开。需要明确回答的问题是: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必然的关联?这里还要清楚“事物的价值”与“认识事物的价值”是两回事,重点在“认识”。
好的作文题又不能束缚考生,让他们只有一个角度可写。这一题目首先是讨论式的,“有人认为不尽如此”意味着反向的意见。这就从大的方向上,给了考生表达自己看法的自由。
下面这些问题有助于思路的展开:时间的沉淀意味着什么?事物包括哪些,是物质性的还是精神性的?事物的价值与时间沉淀的关系如何?哪些事物一出现就被人们认定有价值?哪些事物经过时间沉淀才被认识到价值?人们对事物价值的认识是否一成不变?未经时间沉淀的认识是否可靠?有的问题可以关联自媒体时代人们的认识不断反转的社会现象。
所以,今年的题目要想写好其实有难度。因为“时间沉淀”与“认识事物价值”之间的关系表明看起来很明显,仔细斟酌才发现有很多不确定性存在。如果没有深入挖掘,就容易浮于表层,泛泛而谈。所以这是个看似寻常实则奇崛的题目。
那么,回顾历年高考作文题,能够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呢?
王希明总结称:从应试的角度,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启示我们,一心刷题是没有出路的,应试八股是靠不住的。因为真正的思维训练只有在扎扎实实的听书读写中才能得到提升。
从树人的角度,历年的高考作文启示我们:未来虽不能预测,但我们并非无能为力,只要记住最重要的事,勇于认识,谨慎评价,经过一定的时间沉淀,我们就能抓住心灵中的微光,走出沙漠。
释放所思所学所想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俊蕾说,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体现了新时代社会特点,突出了作文教学的思想性、逻辑性和推进性。题目给出的空间很大,学生的知识、学识和见识能可以在写作中展现。文章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思辨,可以有多样化的路径落笔,充分释放自己的所思所学和所想,在轻松友好的答题氛围中抒发认识。
这也是一个启发式的命题,时间沉淀的过程可以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可以是一个海纳百川的过程,对于事物的认识更是一个稳妥推进的过程,在文章中可以反映出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
触发思考人生与社会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郑桂华说,事物的价值是什么、怎么样去认识事物的价值,这是一个人一生要不断追问的基本问题。对于一个人精神成长、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对于思考人生、思考社会价值的引领,都是十分有价值的。
“时间的沉淀”这个要点,可以触发对一个人成长价值的思考,可以触发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价值的思考。作文题也十分呼应当下的社会热点,可以与许多社会现象关联起来,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关注社会、关注历史。
情感与理智兼通,冷眼与热肠俱在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胡晓明认为,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情感与理智兼通,冷眼与热肠俱在”,兼顾真情与思力、学养与良知、感受力与表达力。
他解释:“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真正认清事物的价值。”一是可以指如何看待当下热点的事物,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全球化进程受阻,也如新媒体、自媒体、信息洪流等,这是退后一步,冷静思考;同时也可以指重新认识历史上被忽略被掩盖的事物的价值。“这两者都材料满满,思路壮阔,可以写出好文章,可以看出真读书真思考。” 他指出,“不尽如此”即看到事物当下即有价值,当下直觉的肯定,如中国抗疫的成绩,如医生忠于职守,如身边的亲情友情乡情。考验考生当下的良知与直觉,考他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及其表达,也是考写作技艺,能否将两者整合起来,即找到一个角度,再提升一步,点出一个题目,如此则情感与理智兼通,冷眼与热肠俱在,即见真章。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交大校训,依托名校师资,提供专业的托班辅导、青少年英语辅导、小学辅导、初中辅导、高中辅导、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