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志愿填报方案一定是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特性的因素,既不是“死磕”名 校,更不是追逐热门,应该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职业性格倾向、家庭条件、学科特 长,以及高校学科优势、专业设置、就业前景等诸多因素,找到适合孩子的,才 是最好的。
在当今时代,如何找到适合孩子的志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往我们过多 关注的是“专业”或者“学校”的选择,觉得把学校和专业定死了,至于城市, 并非是考虑的要点,或者说关心城市的选择,更多的在于那些成绩比较一般的学 生,即在不能考上本科的前提下,选择一个好的城市的专科院校,也不失为一个 良策,因为好的城市往往包容性会更强,就业面也更广。其实,无论对于任何学 生,关于“城市”的选择,重要性都已不亚于前两者,这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的近 40 年里,所衍生出来的对于孩子未来规划的新的考虑,而关于选择“城市” 的重要性和如何选择“城市”,我们从以下几点来看:
我们在前面说到,好的志愿填报方案一定是充分结合了孩子的自身特性的, 这里同样适用,选择一个城市,需要结合孩子的职业倾向及就业前景,这个城市 可以是未来孩子想要在此发展的城市,或者说这个城市的重点产业或者重点支持 的产业链是孩子的兴趣所向,那么在做选择时,是可以先做城市的选择,再做学 校的考虑的。举个例子,如上海的重点产业或者政府重点支持的产业为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 上海市内的重点高校多开设这类相关专业,并且往往企业与学校达成了合作,形 成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生态链,对于选择这个专业方向的孩子是很好的机会, 即刚毕业就已站在了行业的顶端。其他像上海还出台了引进人才落户的政策,对 于像从事这类重点支持产业的紧缺人才,政府还支持优先落户,可谓一举多得。
因此,将自身因素与城市的发展结合起来,立足于当下,着眼于未来是必要的。
这里的环境因素,并非是强调产业环境、当然产业环境非常重要。这里的环 境因素特别是指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及人文环境。南方多潮湿闷热,北方多干燥 寒冷,南方人多温润细腻,北方人多豁达开朗。这些地域差异都得要充分考虑进 去。而我所说的考虑进去,不是单纯的是否能接受,而是希望有条件的家庭,在 确定了城市或者有了几个备用选择之后,能够利用假期时间提前去感受一下,亲 身的感受要来的更加真切。笔者生活在中东部城市,考研时心往西北某高校,复 试时在当地感受了几日,恰是 4 月柳絮飞扬,笔者这才发觉柳絮过敏严重,整日 头脑门沉,不仅如此,饮食及生活习惯上也多是挑战,最后只能婉拒拥有全额奖 学金的录取通知,选择去东部城市深造。
当然,最后的选择因人而异,但是在城市的选择时,如果恰巧碰到有模棱两 可的两个选择,不妨把这些环境因素也考虑进去,毕竟,如果能适应下来是最好, 适应不下来,又该当何去何从。
报考大城市的考生本身就很多,使得竞争压力巨大,很少会出现第一志愿不 满额的情况或者说本身大城市的高校在其他省市的招生名额就非常少。而有的考 生为了上北京、上海的高校,宁肯填报这些大城市的一般院校,也不愿意去中西 部或者其他地区的一些在全国都很有名的学校,其实是比较可惜的,比如在很多 家长或者孩子的意识里, 211 高校和 985 高校之间的差距并非太大,毕竟都是 名校,但其实即便211高校和985高校之间,在各个方面也是有着不小的差距的, 科研经费、学科等级、师资条件等,毕竟多数 985 高校的建设方向都是瞄准世界 高水平大学的,从各方面来看,都是追求更好。还有的考生宁肯报考热门地区高 校的非优势学科,也不愿意去读中西部或者其他地方高校在全国都很有名的专业, 也是很可惜的,关于为什么可惜?下一期我们来做重点介绍。其实有些时候,我 们倒是可以在综合考虑的前提之下,用“距离”换 “分数”, 除了紧盯市内名 校,还可以跳出本市范围,看一看其他城市的名校,这样则极有可能增加录取的 几率,不一定要被城市所局限。
本期给大家介绍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城市该如何选,如大家有相关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为孩子找到更适合的志愿方案